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在自然界中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但在中国文化中,"水"却为一种"有意味"的文化意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更是直接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有单纯水意象和复合水意象之分。在单纯水意象中,江河川流水意象是其主体。人类文明籍水而生,周代文化与水不可分离。通过对《国风》中的江河川流水意象进行分析,可以窥见《诗经》单纯水意象内涵的丰富性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诗经.国风》中有关水的诗歌约有30余篇,所形成的“水”意象多表现女性的恋爱、婚姻、相思等主题,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很深的心理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水在中国文学中具有特殊意义,它滋生万物的作用在远古先民的思想中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水的原始意象与先秦社会风俗文化相交融,产生了《诗经.国风》独特的水崇拜。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可以挖掘先秦社会深层的心理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水,在人类文化心理中扮演着可恨又可爱的角色,是一种颇具创造活力的意象符号.本文试从文化原型这一角度探析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诗经》,其婚恋诗中大量的"水意象"究竟有着怎样深刻的内涵和文化学意义及它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进一步解读《诗经》中的作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审美意象,“水-爱情”的书写模式更是值得关注的。文章以《诗经》中的爱情诗为例,分析了水成为审美意象的成因,并探寻了水与爱情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0.
《诗经·国风》中的所引用的植物众多,包含食用、观赏类以及用于纺织类的各种植物。整个《诗经》融入了周先民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期许。《诗经》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将感情与植物相融合,从而使“意”与“象”相和谐。本文主要探究《诗经·国风》中的植物及其意象,分析其中寄托的情感,独特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后世诗歌及植物研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其产生时代的风貌。《诗经·国风》诗中的怀“归”一方面指女子怀春思嫁,另一方面指出嫁女子思归娘家。通过《诗经·国风》中反映女子怀“归”情思,可以探知《诗经》时期已进入了以礼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分析《诗经·国风》中的女子怀“归”情思,不仅有助于了解《诗经》时期的婚恋习俗和礼法要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诗经》“发乎情,止乎礼”这一抒情特点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丹阳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5):33-36,4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纯真质朴、热烈奔放;李商隐笔下的爱情诗,深情绵渺,含蓄蕴藉。在中国情诗的历史长河中,两者既有关联性又有相异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独特的意象,"水"在《诗经·国风》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其内涵:水表现了追求爱情时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水为载体,见水而生情;水喻人和喻事。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很早的一个标志,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诗经》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而这些民歌中价值最高的,则当属爱情诗了,国风中的爱情诗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爱情可谓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一主题应该是《涛经》开创的。  相似文献   

15.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诗经》里的许多篇目都有大量的水意象参与其中,水意象承载着当时人类的道德与情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对水意象在《诗经》里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类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18.
古诗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更在于其情商的提高.诗歌是最重视个体情感的文学样式,而意境的营造就是其核心环节.《诗经》中存在的大量的爱情诗和婚姻诗,便往往通过精心地选择意象来构设意境,传情达意.《氓》的经典性不仅在于其思想性,更在于其比兴手法应用的巧妙与“桑”“水”等意象物的选择上.所以,教学时,教师应紧扣意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体会诗歌内在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形式,《红楼梦》这部集大成的小说丰富并深化了"水"意象的内涵。本文从水同女儿、水同清浊和水同爱情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红楼梦》中的"水"意象,说明这一意象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是《诗经》中具有人民性和健康审美情感的精华部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诗经》时代人民纯挚的爱情生活,由尔激励和警策现代人更深刻更广泛地去认识生活、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