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标准、目标、结构、评价、管理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和提升境界等,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研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走在改革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他们的终身发展,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改革一方面对教师全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又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而,必须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榜飞 《考试周刊》2013,(30):32-32
<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深深地感到新课程改革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十分密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我自身及身边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足迹看,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人文性方面的专业成长影响最大(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学习、培训活动,时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学习培训,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新课程改革促使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体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世上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学习是  相似文献   

4.
一、多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首先应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素养。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确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学生观,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必须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新知识和提升境界等,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数学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很好体现自身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下面结合新课程教学要求谈谈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有效途径.1.加强自身学习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教师一生都要持续不断地学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44):7-8
基础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期实现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成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改变策略,通过更新教育观念、反思教育实践、参与课程开发、完善知识结构四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为教师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因此,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教学反思发展的概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不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教学观念,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很好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适应教学行为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朱宝 《考试周刊》2011,(93):16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展开,每个教师都在这次变革中重新定位,做出改变,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固定成型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努力做到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代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实施教学。教学反思实质上是要求教师从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学教师承担着学生的启蒙重任,因此更应该不断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教师李老师的专业成长为个案,对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标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下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下的教师也应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应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3.
李立 《华章》2010,(19)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改革,这一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于学生共同成长,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观念和技能,并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和发展,其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本学期我在这一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下面是我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确立了六大具体改革目标,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以往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它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我们必须在新课程背景下重新认识教师专业发展。一、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新课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其核心是要求教师确立课程意识,从传统的教材教法走向课程,更新知识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把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作一场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过程,切实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对中学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满足当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将会对物理课程改革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将更显得重要。我们必须进行教育观念上的更新,最具传统意义的观念是:“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现代教育观念则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使我们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但又是严峻的挑战。因为新课改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场改革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如何与新课程同行,如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专业意识和品质,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构建了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张景芳 《学周刊C版》2010,(8):159-15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学观念的改变,师生角色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改变等。特别是存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专门对教学过程和方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模仿、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而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学校的发展首先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学校要帮助教师形成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自我专业发展能力,让教师真正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内在素质,必须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一、营造学习型教师队伍成长氛围,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观念1.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要使教师静下心来读书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社会同步发展.按照新课程理念,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它赋予我们教师更多的新内涵.教师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使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当一节课上完后,我们要及时反思这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便于在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我们在反思中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完善和丰富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我们在不断地反思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达到新形势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下面说说我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成长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理解教育,重新理解课程,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地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那么,适应新课改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应该关注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