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网络霸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解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攀 《新闻大学》2001,(1):26-27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因特网这一全新媒体横空出世之际,一些人士乐观地认为,人类终于找到了一种消解霸权,实现平等和自由的传播媒介。因为因特网的传播性是开放与互动,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网上独立地获取和发布信息,这在理论上使得传播权的平等与普及成为可能。在传统媒体的传播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可以凭借因特网来弥合在国际信息传播上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体又常常被称为“第四媒体”,是继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媒体。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指出:“媒体是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因此,可以说“网络媒体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交流、传播信息,目前特别是指借助于因特网交流、传播信息。”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对它进行不同的分类:(1)按照媒体的形式来看,它可以划分为网络报  相似文献   

3.
因特网风靡全球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因特网是什么?它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仍是人们注视而没有得到很好解答的问题。 有人说,因特网是技术。的确,因特网的传输速率、连接方式、运行环境都涉及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但电子商务和远程教育似乎都不完全属技术范围。有人说,因特网是媒体。诚然,电子邮件、聊天室。新闻组、Web网页都在完成传统媒体通常做的信息传播任务。但媒体有把关人,因特网没有。网上的信息是真正的海量,用户必须自己从海量信息中去寻找线索。网上的每一个用户既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又可以是信息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传播史源远流长。从人际口头传播,到结绳记事,从烽火台的烟柱,到报纸的诞生,大众传媒的发展经历了绵绵数千年。20世纪,电台广播从投入运用到普及5000万人口,花了近40年的时间,电视的普及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当代电视经历了从无线到有线,从地面到卫星的发展历程之后,又踏上21世纪新的起跑线。国际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新兴媒体,而电视则是当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互联网络以双向、交互以及信息资源丰富为特点。当今国内国外,很多人从原来的每天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获取信息,转向了浏览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国际互联网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多、彻底打破地域限制、与网民双向交流等优势,对传统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体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有人甚至认为它的兴起将导致传统大众传媒的消亡。那么,因特网的兴起对大众传播领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有:一、因特网与新的传播环境仿佛只是一夜之间,因特网在全球骤然兴起,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截止1997年底,全球186个国家已经全部进入了互联网,目前网上用户达1.5亿。联合国新闻署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概念:继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之后出...  相似文献   

5.
<正> 因特网(Internet)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和信息传播方式目前已逐渐深入到全世界的每一角落,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一样Internet正逐步成为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可以说我们正处于网络时代确切地说就是因特网时代。因特网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对国内的广播电视业是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广播电视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利用因特网的传播技术优势和灵活的传播理念来实现广播电视与因特网的强势联合、优势互补,从而占领现代传播技术的制高点和宣传主动权,是因特网时代广播电视参与网络中并赢得发展机遇的关键,也是广播电视在因特网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编辑学和出版学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有数亿的网民会这样认为,人类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因特网将会像食物、空气和水一样每时每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网络媒体所带来的新生事物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网络媒体不仅是信息传输、交流的媒介工具,也是集合传统媒体之优势的综合媒体;而且特指基于因特网传播新闻和信息的媒介单位.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三代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又被称为"第四媒体",是一种具有鲜明特性的新型媒体.  相似文献   

7.
<正> 进入1990年代,因特网迅速发展。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是信息传播手段的革命性变化。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对于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正因为如此,因特网的发展得到各国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都把信息网络建设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因特网也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信息传播手  相似文献   

8.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特网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媒体。实际上,第四媒体是不同于传统大众传媒的全新的传播媒介。它包含了人类信息传播的两种基本的方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因而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的框架。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有三个基本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职业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和不确定的广大受众。而因特网是建立在点对点的人际传播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群体传播,继而由于传统大众传媒纷纷上网,成为网络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特网开始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9.
所谓媒体传播力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媒体通过各种传播方式的组合,将信息扩散,导致产生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的能力。它包括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可见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媒体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传播力的竞争。第一,运用网络媒体中主流媒体的媒体权威性,去引导社会舆论。网络媒体在信息化工具的支持下,信息更全面,更广。但与此同时,由于因特网的开放性和信息源的多元化,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我国原来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面,使渠道不同,观察报道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0.
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以它信息丰富、传播迅速、上网简单、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据报道,全世界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因特网连接,上网主机近  相似文献   

