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收藏》2017,(1)
正20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应邀到江西上饶讲课。之前在拜访书法家、古文玩鉴赏家张鑫先生时,便得知江西上饶管辖之地婺源县境内的龙尾山盛产四大名砚之一的龙尾砚(砚以山命名),而历史上婺源曾属安徽的歙州管辖,所以砚以地方命名,也称歙砚。朋友知道我喜欢舞文弄墨、爱好收藏,趁着我讲课之余,特邀请我去婺源看看,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之美和悠久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郭洲 《收藏》2006,(2):122-122
我的“抗战”系列藏品中,有两件文房用品,系抗日名将高桂滋将军定制赠送友人的礼品。一件为正方形白铜墨盒,铜质精良,工艺考究,长、宽各8.3厘米,厚2.8厘米(图1)。墨盒正面用腐蚀方法印有北京前门,门楼的砖瓦、檐角清晰可辨,街上的行人、黄包车动态十足,工艺高超。  相似文献   

3.
曹隽平 《收藏》2015,(7):100-104
余自幼习书,收藏亦20余年,除书画外,亦好藏砚。年轻时曾置砚于枕底、床边,半夜起来如厕,都要深情地望上两眼,方才入睡。砚贵有铭,余嗜书法,因而对有铭文的砚台情有独钟。曾在民间见过孙星衍、阮元等人的砚台,无奈卖方见我出价不菲,料到是贵重之砚,反倒不愿转让与我了,故抱朴斋所藏无名人、大家旧砚。然敝帚自珍,愿将几方铭文砚与诸君分享。  相似文献   

4.
闲云 《收藏》2001,(11):34-36
砚,曾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若从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那方砚算起,已有五千多年。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李贺、刘禹锡便对端砚称颂不已,南唐后主李煜盛赞龙尾砚为天下之冠,宋代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砚即列为四宝之一。书画家们与它的关系更是密切,明代书画家陈继儒讲:“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由于文明的进步,文具的改进,特别是当前电脑逐渐普及,人们对砚,特别是古砚,相离渐远了。  相似文献   

5.
一对鸳鸯砚     
张亚彬 《收藏》2007,(9):125-125
最近在古玩市场上看到了一对端溪水坑砚。卖主讲,这是一对鸳鸯砚,不能拆开卖。并说这是主家的意思,拆散了太可惜。大大增加了我收藏这对鸳鸯砚的兴趣,于是我拿在手中细细端详起来。两方砚个头不大,均为长14厘米,宽9厘米,厚2厘米,墨池与墨堂构成一“吕”字形,又像人的半身照。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家是鱼米之乡浙江,我小时候就爱好钓鱼。1986年离休后,就一直以钓鱼作为自己养性健身之道。20年间,我有很多令人开心的垂钓故事,但都比不上今年元月15日我在世博园砚塘水库钓鱼时所遇到的故事更精彩而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将军过桥     
林志强 《垂钓》2004,(4):64-65
“将军过桥”一直是我的一个念想,可惜至今仍未与之谋面。好在一道“过江财鱼”,马马虎虎地弥补了我心上的这份遗憾。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在鄙人的新作电视电影《虎穴奇兵》、《绝地英雄》的封镜仪式上,我收到了该片主人公的原型人物——王明贵将军的贺信。虽然老将军远在他乡,但仍以满腔的热情向剧组发来了贺信:“弘扬精神,重温抗战。英雄壮举,光辉灿烂。影片拍摄成功日,高歌欢唱奏凯旋……”想想已91岁高龄的老将军,大半生戎马倥偬,然而却一直能保持健康的体魄,平和的心态,足可见养生有道。  相似文献   

