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迁移”过程中。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学习者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句法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消除母语的“负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2.
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着不可避免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之间的“迁移”过程中,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是学习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负迁移”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名法结构、思维方式和化习俗等方面的引起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发挥母语“正迁移”的作用,消除母语的“负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我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外语对比法在语言学习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基础英语教学应渗入英汉双语差异的对比,了解了双语言的差异可以使学习者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的产生与言语行为主体的思维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个术语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者于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研究者鉴于“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即拿学习者的母语跟外语或第二语言作对比,以弄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而指导教学)的局限性而对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复杂的语言现象作出新的概括。“对比分析”在五六十年代主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中介语”问题的提出,则使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研究深入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论汉语思维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给人类带来了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心理学研究结果也提醒我们,某种特定语言可能给人带来特定思维定势,尤其是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这种思维定势会形成某些学习上的障碍,使人们容易无意识地用母语中形成的习惯来衡量接受所学的新语言,形成对所学新语言的无意干扰和排斥。外语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学习外语时的这种消极困素化为对外语学习有利的积极因素,首先要把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进行一番系统的、精密的对比,掌握一些彼此间的对应规律。本文将从文字、词语、句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年龄越小越好”这种说法的深层原因其实是对“二语与外语”、“习得与学得”、“关键期假说”等概念的混淆和误解造成的。因此,如果大家对这些概念有深入的了解,那么家长、学生和学校这些仍然在被误导的外语学习盲从者将会越来越少,而代之以“语言学习可以从任何年龄开始”的理性做法将会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田显丰 《云南教育》2001,(20):41-42
马克思曾建议,一个人学习外语时,不要老是把什么都译成本族语,一定要能做到在使用外语时,完全忘掉本族语。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外语的精神实质,在运用时,两种语言之间所形成的落差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何为落差落差就是两种语言对同一事物进行表达时的不同方式。例如要表达“年愈花甲”,如果不用英语思维,而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要翻译就很难。因为这种表述经过加工而变得精炼,乍一看有些费解。如果用英语思维方式,就可轻而易举地译为“inone'ssixties”或“oversixty”。一些本来…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理论是多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离不开哲学、心理学、外语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持。该教学模式强调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外语教学应以人为本,培养语言综合能力,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同时这种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语言学习较成年人的语言学习有显著的差异,儿童的语言学习带有特殊的“习得”特征,而成年人的语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学得”戍份。英语在中国的教学和学习不同于“二语”环境下的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在中国进行汉语之外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均有“外语”学习特征,如当下中国的“二语习得”界将英语学习称为“英语外语学习”,将日语学习称为“日语外语学习”等等。一般而言,无论是“二语学习”还是“外语学习”,虽说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具有显著的“母语”语言能力“习得”特征,而中国儿童英语或是另一门非汉语的学习是否具有显著的“习得”特征,不能简单妄下结论。这是因为学习者受语言环境、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应用等不利因素的局限,即就是在儿童学习阶段,英语或其它一门外语能力的获得还是带有很明显的“学得”特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中儿童英语能力获得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在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注意到,外语学习者学得的语言与本族语使用者所使用的语言在语音、用词、句法结构及语用等方面都存有很大的差别,这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自然现象。在漫长而又渐进的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语言环境、语言水平、个体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等多方面的影响,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呈现出较大的个人差异。该语言既不同于母语,又有别于目的语,是“学习者的语言”,在语言学中称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考试周刊》2010,(2):111-113
“话中话”是人们交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它尤其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对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发展,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这种语言的“话中话”就是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际交流,尤其给外语学习者增加了困难。作为英语学习者,一定要掌握英语中的“话中话”以达到准确自如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2.
从事英语教学数年来,我们体会到兴趣对学生学好外语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而兴趣的培养得从学生学习英语开始,应该说学生在学英语前对学习怀有兴趣,那是英语作为一种外国语言而显得“洋气”,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对天生好奇的学生来说自己会产生想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是“慕名来拜”,没有实践基础;而学生真正的兴趣应该是产生于学习外语语言之中。学习语言是有困难的。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再提高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水平。所以我们认为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启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看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时,不能只注重外语的特点,还应考虑到汉语(母语)的负迁移,我们不赞成那种希望完全脱离母语而直接“用外语思维”的主张。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承认母语负迁移的客观存在,了解母语负迁移的基本机制及产生条件,运用认知科学及对比语言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把握学生错误的性质和根源是有效地消除错误,提高学生语言和言语能力的关键。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习惯常常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干扰学生,导致错误。这种现象,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开始成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里的研究中心之一。在当时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新的语言学理论——结构语言学应运而生。结构语言学家们认为: 语言是一种习惯。(Brook,1964:49) ……因而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就是改变母语习惯,建立新的语言习惯的过程。(Banatky等,1966:17) 在“形成习惯(habit—formation)”的过程中,母语的习惯时常迁移到新的语言行为中。由于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着异同,这种迁移可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正迁移(Bosi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可以引起正迁移,它对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而相异之处则引起负迁移,干扰着新的语言习惯的形成,导致错误。Politzer和Selinker等把这类错误称为“干扰型”错误。 语言学家们认为,母语的干扰是造成外语学习上的困难并导致错误产生的根源。运用对比分析(简称CA)可以有效地预见这些困难,从而避免错误。Lado指出:通过系统地比较母语和外语的结构,可以预见  相似文献   

