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制约力量,只是封建的政治理论的一部分。但是,“民本”思想所体现的民主性精华,完全可以为新的民主思想所吸收,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正体现了“民本”到民主这样一个逻辑发展。孙中山在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方面积极维护辛亥革命成果,一方面就许多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作出批示,为“民本”思想在新时期的实践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起源甚早,《化书》汲取前代民本思想的精华,并予以深化和弘扬,表现在四个方面:猛烈挟击封建剥削与压迫,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国君均食让利,提出建立“大和”的最高社会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一种重民、爱民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最精彩部分。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缺位的“民本观”,它是统治者的用民之道和御民之术。当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执政为民理念,是民本思想在当代的政治实践,是民本本位在当代的真实回归。  相似文献   

5.
本从起源和内涵、所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毛泽东的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了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民本思想对古代“民本”思想的超越。同古代“民本”思想相比,毛泽东民本思想之所以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毛泽东民本思想的制度化是根本。  相似文献   

6.
张仲波 《文教资料》2010,(8):110-11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珍贵历史遗产。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早期国家形成的时期,它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丰富并有所衍变。近代以来,民本思想从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的官方意识形态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赋予民本思想以全新的理论内容。今天。梳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衍变的历史脉络.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先秦时期民本思想形成来探讨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有其独特的内涵。它以调和君民关系为核心,以维护封建专制为目的,并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对历代统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我们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剖析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利弊,以有助于实现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变。  相似文献   

8.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以仁王天下、以德治国,君主民本,人治观念,改革变通思想等内涵.它是中国多元复合体政治文化的主体,具有重民、以民为贵,亲亲与尊尊同体并用,着眼伦理本位,强调对封建统治者权力加以约束等特征.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科学发展观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论。它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了台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传承了远古的民本思想,并赋予“民”以新的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他的民本思想以仁者爱人作为思想基础,以尊重生命作为基本原则,以有教无类作为施教维新,以规范孝悌作为基础建设,以为政以德作为执政理念,以足食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天下安定作为社会理想。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永恒的思想主题,它是以人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是近现代民主的原初观念形态。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孟子为提倡民权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并提出了以保民、养民、教民为基本内涵的民生主张。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建设和谐社会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本文就民本思想的含义,以及政治领域的仁政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维护封建阶级秩序为前提,在本质上是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说教,不能有效地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利,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空前的创造性发展和超越。其民本思想内容全面系统,既坚决反封建专制,又积极倡导民主共和,使民本制度化,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民主化,且社会发展以民众的经济生活为重。这都充分体现了以民众为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核心主题,故具有思想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民本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论述,科学地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原则或根本要求,体现了我国更加尊重人、重视人的民本思想,是发展理念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5.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政治家王安石和司马光均从“民本思想”出发试图挽救当时的危机,司马光站在史学家的角度,以历史的长远眼光出发重于“安民”;王安石以一个变法家的身份提出了封建统治者更高层次的追求——“富民”。针对各自的思想,二人提出了不同的手段和措施。他们民本思想的理论都根源于孔孟,司马光在阐述时杂糅了“黄老思想”,而王安石则带有法家功利主义的色彩。两人有着同样的出发点,殊途却没有同归,他们在政治上走向了反面。  相似文献   

16.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新时期建党规律的科学总结。这其中也继承并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研究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可以更好地加深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对毛泽东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肯定 ,毛泽东民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原理的发展 ,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李正标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1):27-29,38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 ,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 ,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 ,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与高校道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该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本文认为对大学生应进行“仁爱意识”、“中和理念”、“民本思想”等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