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的"两论"指的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和武禹襄著的《太极拳论》(以下简称"王论""武论")。太极拳传承久远,不管是从张  相似文献   

2.
李师融 《武当》2005,(2):11-12
《中华武术》2003年第11期,刊载了和有禄先生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校注》。文中提出,"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并全文刊出"和氏抄本"中的《太极拳论》(简称"和氏拳论")。和氏的《太极拳论》与外间"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所公认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什么显著差别呢?和有禄先生指出两点:一是王宗岳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在"和氏拳论"中则为"左重右虚,右重左虚"。其二是,王宗岳的"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在"和氏拳论中"则为"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创始人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原谱中对太极拳的功能已阐明.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中"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是神奇"是指太极拳的击技功能;"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是指太极拳的养生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和有禄 《中华武术》2003,(11):36-36
《太极拳论》多认为是王宗岳著。这篇拳论对太极拳走架、推手和散手,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赵堡拳界传抄的《太极拳论》与外间本有所不同。原文如下: 太极者,由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究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  相似文献   

6.
名家信箱     
北京房山区刘理根来信: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尤其喜欢古典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对这一句,许多太极拳名家理解各不相同,我们也是莫衷一是。请问崔促三老师,您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7.
张宝银 《武当》2009,(4):20-20
王宗岳《太极拳谱》包括:《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五篇拳论。这五篇拳论,相互关联,相互照应,自成系统,形成整体。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谱》,不可将这五篇拳论分离与割裂开来,不可将王宗岳《太极拳谱》与后学者的《拳论》混为一谈。为便于对王宗岳《太极拳谱》的系统研究,笔者现将王宗岳《太极拳谱&;#183;指要》串而述之如下,并据此提出些许思考,与同好共思共勉。串述中,夹以笔者个人少许体悟,不妥之处,望指正之。  相似文献   

8.
和有禄  和定乾 《武当》2001,(6):20-21
近代研习太极拳者,大都认为王宗岳的《太极拳经》或“论”,为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舞阳盐店偶得,而其余几篇则出自武禹襄、李亦畲舅甥二人之手。这种说法几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9.
学好太极拳读书很重要!如何读书更是重要!在学拳过程中一些经典书籍,如王宗岳大师的《太极拳经》、武禹襄的《太极拳论》、杨澄甫的《太极拳说十要》、李亦畲的《五字秘诀》、老子的《道德经》等,以及当今的一些太极拳经典书籍,都是太极学子学好太极拳所必须要读的。那么又如何读好太极书籍呢?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庸》和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的基本观念、文化背景、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论》虽然以太极阴阳理论为立据,但其思想基础还是中庸思想;《太极拳论》的根基流源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中庸思想的精髓,并将"守中为本"、"折中致和"、"天人合一"、"时措之宜"、"齐庄中正"等中庸的精神内涵融会于作品之中;中庸的理念投射到太极拳运动的实践上,使太极运动成为中庸思想的物化,中庸的精神内涵也得到了丰富。  相似文献   

11.
陈钰骅 《武当》2001,(5):24-24
能否严格遵循太极拳原理与法则锻炼,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问题。修炼者应先熟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即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著熟”。只有太极拳的拳理功法熟悉了,才能在锻炼中慢慢悟到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的“劲”。“著熟而渐悟懂劲”,“著熟”是修炼太极拳者正确与否的路标。太极拳经典拳论都是著者的拳艺达到极精境地时的心得结晶。拳理拳法理论著作的熟悉理解,是决定太极拳爱好者能否入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凡太极拳爱好者,应当重视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典拳论的研究。国家推广的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48式等太极拳,动作优美,赏心悦目,重在表演与竞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促进了全民身体健  相似文献   

13.
五字诀     
李亦畬 《精武》2007,(1):47-47
“武味书屋”,读书园地。《太极拳谱》的作者为王宗岳等。本书汇集了王宗岳、武禹襄、陈王廷等众多太极拳宗师著述的经典理论。它不仅有太极拳战略、战术的拳论和拳诀,而且涉及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多种学科。这里节选了清代李亦畬太极拳论之《五字诀》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张宝银 《武当》2005,(10):17-18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王宗岳《太极拳论》及一系列传统经典,是研究修炼太极拳的理论指南,由于对传统理论的忽略和漠视,如今在太极拳演练、研究和修持中.存在下列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15.
山令誉 《武当》2004,(9):20-21
考证正统太极拳,必须有理论根据。因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这个考证理论根据必须与张三丰直接挂钩。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附文中《张三丰太极拳论》和《王宗岳太极拳论》二篇论文,是太极拳的理论经典,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唯一的理论依据。其他也称太极拳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林俊岸 《武当》2016,(4):34-35
(接上期)七、《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王宗岳推手、技击的秘诀《先天太极拳·太极拳经》录有《打手歌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歌注释》未见他本有录,从其标题和内容可知《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结尾有王宗岳编辑太极拳经的说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4,(1):24-26
刘德增:简化太极拳好简化太极拳是偏重养生的拳种,它遵循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势"、"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打手歌",和杨澄甫"太极拳之练习谈"、"太极拳说十要"、"论太极推手"等等太极拳名家的理论指导。它"虚灵顶劲","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满身轻利顶头悬","腹内松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太极拳推手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有关太极拳名家,共同研究、创编了《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并与北京武术院联合摄制成教学录像片。 这个推手对练套路是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理论根据,在传统太极拳推手法的基础上,综合各家之长创  相似文献   

19.
林东河 《武当》2006,(3):12-12
武式老架太极拳,一直是在本门内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它是一种古朴的、原汁原味的内功拳。对外则只传宜学宜练、美观轻松的套路(表演架)。武式老架,身法严谨,功法深奥,武禹襄和李亦畲两位大师结合技击实践,把太极拳理论推到了一个难于企及的高峰。他们的著作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20.
马原年 《武当》2011,(8):16-17
王宗岳在其所著的《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的观点。王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以小力可以胜大力,弱可以胜强。但其原理是什么,《拳论》并无解释。后人对此作了不少见仁见智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是"杠杆原理"。诸如《八法秘诀》就提出:"采劲意何在,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牵动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是"杠杆作用"。其中,"衡",就是衡器,或叫秤。秤的确是"杠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