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新闻圈     
拉美广播联盟成立第一届拉美和加勒比广播电视会议一月十五日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举行。会上,成立了拉美广播联盟,其目的是,加强拉美新闻一体化,互相交流经验,加强联系,交换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近百名广播电视专家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哥斯达黎加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的。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对拉美和加勒比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带动“中国热”和“拉美热”持续升温。目前,中拉关系渐入成熟期,拉美在中国的全球合作版图中地位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3.
国际新闻圈     
迅速发展中的拉美社创建二十五年来,拉丁美洲通讯社业务发展很快。初期,它曾在拉丁美洲十八个国家设有分社,今天它在全世界已有三十七个分社。拉美社和很多通讯社、尤其是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通讯社签订了七十八项互换新闻和互助协定。十年前,拉美社的发稿只有  相似文献   

4.
杨军 《大观周刊》2010,(48):52-53
门罗主义是历届美国政府在制定拉美政策时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思想.历届美国总统在谈及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时,都会援引门罗主义的基本原则.自1823年12月2日〈门罗宣言〉发表以来,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经过了漫长的调整过程,但门罗主义作为美国对拉美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5.
国际新闻圈     
拉丁美洲特稿社开始发稿以维护拉美大陆的一体化、独立、自决与和平为宗旨的拉丁美洲特稿社,已开始在阿根廷、智利等十三个拉美国家陆续发稿。拉美特稿社创建于一九八三年十月,总社设在墨西哥城。它每周向成员国发一次稿。其目的不是与现有通讯社竞争,而是更好地报道拉美的成就,愿望和问题。 (陆在宽)  相似文献   

6.
拉美文学对我国文学艺术有着深远影响,先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起大落后,80年代初又以《百年孤独》为标志,再次掀起拉美文学翻译出版及传播热潮.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及文化地位变迁,拉美文学逐渐淡出中国文坛.随着深受拉美文学及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一代作家获得中国文坛话语权,特别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拉美文学重回中国读者视线.  相似文献   

7.
上篇:解读“拉美化”拉美化主要是指贫困化和社会两极分化。拉美化与私有化有着紧密关系,而拉美私有化主要是外国化或跨国公司化。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吸收拉美化的教训,避免重蹈“拉美化”覆辙。“失落的10年”与“华盛顿共识”拉美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拉美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5亿多人口,土地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石油、天然气、铜和铁矿资源丰富。从20世纪50年代起拉美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30年以6% ̄7%增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但是,拉美主要是依靠大举借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5W传播理论模式,分析了麦家作品《解密》拉美成功传播的作者、译者、出版商、文本、媒介及受众等核心要素,及其接受与文化传播效果.结合《解密》拉美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多元主体参与、与跨国出版集团及拉美本土知名出版社合作兼顾、基于市场需求构建中拉翻译合作机制、培养中国文学阅读"意见领袖"等策略,以期对中国当代文学成功走进拉美,推进中国形象海外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冯武勇 《出版参考》2009,(11):47-47
40多年前,一名纽约贫民窟女童梦想将来成为法官;如今,这名拉美裔女子叩响了美国最高法院殿堂之门。当索尼娅·索托马约尔26日获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提名、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拉美裔最高法院法官时,这不仅是美国4000多万拉美裔的荣耀时刻,也是一名寒门女子个人奋斗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10.
大男子主义是拉美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女性应该受男性控制”的思想在拉美大陆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的影响在今天依然很强大。在这种文化生态下近年来女政治家群体崛起的现象在拉美政坛发出耀眼的光芒,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勇  贾静  王伟 《传媒》2017,(24):63-65
拉美的传媒业起步于16世纪西班牙殖民统治时代,在19世纪独立运动之后得到迅速发展.由于拉美社会的特殊性,相同的语言与共同的文化使拉美成为一个"地缘政治——文化"的整体,在国际传播中表现出政府为导向的单一性与地域性.与此同时,深受西欧及美国媒体的影响,拉美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新闻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2.
拉美许多国家出现了铁腕统治重新抬头的倾向,新世纪,拉美会不会重现20世纪初期那样的专制浪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昔日欧美资本的投资重地,广袤的拉美大地,如今正成为中国商人的探索乐园:从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挖掘机到古巴哈瓦那街头公共汽车,中国品牌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这股空前的拉美投资热潮,既是中国企业实力日益强大的投射,更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一步。而中国经济发动机也越来越依靠来自拉美的自然资源,如今,中国每年消费的约十分之一石油、四分之一铁矿、三分之一铜矿、二分之一大豆都来自拉美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60年代,拉美一批作家集体发力,轰轰烈烈玩了一次文学爆炸。20年后震惊中国,直接影响了新时期文学。文学新人言必称拉美,开口马尔克斯闭口略萨,一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圈     
新闻工作在拉美仍是一种危险职业据墨西哥《至上报》六月六日报道,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九一年拉美有五百名记者被暗杀,新闻记者仍然是一种很危险的职业。上述结论是诸多拉美国家新闻同业组织和记者协会通过大量调查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以格瓦拉和格瓦拉主义为标志的拉美游击战应视为20世纪60年代世界青年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以格瓦拉和格瓦拉主义为标志的拉美游击战在成为一场武装性的政治运动的同时,又契含着青年运动的众多要素。格瓦拉的活动对世界性的青年运动起到一种链锁式的传递反应。  相似文献   

17.
尽管拉美国家结束了独裁统治,建立了文人政府,但是,新闻记者仍然是一种很危险的职业,每年都有一些新闻记者丧生。谋害、绑架、抢劫和谋杀是拉美记者在许多国家的工作环境,特别是在那些无论是内战、还是准军事团伙和贩毒组织的活动而导致武装冲突的国家。据在墨西哥城出版的一份杂志说,1971年至1991年,拉美有500名记者被暗杀,也就是说,独裁统治的镇压活动每年导致25名记者死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拉关系在政府宏观领域方面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效果,但在微观领域拉美普通群众中似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拉美人民普遍对中国形象"陌生化",长期以来,"刻板印象"并没有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而得到改变,因此,制定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国家主流媒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各刊要览     
拉美正义;美国的生意;疯狂的对话;幸福是什么;奥巴马、以色列和犹太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6,(48):I0011-I0011
面对一片陌生的大陆.要开拓海外事业,先要了解当地的情况。早年来拉美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如此.后来的荷兰人、英国人、美国人也是如此.无不竭尽全力搜集信息.了解各国详细情况。 今天.中国企业抱着和平、合作、互利的目的进入拉美市场.也不能不听听对这个市场的专门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