9.
江志伟 《收藏》2007,(4):122-123
黄山市砚雕家郑寒先生雕刻的一方黄山胜迹印痕砚,被选作李鹏总理赠送给日本明仁天皇的国礼;另一方歙砚中国龙砚,被选中作为胡锦涛主席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国礼,创造出“两件国礼出自同一位砚雕家之手”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郭永山 《中国收藏》2020,(11):42-47
在文房四宝中.砚台质地坚实,“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有“四宝砚为首”之誉。而现存最完整、最能体现砚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当首推江苏宿迁王相历时十余年之功摹刻的《高凤翰砚史》。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07,(9)
砚是中国人独有的书写工具,乃"文房四宝"之一,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案头必备之物,我国使用石砚的历史已有六七千年之久。砚的鉴赏与收藏,历代相传。香港沐文堂数十年来致力于中国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收藏古砚达一百余方,其中不乏精品。本刊将按所藏古砚的年代分数期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将军     
王元 《围棋天地》2006,(17):82-84
陈丹淮将军,好下围棋,且棋艺不俗。过去,在知道我是四川人时,陈将军曾称我为“小老乡”,我颇感亲切。陈将军不定期地会来到“天地间”,纹枰对座,从容谈兵。两周前的一天,在“天地问”,我正在摆棋校稿,陈将军和他的弈友相约而至。坐定之后,将军突然招呼我:“王元,你过来一下,我有点问题问问你。”于是,我赶紧遵命前往。于是,就有了本期的“讲义”。  相似文献   

13.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了北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驻嘉兴最高军事机构为苏浙边区绥靖公署。7月10日抗战第三天,冯玉祥将军自苏州亲抵嘉兴视察。  相似文献   

14.
古砚收藏,学问艰深。笔者业余专藏古砚,虽名砚齐备,藏砚过百,但至今仍然碰到这种情况:一方古砚在手,只知新老,难辨砚质。依笔者之见,在四大名砚端、歙、洮、澄中,古洮河砚相对更加难求、难识。本文结合自藏的三方洮河砚谈点鉴识体会,请专家和藏友  相似文献   

15.
李烈初 《收藏界》2010,(11):106-109
我没有刻意收藏过文房用品,但行年八十有三,家庭传承,亲友馈赠,自己从文物市场见而欢喜,即加买下,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些文房用品,现予记述。以其偶然得之,遂名之为《文房用品偶得》。砚金龙刻字砚(图1),端石砚,长方形。长16.5厘米,宽8厘米,高3厘米。  相似文献   

16.
巫国君 《收藏》2007,(7):148-149
在我的前半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是与张学良将军的一段邮缘。那是在1962年我15岁时,那年8月,我回到沪州市的老家,有一天去一位名叫李蜀生的同学家里玩耍,在他家首次见到张学良将军与这位同学的父亲李长祜的合影照。照片虽已陈旧泛黄,但两位将军当年英俊威严的形象清晰可见,李长祜与张学良是同村人,而且同在东北讲武堂毕业。  相似文献   

17.
卢松年 《收藏》2007,(8):132-132
刻铜墨盒作为文人案头之物,其美感尽在方寸之中,不仅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也是今天收藏者喜爱之物。我酷爱收藏刻铜墨盒,对其上的名人佳作,更为爱之。今选数方和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18.
闵正国 《收藏》2008,(1):175-175
据砚史载,河南虢州(今灵宝)及豫西一带,首先出现澄泥砚。宋时李之彦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为第一。”另有一说,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01,(3):35-35
据《海峡导报》载,现定居美国夏威夷的年过百岁的张学良将军,曾是民国时期四大“公子收藏家”之一,其收藏之富之精,堪与张伯驹等比肩。众所周知,张将军后来遭逢变故,过了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活,其收藏品多有流失,在所难免;但到1994年底张将军离开台湾时,身边藏品还有不少,远非一般藏家可比。张将军当然不愿意将这批东西带到国外。那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相似文献   

20.
伏魔棍     
我的武术老师孟晓峰,原名孟广山(1884—1977年),河北省安国县人。少年习武,青年时代常思报效祖国。久闻冯玉祥将军治军严格,即投入冯将军麾下,转战南北,屡立战功,深得冯将军信任,后为冯将军做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