11.
张延滨 《视听界》2000,(2):50-50
在1998年5月召开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委员会正式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即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第四媒体”通指因特网,但是因特网不但承担信息传播职能,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功能,所以较为准确的提法是: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填补“数字鸿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传媒》2002,(12):55-55
21世纪,突飞猛进的信息传播技术让世界日新月异。作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手段,因特网已成为大众媒体和大众文化的一种独特的传播渠道,为全球的交往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体一学术期刊,它的出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介媒体,尤其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已向电子化转移。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学术信息只有联人因特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才能给人类和社会带来更大的进步和利益。利用最新科技成果,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二次文献标引技术等,建立具有特色的优质信息数据库是发展趋势所在。它不仅方便了科技工作者,而且可以进入国际网络检索领域。1.数据库技术与学术信息的网上传播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和广泛推广应用,使人们可以从网络上得到各种想得到的服务,快捷、及时和方便…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充分表现了现代足球的巨大魅力。更引起新闻工作者注意的,是因特网对体育新闻采访、报道活动的高度参与和重大影响。新华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在这次报道中也尝试着借助因特网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因特网:采访手段与传播媒介 四年前美国世界杯赛的时候,很多记者未必听说过因特网,更不用说上网了;而1998年的世界杯赛,即使是一张地方报纸,不借助因特网而能做出精彩快捷的世界杯赛事报道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因特网在体育赛事报道上有明显的优势。因特网上同时具备广播的语言信息、报刊的文字图像信息和电视的视频信息,其传播的速度、信息含量与其他任何媒体相比毫不逊色。而重大体育比赛报道要求的正是直播和“热闹”(信息量大)。因特网的没有传播间隔周期、不受版面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在体育报道中一下子显出了优势。有网民用“咫尺天涯世界杯”来赞叹因特网的快捷与信息丰富。 这么好的媒体读者怎能放弃?更何况以新闻信息为吃饭家什的记者编辑们。中央电视台赴法国解说员黄健翔说,世界杯赛新闻中心有互联网络区域,随时可看中文网站翻译好的各通讯社发的消息和大量的网友们的评论,给解说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外文刊名表达形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报正逐步进入计算机信息交流的国际网络系统,部分期刊已上因特网,暂时无条件上网的刊物,大多数均加入了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大大方便了科技信息的传播。为使国内外读者顺利检索到所需的文献资料,编辑出版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已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在全球的迅速普及,因特网(Internet)对人们的工作、日常生活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特网是一种信息网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然而,这种媒体同传统媒体相比,在传播方式上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学者称之为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作为“第四媒体”的因特网在传播  相似文献   

17.
翟秀凤  周智敏 《今传媒》2011,(10):41-43
近年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媒体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国际话语权并不简单等于发出自己声音的权力,更是使自己的声音被广泛获悉的能力,因而了解并赢得国际受众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在华留学生是国际受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华留学生的中国媒体使用和认同情况,进而为中国媒体有效地开展国际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有益的借鉴。中国媒体影响力日渐提高,但是语言障碍、西方媒体为中心的传统国际传播秩序、内容吸引力不高、打入国际市场步履维艰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国声音的发出。因此,建构中国媒体的国际公信力体系,必须针对国际受众的特征进行传播。既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媒体传播的互动;既要遵循传播规律,又要融入国际话语体系;既要善于运用国际传播的技巧,又要正确处理"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综合提高媒体的国际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概念浅析 网络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络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如多媒体电脑、因特网等,是互联网高度发展下的产物,被视作新媒体或第四媒体.而传统媒体是指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和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体.  相似文献   

19.
国际传播秩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越发显示出其重要地位。然而,目前在因特网上,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拥有全世界信息量的80%;而80%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却只拥有信息总量的20%。这种“信息差距”越来越大,未来国家的贫困不再指单一的经济贫困,还包括信息的贫乏;未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12日~27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是中华民族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的又一次国际盛会。本文以体育文化与城市形象建构为视角呈现广州亚运会传播的特点,分析多媒体互动、电视媒体与视频媒体形态突出、自媒体凝聚碎片化信息等传播方式。进而探讨体育塑造传播环境、凝聚城市形象、促进跨文化传播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