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美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2.
莺莺是元稹昔日情人的小名,元稹<莺莺传>末所载应该可信,而陈寅恪先生认为莺莺为假名的证据似嫌不足,因此其说实为非谛.  相似文献   

3.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写给其挚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提出的著名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原则,他的文章大都也是按照这种创作原则来写的.制科考是以议论当代政事为主的一种考试,因此在每篇<策林>中,都可以看到白居易对当朝政治与经济、军事、思想与文化的一些观点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6.
黄山谷<点绛唇>(浊酒黄花)词序云:"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旧韵>."<全宋词>:"案‘再'字疑是‘在'之误."人皆以为此词系山谷"再(在)涪陵"作.如,<文献>1998年第4期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绍圣二年乙亥(1095)"条:"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  相似文献   

7.
也谈"经年"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刊登了黄仲舒先生的文章<(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经年">.该文认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之"经年"为"(经过)一整年",非"年复一年".笔者以为,此说不太妥当,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6):F0003-F0003
<正>会议主题:变迁:中国休闲文化十年时间:2013年10月29-31日地点:北京自1995年中国政府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起,休闲问题便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同年7月于光远先生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休闲文化研究小组,开启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工作。1996年于光远发表文章"论普遍有闲的社会",认为"普遍有闲"时代的到来将带来新的经济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9.
遍检古今学人诗文论著,对于刘禹锡创作《竹枝词》的创作时间地点说法多种,其中作于元和年间、地点为朗州的误说占据主流地位。而比勘各种材料,《竹枝词》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创作地点为夔州的说法比较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排比铺张"与元稹评杜诗的"铺陈"比就其长篇排律言."铺张"指铺排张扬,"铺陈"指铺排陈述,前者贬而后者褒.其恶喜不同的成因在于不同的时代风气.改"陈"为"张",与元稹原意不符.其实对于杜诗中的"连城璧",元稹也有所识,且达到六义性情的高层次.  相似文献   

11.
《莺莺传》为元稹自寓的观点,学术界早有公论,但尚有系统论证的必要,对照元稹与“张生”,相合之处有三;对照元稹的其他作品,也有三篇可断定为是写其与莺莺之情的,这些都可证明《莺莺传》中的“张生”就是元稹,此外,吴伟斌先生《关于元稹婚外的恋爱生涯》一中的一些观点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2.
《莺莺传》中张生即元稹自寓说,有元稹的诗、传奇的文本内证,难以动摇。元稹同韦丛结婚前,与类似莺莺型的女子,有过一段恋情,这一恋情使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并"恼乱君心三十年",《莺莺传》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先贤时哲据此研究元稹生平思想,卓然有成,难以否定。  相似文献   

13.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3,18(4):52-54
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天宝末期至元和年间的叙事诗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风华绝代的作品,其结构模式和文本体式选择以及叙事手段的运用,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代表着中国古典叙事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白敦仁先生学术成果丰茂,诗词创作高妙,为当代蜀学名家。白先生教学极善讲授,辨析入微,音辞清朗,名播遐迩。先生寝馈杜集,深契诗心,为人、治学亦深受杜甫影响,因而他倾平生时间、精力、学力所完成的三部大著——《陈与义集校笺》、《巢经巢诗钞笺注》、《强村语业笺注》都与杜诗有密切的关联。在宋诗研究方面,白敦仁先生也达到很高的造诣,体现了其广博精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籍乃胡珦之婿,他所以被胡珦招为东床当与他同胡家兄弟交游有关.张籍婚娶的时间当在元和初年,时已年过不惑.张籍与胡遇密切交往始自元和初年.  相似文献   

17.
《莺莺传》中元稹何以大发"忍情论",自陈寅恪先生开始,猜测者甚众,可惜都有所偏差失误。该文结合唐时的社会风气与社会性别意识,从纵欲、尚情、忍情三个方面分析认定:"忍情论"乃是元稹在遭逢制举试之时,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性别意识形态,刻意造就"翻版红颜祸水论"以迎合当权者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元稹、白居易分别从不同方面否定了李白的诗歌,他们试图通过对前驱者中的最优秀者的否定对自我加以肯定。现代多数学者都不同意元、白对李白的贬抑,同时又不同程度地默认李白的律诗远不如杜甫和李白少有风雅比兴之作的观点。现代人对元白理论的评论也同样走向了偏途。  相似文献   

19.
1899至1900年,在杭州谋生的林纾出版了首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与魏易合作完成了?黑奴吁天录?的翻译并为?译林?杂志作序。这对林纾的翻译和人生走向产生了巨大影响。受益于杭州地区的同乡社交网络,林纾依靠?茶花女?的出版摆脱了困扰其多年的“言说困境”并获得巨大的士林声望。与此同时,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及“助译”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为了更好地言说己见,林纾关注的翻译对象渐由西方政史著作转向小说。在杭时期是林纾翻译的重要转折,也为其后来的人生路径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在吸取西方哲学来改造中国哲学、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时候,注意到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主义和“逻各斯”传统,而对西方哲学中的个体能动性思想和“奴斯”精神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在冯友兰《贞元六书》的体系中,不仅“新理学”和“境界说”之间、“共相世界”和“天地境界”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而且经过冯友兰改造后的“新理学”也缺乏中国哲学原有的那种契悟、冥会和亲证、体验。冯友兰后来在运用“正的方法”的同时,又求助于“负的方法”,在重视与引进西方的理性主义的同时,又推崇和提倡中国的神秘主义.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