15.
1.问:为什么要用复读机学外语?答:学外语时,复读机、书本、磁带和使用者将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语言学习环境。不仅如此,复读机的复读、跟读、对比功能,还可提高使用者练习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效率。2.问:为什么用复读机学外语要“疯狂”才有效果?答:“疯狂”代表着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着对理想、事业的忘我投入和执着追求,代表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激情。人一旦有了这种“疯狂”,做任何事都可以成功。反之,如果不大声操练、随时随地操练,即使拥有再先进的设备,也不可能成功。3.问:应该选择多大的复读机为宜?答:一般…  相似文献   

16.
引言时至今日,当新世纪的钟声仍能隐隐可闻,人们便迫不及待地想趟出悠悠千年的传统文化,去见识五彩斑谰的世界。无论成人还是儿童,无论自愿还是被迫者都在疯狂地学习外语,都在迎接那种你选择机遇,机遇也选择你的挑战。有些人的理想眼看就要实现了,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可能消失在艰苦、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因此,那些失望的家长们便得了这样的结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学习外语,外语学习需要天赋。这种看法对吗?这些外语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真的缺少所谓的“天赋”吗?我们不妨求助于语言学习的本质,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法,看看它…  相似文献   

17.
对于成年的学习者来说,用外语进行交流往往意味着双脚踏入一个未知的领地,常常发觉自己不懂“游戏规则”,所掌握的语言学、具有的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无法运用到会话中去。学习者应该了解语言、社会和人类个体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要素构成的空间里的内容以及母语使用者的优势和外语使用者的劣势。因此,学习外语除了学习语言知识以外,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学法,即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视、嗅、触的英语环境,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氛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里学习外语,感觉听学语言真实自然,并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练习的“量”,提高了学习的“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起来轻松,用起来自然,学用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环境教学法”为大面积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教法。1.创设环境,形成氛围一走进校园,你会进入这样一个视、嗅、触英语的环境:学校办公室的牌子用英文书写;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语言的交际单位句子入手 ,对英汉语作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 ,总结了英汉单句与复句在结构与分类上的异同 ,揭示了两种语言之间的某些内在规律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进行对比 ,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 ,提高外语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旨在分析Krashen的二语习得假说与我国外语教学的不适合性。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学习外语的特殊性:1、外语教学不具备大量丰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2、外语学习不具备第二语言学习的明确的归附型学习动机;3、外语学习过程是“有意识的”过程,并非“下意识的”“拾遗”过程;4、我国外语学习起步太迟,年龄偏大。由此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语教学不能完全照搬第二语言习得假说,而应该在借鉴的基础上逐步摸索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外语教学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