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2.
交叉学科的产生是学科发展逻辑、产业发展需求和国家政策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首批设立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学科,是从传统半导体领域中演进产生的新兴学科。文章提出要以大学科观构建集成电路学科的理论体系,夯实学科建设基础,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实际问题为方向,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是通过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形成并保持学科优势的过程,提升基础科学研究水平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和核心。作为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研究生教育是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要通过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强化研究生基础科学研究训练、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措施,使研究生教育成为提升学科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原则是“加强基础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重视交叉学科”,重点是确定学科发展规划和学科方向、培养学术梯队、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目标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知识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积极稳妥发展交叉学科是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交叉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内涵定义、发展历史和现阶段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出发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交叉学科建设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重视人才培养、创新组织模式、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资源保障、完善学术生态六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研究生》2023,(1):2-7
<正>01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部署,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行整体谋划,并将“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国家发展总体目标。报告强调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部署,赋予教育以新的战略地位与历史使命,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交叉学科具有跨学科性、创造性、实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在学科分类体系中设立“交叉学科”门类,既体现了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又满足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和科技进步的时代指向。通过分析中美两国学科分类体系中“交叉学科”的设置情况可以发现,美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叉学科体系,学科目录修订过程中的背景研究、征求建议、召开会议和公示结果等环节都延续了其统计服务功能。相比之下,中国的交叉学科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且展现出规范指令性的特点,下一步还需要构建以动态管理和准确把握为原则的“交叉学科”门类管理体制,建立以实践创新为目标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以问题为导向的交叉学科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突破原有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之源,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交叉学科不仅顺应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也适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范式的转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职能、知识创新发展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其路径主要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组织、加强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9.
长江大学紧抓学科建设这一学校工作龙头,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科的融合与发展,学科建设创特求强。学校按照“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层建设、整体提高”的思路,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学科现状,把学科分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优势学科和立项博士点建设力度。学校按照强化优势学科、壮大通用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的思路,建设地矿油学科群、农林学科群等八大学科群。同时以省部级强势学科建设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使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迅速增加,目前已经形成了石油科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办职业院校要实现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转型发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作为基础。针对我国民办职业院校学科建设相对落后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科价值取向忽视应用型、学科建设同质化、学科制度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此要唤醒学科建设的思想意识、定位应用型学科价值取向、建设具有差异特色的应用交叉学科,建立健全学科建设制度,推动民办职业院校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中的跨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从实践到认识,仍没摆脱学科的窠臼。从跨学科内涵来看,跨学科依然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受学科规训约制的学科范式,其独立概念体系尚未形成;从跨学科活动来看,跨学科活动建立于学科活动基础之上,单一学科活动也可以实现跨学科活动目标;从跨学科组织来看,学科组织仍然是主导形式。跨学科组织的构建不仅仅会冲击到传统大学的组织结构,而且也会影响跨学科组织自身的运行状态。因此,大学中出现的跨学科从现象转为一种大学的发展模式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成为一门科学化学科的重要而独特的方法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衍生分化是科举学跨学科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知识创新与转化、生产与增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学学科衍生分化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优化适用于科举学等新兴学科知识衍生分化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机理,并在理论到实践维度上对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创新知识的内部、外部和交叉复合衍生分化进行了应用探索,据此形成了许多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的衍生分化范例,这些范例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有助于反思学科衍生分化方法的成效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3.
冯用军 《考试研究》2020,(2):103-110
跨学科研究是科举学成为一门科学化学科的重要而独特的方法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衍生分化是科举学跨学科研究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知识创新与转化、生产与增长、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科举学学科衍生分化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优化适用于科举学等新兴学科知识衍生分化的"网络模型"及其演化机理,并在理论到实践维度上对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创新知识的内部、外部和交叉复合衍生分化进行了应用探索,据此形成了许多科举学分支学科领域的衍生分化范例,这些范例的形成、发展与成熟有助于反思学科衍生分化方法的成效及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14.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s a valuable approach to addressing complex real-world problems. Howev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mentoring is discussed as an activity that happens in disciplinary silos where the mentor and student scholar share a disciplinary background. By transcending traditional academic divisions, we argue that mentors can train a new generation of scholars who think innovatively and create integrative research questions. We examined a sampl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ir faculty mentor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s exist a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ms are rare and faculty rank was their main predictor.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s can make specific choices regarding recognition and support for interdisciplinar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mentoring that also advance institutional mission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15.
交叉学科研究是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高校交叉学科研究平台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的基地。交叉学科平台建设与安全管理可借鉴国际通行的EHS管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这类平台的建设与安全管理,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跨学科活动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如今,作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跨学科课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主要的类型有以学科为中心的多学科课程、以各学科共有的学习内容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和以学生的疑问与兴趣为中心的超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研究是现代大学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机构、设立资助基金、调整领导结构、改变教师招募和评估模式,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这些战略措施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也应通过成立专门的跨学科研究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基金项目、建立新的教师聘任、评价和晋升制度促进学科之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马丁论"的跨学科性是跨学科外语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以渗透式模式、支架式模式、抛锚式模式和"马丁论"式模式四种模式实现"多维一体"的跨学科外语专业教学建设。并从大连海洋大学的跨学科外语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建设的双重角度分析跨学科外语专业的学科内涵,梳理出学科建设与教学建设是不可分割的既有交叉又有互动的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9.
Global carbon cycling describes the movement of carbon through atmosphere, biosphere, geosphere, and hydrosphere; it lies at the heart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tudents will require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While standards documents in science education have long promoted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our current science education system is still oriented toward single‐discipline‐based learning. Furthermore, there is limited work on interdisciplinary assessment.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validate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Assessment of Carbon Cycling (ISACC), and reports empirical results of a study of high school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cluding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disciplinary items and disciplinary items. Many‐faceted Rasch analysis produce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lative difficulty of items and estimates of ability levels of students. One‐way ANCOVA was use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grade levels: high school, college Freshman–Sophomore, college Junior–Senior, with number of science courses as a covariate. Findings indic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Freshman–Sophomore group compared to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reshman–Sophomore group and Junior–Senior group. Items assessing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were more difficult than items assessing 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of global carbon cycling; however, interdisciplinary and 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disciplinary understanding in learning carbon cycling and discusses its potential impacts on scienc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s.  相似文献   

20.
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学科研究生教学中存在优秀生源不足、导师队伍匮乏、课程设置不科学和管理体制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应该从更新学科观念、招生政策扶持、责任导师和导师组相结合、科学设置交叉课程、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