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太极拳论》的篇题、注标、段章进行校注,并对其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论》所阐述的理论对太极拳运动确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太极拳论》并不是一篇专门针对太极拳的解释,而是用太极阴阳学说对广泛意义上拳术进行论述的著作。《太极拳论》是太极"拳论",而不是太极拳"论"。  相似文献   

2.
宋谱略考     
林俊岸 《武当》2011,(7):29-33
《宋谱》,全称为《宋远桥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或《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为太极拳史、拳理重要资料。自民国年间公开之后,被多数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将其所载拳论作为练拳之指导。但某些所谓专家出于某种目的,对《宋谱》歪曲否定,认定为伪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4.
贾山 《中华武术》2003,(11):29-29
这些年来,武术界出版了许多太极拳方面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等种种知识和信息。由和式太极拳嫡宗传人——和有禄先生编著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于近日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著者当代和式太极名家、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和有禄先生,是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六世孙。 《和式太极拳谱》分为五章。主要介  相似文献   

5.
刘元生 《武当》2013,(1):24-25
《太极拳经》是研究太极拳学之必备理论,为历代太极名家所重视,并以此作为太极拳理论之经典。为了能使太极拳这一国粹更好地传承发展,本人将十几年来所收集的关于《太极拳经》名家注解整理出来,以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岳 《武当》2011,(3):18
本人自幼习练武当赵堡太极拳,并从事太极教学工作多年,略有少许心得,在此抛砖引玉,望同仁指正。我个人认为,要教学好太极拳,应从以下三点着手:一、首先要对太极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太极拳是将中国的阴阳古典哲学原理,用之于拳理的拳法,使人们能够至大至极地发挥其各项能力和能量的拳种。它来源于《道  相似文献   

7.
张祖斌 《武当》2006,(1):17-18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根据我个人30余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初学太极应抓好三个重点,三个基本功,即“活臂”、“动腰”、“坐腿”。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第十二期《中华武术》杂志上惊异地看到一个新名词太极操,哇,好新颖好醒神!多年来,人们一提及太极操肯定是贬意:都把太极拳打成太极操啦!今天终于有崔仲三老师等敢为天下先,在世间给了太极操一席之地,给了太极操一个名份,这不能不说是一次伟大的创举。我是高兴的,打太极操的人也一定是高兴的。  相似文献   

9.
我参加了《中华武术》首期太极拳名家讲堂的学习。崔仲三老师言传身教三十个小时,专家答疑晚会六个小时,短短的三十六个小时,我学会了传统杨式太极拳56式。我现在花了180天学习了《中华武术》杂志社编辑的《胜战天机》《登堂入室》和冯志强老师著《陈式太极拳入门》、祝大彤老师著《太极解密十三篇》和《太极内功解秘》等七部著作,真叫我大开眼界。太极拳是国宝,是高级的艺术,是独一无二的健身运动,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丰富的哲理。我退休前的一身  相似文献   

10.
目前,虽然太极拳运动(特别是简化太极拳)在国内外蓬勃发展,实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运动显露出并潜伏着一些问题。与太极拳运动流行于海内外的实践相比,太极拳理论研究仍然显得不得力并且不能和实践紧密联系而不能充分发挥理论应有的指导作用,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某种程度的混乱,如:太极拳运动在普及的基础上应该承担怎样提高性的任务和内容;太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极拳的命名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效天法地的思想方法。太极十三势吸收了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太极阴阳,并以五行取代四象八卦的学说。太极"内动"在太极拳中体现为强调"太极元气"在体内的运动。而"心为太极"的思想则体现为演练太极拳时强调"心贵静"。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内劲的学习,先学习拥内劲的心法,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捋、挤、按、采、捌、肘、靠内劲的心法和用法,由此体会太极内功心法的神奇奥秘。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曾经讲,太极拳要追求虚无的气势。但是,如何追求呢?没有内功心法的训练,要体会太极拳阴面的神、意、气和阳面的形体动作互相孕育的奥妙,逐步达到太极拳太极无手处处手、棚捋挤按皆非似的妙境是不可能的。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这样一句话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虽是短短的  相似文献   

13.
若愚 《武当》2009,(3):42-42
2008年12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太极名家祝大彤先生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自己的著作——港版增补《太极内功解秘》、《太极解秘十三篇》修订版,以及台湾版《太极内功解秘》、《自然太极拳》、《太极内功养生法》、《太极解秘十三篇》等。  相似文献   

14.
无极歌宋谱/宋书铭太极原生无极中,混元一气感斯通,先天逆运随机变,万象包罗《易》理中。太极原生无极中:重点在"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学太极、练太极、感悟太极必须要从无极着手认识太极。无极:天地交泰达成一片,称为无极,又称中和。中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阴阳、虚实、矛盾等都要处于和谐、圆满、平衡。太极拳锻炼的中心思想就是要达到中庸无为的中和之道,太极拳真义就是要在虚无中求,在中和里练。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武当》2009,(8):15-16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  相似文献   

16.
龚建新:我们已经讲解了《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无极图和太极图的含义,明白了无极、太极、无极态、太极态、无极桩、太极桩等概念。我们继续往下看,书中的第二页还是图,这是河图。河图很神秘,从古到今解读"河图"的人很多。陈鑫把"河图"放入书中,他要讲述什么?河图和我们练太极拳有关系吗?(图1)康伟:当然是有关系的,只是我们现代人已经很难看懂"河图"表述的意义,也就很难理解"河图"与太极、与太极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18.
蓝晟 《精武》2006,(6):50-50
电影《无极》曾轰动一时,但很多人看后却有不知所云之感。其实,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无极”本就是无法清晰划分的一种境界。《太极拳论》曰:“太极者, 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撇开《无极》这部电影不谈,从太极拳的角度来看,“无极”在太极拳运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太极拳辞典》中认为,“无极”表示一种状态,即太极的阴阳相合、高度平衡状态,“无极状态”既无棱角,又无虚实,混元一气。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文化视角,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解读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及其与经典拳论《九要论》的渊源关系,指出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为民国时期的作品,是太极版的《九要论》。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26年7月29日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现任山西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国际杨 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 林百杰”。1985年开始出国授拳讲学,前后曾到新加 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 国。著有《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杨氏太 极拳、剑、刀》等,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 刀教学录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