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学是一个开掘不尽的宝库。自唐以降,致力于唐代文学尤其是唐诗的研究者不乏其人,取得的成果也是卷帙浩繁。然而,当我们纵观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时,尽管形式多样,但方法上基本都是对文本作美学的观照与阐释,是从如何理解与欣赏文学作品着眼,基本上是属接受批评的范畴。在此基础上也不同程度地傍及道德批评、本体批评和主体批评,但种种研究仍然是囿于学科内部,再行深入便显得捉襟见肘,难以取得总体的突破,因而便引发出对文学批评新方法的呼唤。进行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沟通研究,则是对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之一。在当代,傅璇琮、孙昌武、陈允吉、王昆吾等人,率先冲破在唐代文学上传统的研究畛域,打通了学科之间的隔离与封闭。他们的研究成果的问世,立即引起世人的瞩目,获得广大学者的普遍认同,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以荜路蓝缕的精神,开创了古典文学研究的新天地,具有学术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科举文学的角度,探讨从科举文学的角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科举文学的内容、演变等情况。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19日至26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主办,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和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议题主要围绕唐代西域与文学,作家、作品研究,文学理论与文学传播研究,典籍整理及文献考订,唐代文学与宗教、文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并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4.
鲁迅对盛唐气象非常神往,曾打算取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来进行创作。他对唐代文学的各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以及佛经翻译等。鲁迅关于唐代文学的研究和评论,值得再三领会,并作出必要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唐代以科举取士,或云此举打击了豪门士族,致使唐代士族衰微。本文以为士族大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仍影响着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科举制度提供了“政治士族”与“文学士族”结合的条件,提供了传统士人由“政士”到“文士”角色的转换。文学也成为唐代士族凸显家族荣誉、社会地位和身份优越的主要标识。繁荣的唐代士族文学是繁荣的唐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时期区分 唐代文学通常被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中国文学的历史,大致是根据王朝的划分来把握的,但一个王朝再分几个时期,在唐代以外不太实行.仅这一点也表明这个时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只用"唐代文学"难以容纳.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07,23(4):F0003-F0003
甘肃省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河西文化和边塞文学学术研讨会于7月7日至9日在河西学院隆重举行。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省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河西学院师生近400人。河西学院院长朱卫国教授在致辞中重点对河西文化的特点和研究意义作了阐述。朱院长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探讨、梳理河西文化与边塞文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唐代学源远流长,对亚洲特别是韩日两国影响深远。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学术接轨和学术交流已日益得到广大学的重视,成为学术界的强烈呼声。韩日两国学对唐代学研究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特点,并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关注他们的研究现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推进中外化交流已成为唐代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11月3—8日,“中国唐代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本刊特辑发此组“韩日唐代学研究”章,以期对促进中外学术的交流与互动、倡扬学术视野的国际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唐代经济繁荣,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不仅在诗歌、绘画、音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茶文化上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唐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唐代咏茶文学进行研究,分别从唐代茶文化相关研究、唐代咏茶文学形成的背景、唐代咏茶文学发展研究、唐代茶诗相关研究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唐代文学中汲取创造的灵感的成功范例的描述,揭示了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当代作家从唐代诗文中吸取了传统精神的启迪,当代文学创作融入祖之学传统的可观成就,显示了当代作家的民族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1.
唐代五都交通圈是指以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江陵等五个建过都的城市为中心的、以五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为联接的文人行旅圈。它作为一个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唐代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唐代交通的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涵盖了唐文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体现了各地文学的主次轻重,能够显示出唐代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都市、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唐代不同地域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爱、孝悌、忠信、和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为美,并以此标准评判社会、领导人生。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然而唐代外来文化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唐代文学,使唐代文学逐步融入了世界文学的大潮。  相似文献   

13.
谭优学是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唐诗人行年考》是20世纪唐代诗人研究的重要著作,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探索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同时还是一位随笔作家,作品中有浓厚的文化意识,风格幽默,独抒性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解放后中国大陆前30年(1949-1980)唐代文学研究著作进行述评,考察其成就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文章分作家作品论与文学史研究(含整体研究),文献整理与资料建设,作品选注与文化普及,敦煌文献整理与敦煌文学研究,学术论争与政治批判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横向考察中兼有纵向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建安文学在唐代受到普遍推祟,并传播海外。唐人对建安文学的接受集中在“建安风骨”与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唐诗创作也受到建安文学的影响。建安文学慷慨磊落、使气命诗引起唐代诗人的共鸣,建安文学文本中那种厚重的生命力感,激发了同样慷慨豪迈的盛唐诗人的诗情。  相似文献   

16.
性别天然地与文学联系在一起.对于唐代文学的研究来说,性别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又展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唐代文学的性别研究主要包括发现女性书写的添加式研究、阐释女性特质的内涵式研究和关注性别互动的发展式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佛与道的发展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对佛教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佛经故事的说唱(变文)就是明证。唐代达到了诗与宗教的对立统一,宗教意识与审美意识也达到了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度唐代文学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宏观综合研究的视野有所开拓.二是关于作家作品研究,有些此前未曾受到关注或者讨论不够深入集中的作家,也得到了关注和较为集中的讨论.三是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面仍然比较广泛,诗歌类乐府诗、山水诗等受关注较多,散文类碑志文等较少关注的门类也有论及.四是唐传奇的研究成果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唐代贬谪文学是贬谪文人人格的一面镜子,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因此,促进了唐代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贬谪是封建统治者对罹罪官员的惩罚,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贬谪文学是政治制度的产物。唐贬谪文学是唐代士人人格的一面镜子,唐代的贬谪文人促进了唐贬谪文学和文化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内容;贬谪文人通过对贬谪地的山川、风物、人情的抒写、宦海沉浮的叙述,表达自身政治的失落、人生的悲惨、迁谪的痛楚,以此来表现贬谪文学的主题,其创作手法丰富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