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与本体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哲学。本体论是哲学与生俱来的基本构成。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基本前提。物质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物质本体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践本体论"、"社会关系本体论"等说法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也不符合近代以来人们公认的"本体"(本原)概念的含义。"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可能的,除非谈的不是哲学。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通常是把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作相互对立的理解,本文在对本体论的含义作初步分析后。结合自己对物质和实践的关系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理解,认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一致的.它们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之中。当本体在“本原”意义上使用时,作为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精神本体论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当本体在“本质”意义上使用时,作为“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的主题从整个世界转向人类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状态,并确认实践是人本身感性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存在的深刻基础,确认实践是人的本体活动或活动本身,人通过实践创造了人的存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这种唯物主义把主体即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他们明确地宣称他们的新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并且这一哲学的任务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马克思确立了生产劳动的实践观,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体论,从而实现了对以往传统本体观的根本变革。马克思通过他的实践本体论揭示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的本质及其在历史和认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找到了实体世界和理念世界;物质本体和思想本体的现实基础和中介,真正突破和变革了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二元本体观念,把传统哲学的二元本体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实现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并不是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说的那样,将否定了唯心主义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消除了机械性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然后将其推广到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构了科学的实践观,既深化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又创立了一种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面对生活世界的方法论,形成马克思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分析方法,把历史和时间概念输入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否定了一切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基于前苏联20世纪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期地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归为物质本体论,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重大误解。学习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难看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超越了传统哲学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对立,也就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更深刻的把握一定还要结合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综合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把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表述为劳动本体论,更契合马克思哲学本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章辉先生从苏联哲学教科书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是一种历史论和认识论的范畴,从而得出实践论与存在论不能和谐统一的观点,最终认为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后实践论美学。而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来看,实践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它是与人的存在紧密相关的,因而实践论与存在论是相互统一的。而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由于将存在形而上学化,存在成为了没有根基的虚幻的乌托邦,因而不能作为美学重建的根基,必须用马克思的实践论来改造其存在论,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对传统实践美学的发展和超越,它是以实践论来改造存在论,而不是相反,因而不是后实践美学。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本体追问根植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人的形而上学本性,是任何哲学形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合理模式为实践本体论,是本体自身历史演化的结果,是对物质本体论的超越。它是对属人世界进行本体的产物,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封闭性和思辨性。它的确立对人类确立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对确保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久的逻辑自治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中,一些同志提出用“实践本体论”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他们认为:目前我国传统教科书表述的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物质本体论”,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本体论哲学”,而且是“纯本体论”;世界统一于物质则是统一于“抽象的共性”,是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的、片面的统一性”;而“实践本体论”主张“实践本体是存在的本原”,实践是世界统一的基础,这种“新的世界统一观”,“不仅包含含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并且包含了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因此“既超越了唯心主义,而且也超越了旧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哲学被葛兰西首次明确提出,他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既不同于唯物主义,也不同于唯心主义,而是超越二者、综合二者的更高的哲学。是拒斥“形而上学”和物质本体论的独创自主的哲学,更是一种“创造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本体论是哲学学说中最基本的理论,它是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中心,是哲学学说的基础、出发点和逻辑进展主线。在本质的意义上,实践是人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存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说,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主要基于三点理由:在认识论方面,他认识到事物是由属性组成的,而事物的属性是相互分离的。这种事物属性的分离在语言方面直接产生了语言意义的划分,产生了意义和指称,在语用上就有了区分客体词和概念词两个概念。认识论即思维和语言逻辑是建立在本体论基础上的。在本体论方面,他把世界划分为二元,并强调了共相世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实践的独到观点,无论是在其形而上学中,还是在其伦理学、政治学中,实践都是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范畴。与其他哲学家不同的是,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的核心内容是指以善为价值取向的行为活动,人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彰显自我和确证自我。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的挖掘,可以梳理出其实践本体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即潜能———伦理———政治———善———幸福———思辨。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实践本体论最终是要实现抽象思辨和具体实践、向善之思和向善之行的统一,也即知和行的合一。  相似文献   

15.
传统本体论以科学建构自身的合理性,但是科学的本体论既不能满足科学的标准,又是一个无人的本体论世界观,因而注定要终结。人的实践的存在方式决定了本体的存在 ,进而决定了本体论追求的合理性。本 论作为人的活动的本体论和人的世界的本体论,只能以辩证法来建构自身的合理性,马克思的实践辨证法是人的世界的法则,是表达人的独特存在方式和发展规律的逻辑,本体论只有遵从辨证的逻辑,才能达到绝对真理,才能真正地成为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传统本体论追求凌驾于人的世界之上的最高真理,拒斥一切变化不定,排斥现实的生活。因此,传统本体论并不能揭示属人世界内在的逻各斯,有着无法克服的伦理难题。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指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回归现实的生活世界。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对象世界,并确证自我,人的全部关系在实践中得以重新梳理。在这个全新的属人的世界中有着全新的伦理关系。实践使人在全部关系的合理化中向着合乎自己本性的存在复归。  相似文献   

17.
“生活·实践”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策略或路径,更是一个思想方案。它所聚焦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教育何以在本质上是“生活·实践”的。在教育本质研究的历史与传统中,教育“真理话语”主要有形而上学-神逻辑、历史-经验逻辑、生活-实践逻辑三种解释范式。“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本体论意蕴。教育之所以在本质上是“生活·实践”的,是因为人的本质是生成的而非预成的,是在“生活·实践”中生成的,只有在“生活·实践”中,人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生活·实践”教育理论如想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念系统,就有必要在本体论研究上着紧用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图像论"中建构了语言与世界的逻辑同构关系;而在当下正处于由"视觉文化"所主宰的图像时代,本文试图从"语言图像论"出发,建构出图像与世界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历经文化范式变革的背景下,立足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对"图像"作哲学层面的积极建构.  相似文献   

19.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分别经历了印度因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的不同阶段和形态。印度古因明到新因明实现了类比推理向演绎推理的飞跃;汉传因明则形成了“八门二悟”的论辩逻辑体系,并在语用逻辑、辩证思维方面有所探讨。而藏传因明无论在哲学本体论、知识论还是逻辑上都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守扩充是数理逻辑中一个重要的性质。本体的保守扩充在本体设计和本体集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可形式地精练本体、可靠地进行本体合并及在本体内部进行本体模块化。在本体的进化和本体的合并中,保守扩充最基本的任务是判定合并后的本体是否是原始本体的保守扩充,如果不是,那么进化后的本体与原始本体将不能保持一致的逻辑结论。分析了现有的描述逻辑的保守扩充及其相应的判定算法,提出描述逻辑VL的保守扩充,并构建了VL的典范模型,证明了VL的保守扩充的判定算法是指数时间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