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文强 《考试周刊》2013,(55):17-18
仿译词作为外来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丰富了词汇,还为各种语言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俄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在外来词的仿译中存在一些差异,仿译词的内涵、类型不同,主要受到语言本身及民族思维文化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俄汉语中仿译词的异同,探讨了仿译外来词的产生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喻是一种形象描述手段,本从各个角度对俄汉明喻进行比较。从构成来看,汉语明喻用“像、好像、如”等比喻词来联结本体和喻体,而俄语明喻则由“本体+喻体+比喻词”,“形容词(副词)比较级+名词(代词)第二格”或“чем+名词第一格”构成;从分类来看,俄汉明喻都可分为简式明喻和繁式明喻,而汉语还可分为前喻式明喻和后喻式明喻,肯定式明喻和否定式明喻,常用性明喻和创造性明喻、从功能来看,俄汉明喻都集美学功能与信息功能与于一体。另外,使用明喻要恰当,不能“过度”。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中一些词语常有岐义或多解,反映到译文中就成了误译或一词多译。选取“清明”、“望月”、“高堂”、“天台”等极普通的词组为例,结合众多译家的译例来讨论误译与一词多译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兰翠 《文教资料》2014,(17):26-27
本文结合关于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英译问题,主要分析了含“白”、“红”、“黄”、“青”字的成语及其翻译方法,希望为汉英翻译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汉语中的“自由”一词经日本学者和西方传教士借用,对译西学中“liberty”或“freedom”语词,在中文、英语和日语三语互动的影响下又反哺于近代汉语,并逐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民智、兴民德”的核心概念之一。通过系统梳理“自由”译词的来源和创制过程,剖析“自由”译词在中英日三语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了“自由”译词得以生发的思想脉络,对于呈现近代中外词汇交流史的部分图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蓓 《英语辅导》2010,(2):165-166
唐宋词的英译历来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从小处着手,以较多的实例,从译为“like”、译为“as”、译为“is”、译为“…the same”、省略不译等几个方面简要总结了“如”字在唐宋词翻译中的几种常见译法,旨在通过一个汉语常见宇的英译展现我国唐宋词的语言魅力,探讨翻译基本技巧在唐宋词英译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对译借词”新概念。对译借词是以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或相关的现有汉语词直接对译外语词创造出来的一种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独特借词。对译借词分单音节对译借词和双音节对译借词两种。对译借词不受一般超音段对应规律的约束,它的声调依汉语词的原声调而定。  相似文献   

8.
赵萍霞 《文教资料》2010,(34):34-36
本文首先对汉语格律诗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要介绍汉语格律诗英译历史,界定“方法”一词;之后介绍了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四种方法,分别是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创译派和散文诗译法。  相似文献   

9.
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纯音译,如休克(shock英)、沙发(sofa英)、苏维埃(俄)、模特儿(法)等。二是音意兼译。把一个外来词分为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浪漫主义(romanti-cism)、马克思主义(Marx-ism)、冰淇淋(icecream)、新西兰(NewZealand)等。三是音译后外加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的“卡”是car(英语“货车”)的音译,“车”是后加上去的。又如“啤酒、沙丁鱼、芭蕾舞”等。四是借形,借外族语言的汉字词,而读汉字音。这是吸收日语词的主要方法。如“景气、取缔、干部”等。另外还有字母词,如MTV、CT等。“…  相似文献   

10.
与汉语中较为固定的自称词"我"相比,日语中自称词的形式则显得丰富多彩,如"わたし"、"わし"、"僕"、"俺"等。本文以日文原版《金色夜叉》及中文译本为资料,考察自称词翻译的特点。调查发现日语自称词在翻译成汉语时,主要采取直译、增译、减译、转换为其他形式等方法。日语属于隐性构造,通常会省略自称词,以谓语、敬语、授受表现、被动、使役及感情或感觉的形容词,表达意志或希望等表现形式代之,因此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采取增译的方法。另外,感叹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等有时也需要增译。增译主要是在保全原文所传达内容的基础上,将句子中所隐含的信息用显性的语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俄语中的长句子很常见,在科技文章中也不例外。而汉语中则长句子不多见,因而在俄译汉时,对那些长句子就会感到难以处理。长难句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其翻译自然也可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长难句往往带有关系代词“KOTOPЫЙ”引出的定语从属句,对于这类长难句,正确地处理好KOTOPЫЙ引出的定语从属句,对翻译好整句长难句大有好处。兹举一些科技文章中的实例加以说明。一、联系紧密而不能分译的例子(为了简明起见,文中出现的“分译”或“合译”字样均指KOTOPЫЙ引出的定语从属句与主句的分译或合译而言。)  相似文献   

12.
李颖 《鸡西大学学报》2005,5(5):74-74,79
汉语和俄语在句法功能,修辞特点及习惯用法等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当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我们所用的词的数量是不同的。在俄译汉的翻译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词量的增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3.
刘恒 《中学俄语》2008,(2):58-60
汉俄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与“鼠”有关的成语,“老鼠”一词在汉俄两种文化中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和含义。 老鼠在汉语中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成语“鼠雀之辈”比喻没有才能的庸人;“鼠窃狗盗”喻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相似文献   

14.
比喻辞是指一些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通过具体形象来比喻某事物的词、词组或句子(包括习语)。如汉语中“共产党像太阳”、“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这类语言不仅汉语中有,英语中也十分丰富。如:plainsailing(一帆风顺)、Walshaveea...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问题的深入研究,观念концепт在俄罗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对观念词“道路/皿орога”①进行俄汉语对比研究。通过俄汉语中“道路/Дорога”的异同,揭示俄汉民族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量词在现代汉语的分类中,被单独列为一类,属实词,具有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同等的语法地位.并被普遍地运用。但是,汉语专用量词并不多,大量的是借用量词。相比较而言,英语量词远没有汉语量词丰富和发达。此外,很多汉语量词在英语中找不到具体的对应形式,或者一个汉语基词常常有若干个英语对应形式。这些都给汉语量词英译增加难度。汉语虽词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名县词(或物量词)和动量词。名县词又分成个体、集合、部分、容器、度量密、临时和不定量词等七种;动量词分专用、借用(或临时)、同形动量词三种。此外,还有近代陆续…  相似文献   

17.
词缀指汉语附加式合成词的附加成分,表示词的意义或某种语法作用,是一种定位语素。位于词根之前的叫前缀,位于词根之后的叫后缀。前缀如“老、小、第、初、阿”等,后缀如“子、儿、头、们”等。附加式构词是汉语合成词构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从汉语词汇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词缀的丰富也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多音节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提起汉语方言的词缀,以往总是首先想到南方的一些方言,像通行地区较广、使用频率很大的名词前缀“阿”,地方色彩很浓的名词后缀“仔、佬、公、母也”等等,而对北方地区方言的词缀却往往注意不够。实…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大部分同学在初学英语时,习惯于将英语和母语对照起来学习,每当遇到不会译的英语或汉语词,总是尝试着在汉英词典或英汉词典中查出汉语词的确切英语意义或英语词的准确汉语对应词。然而不同语言对应词的意义完全相同吗?请看下面六组“貌合神离”的英汉词语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刘波 《文教资料》2009,(11):46-47
颜色词属于民族文化语义丰富的物质文化词位.不同民族赋予同一颜色词的文化语义因民族世界观、文化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各异。对俄汉语中颜色词“黑”与“白”的语言文字特色和它们作为物质文化词位构成的熟语中所蕴合的民族文化语义特色的对比和探讨,折射出俄汉民族风格各异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