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进行叙述、描写、评价、凭吊、抒怀的诗歌,一般称为怀古咏史诗。由于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因此广义上又称为咏史诗。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怀古咏史诗成了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根据诗歌表现的意旨,怀古咏史诗可分成三种类型。下面就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3.
咏史怀古诗     
备考提示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咏叹史实,达到感慨兴衰、寄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型,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对咏史怀古诗歌教学的要求,高中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从咏史怀古诗歌的定义,目前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歌的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的早期诗歌主要表达了三方面的思想内容 :一是咏史怀古 ,对古代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评说 ;二是借古喻今 ,表现诗人的感伤情怀和爱国激情 ;三是借景抒情 ,表达对家乡美景的赞美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的驱使下,对动荡社会现实的切心关注,他以史为镜,观照现实,将历史和现实加以沟通,或借古讽今,或咏史抒怀,充分借用古人古事将其难以直说的隐忧与深层思考,用艺术处理,以怀古的形式体现出来,将怀古咏史上升到睿智的哲理高度,涵融着作取鉴资治的警世史论和讽谏意图,具有显豁的伤今情调和深层的历史感,有着明显的超前意识和鲜明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周瑜”是唐诗中咏史怀古类作品里常见的意象。唐诗中的周瑜书写承继魏晋南北朝,又启发了宋代以降的周喻形象建构。总体来说,唐前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谋臣能士、英雄豪杰为主;唐中后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雅量高致、才子佳人为主,更创造性地把周郎小乔联系起来作为典型。周瑜的形象被从政治话语中解构出来,转而近乎于名士做派。唐诗中周瑜形象的变化,固然有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的延续性,但更反映了唐后期士风松弛,狎妓之风盛行的历史现实。唐人的周瑜诗词为认识历史人物的形象变迁提供了一个可视路径。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咏史诗所表现的并非单纯的怀古、崇古意识,而是意图使历史的光芒进入并照亮现实,将古人的事迹纳入现实性语境当中,以古现今。陶渊明怀古是以古人的境界来反衬自己的情怀,以古人的穷通得失之际遇抒发个人出处仕隐的志趣。这些作品对历史人物活动的复现,是借历史以保存现实,隐喻地展现了自己的情操与思想。诗中之古以现实之今为背景,古人其实是现实人生的镜像,虽日怀古、咏史,实质乃为咏怀。  相似文献   

11.
组诗<咏史>是体现左思风力的代表之作,流宕着诗人的英风豪气. <咏史>的思想内涵主要是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的歌咏来实现的.这一系列人物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更像一幅画传,形象地画出了诗人在不同境况下的复杂的人生情怀.  相似文献   

12.
晚唐怀古、咏史诗歌的勃兴,是作为历史年轮的人的怀旧意识的自然表现,更有着他们的现实审美用意。他们在咏史、怀古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显得伤感、哀婉,具有自己所独到的审美特征和感受。它们仿佛是一支支挽歌,为走上覆灭之路的唐王朝送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怀古(讽喻)诗:怀古诗一般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品味技巧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面对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叹自己年过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无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面对小朝廷苟且偷生,抨击社会现实,抒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有的咏史怀古诗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是客观的叙  相似文献   

14.
高考古诗鉴赏,实际是要求考生经过对作品理解、内化,扩大化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及其所映照的心灵世界,再按考题设问,分点解答,逐渐缩小化、外化的过程。咏史怀古诗亦不例外。咏史怀古诗.诗人往往通过古人、古事、古迹的描绘.借登高望远、咏叹史事、怀念古迹来借古讽今、怀古伤已、感慨兴衰。  相似文献   

15.
邯郸在两千余年的文化传承中,涌现出许多历史人物,其言行影响巨大,成为唐代诗人笔下的歌咏对象。《全唐诗》是唐代较为完整的诗歌总集,其中诗篇所涉邯郸人物众多,择其要者如赵胜、廉蔺、毛遂、赵女、邯郸倡、秦罗敷、铜雀妓等进行述论。并且分析了唐人歌咏邯郸人物的主题选择,有怀古咏史和抒写风俗传统两类。  相似文献   

16.
左思有《咏史》诗8首,胡曾有咏史诗150首。朱自清曾云:“咏史之作以古比今,左思是创始人。”胡曾的咏史诗作为唐诗顶峰之后的余波,虽无太高的思想和美学价值,但它们大量评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常为后世讲史演义小说所引用。这就是我选它们作为突破口,探讨咏史诗的特征及其与怀古诗之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花间集》收录了唐文宗开成元年到后蜀高祖天福五年间18位作家的词作,共500首。虽然其中咏史怀古题材的词数量不多,但却有2/3的作家涉足这一题材,他们借古代的历史事实或传说故事,表达身世之感、家国之痛,或暗讽当朝统治者的荒淫无耻。首开了咏史怀古词的先河,影响着后世咏史怀古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怀古崇古心态,而以儒道为主的古代文化及宗法制度下的先祖崇拜则强化了此种心态。这种心态已成为文人的集体无意识,潜藏于他们的文化心理中。古代丰富的史学著作提供了咏史怀古的大量史料。而“主文谲谏”、“比兴”的诗学精神,独特的时空观,封建专制性的文化语境,以及古代士子的现实境况、孤独意识等,促使他们带着强烈的怀古心态走向咏史怀古。这些因素促使了咏史诗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咏史怀古已成为古代文人借古抒怀,倾诉内心世界的言说方式之一。走进异彩纷呈的咏史诗,可感悟古人凝结于其中的生命体验。文章从咏史诗的内容、表现手法、情感类型等入手,探讨咏史怀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唐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既有面对现实的社会担当精神,又善于反思历史,以史为鉴,促进了咏史怀古赋的繁荣。唐代又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咏史怀古赋吮吸着时代文化艺术营养,以开放兼容的艺术视野,融通诗赋文章的题材和技巧,在表现对象上进一步开拓发掘,艺术形式上努力创新,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貌,成就斐然,成为唐赋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