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不教不学。这一观念更是根深蒂固。学生只能跟随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与学”本末倒置、越俎代疱的种种片面性,导致学生的亦步亦趋、囫囵吞枣,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审辩式学习是对《中庸》中“学、问、思、辨、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审辩式学习理念认为,“少教之教”有三个层次——学生活动不少于“0.61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可以反哺教;“爱学之学”有三重境界——永不满足地学,浑然忘我地学,终生不渝地学。教师角色应从教学转变为助学,从助学转变为“同学”。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与主人,课堂是师生共生共赢的生命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围绕初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展开,并以“三角形证明”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构建,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围绕理解、落实、实现、反思四步骤开展对“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教离不开学,学离不开教,教与学之间是辩证发展的关系。传统教学是满堂灌、满堂练的“教与学”,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者,控制着课堂教学活动;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陷入“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教师沉重的教学压力和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然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苦”并不能换来教与学的“甜”。那么能否创造出“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环境,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以生为本的服务型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理性思考,以期建立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为此,教师有必要调整英语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以不断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是为了“学”。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兢兢业业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8.
“建构式生态课堂”提出,课堂教学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都采用了学案,发挥学案在课堂中的导学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案的理解、设计和使用往往偏离学情,不但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加重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本文结合我校高中政治教学中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情况,谈谈如何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考虑到农村封闭住读学校的情况和学生情况,开展“少教多学”的研究实践,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民强 《教书育人》2005,(11):63-63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先“教”,而后学生再“学”;师者“传道”在先,徒者“闻道”与“学业”于后。这必然导致学生所闻之道有“同出一辙”之感。  相似文献   

11.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2.
其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学习中心”意识。新课堂倡导的“学为中心”,就是要追求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课改的逻辑起点,就是将“教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学为中心”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让学习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课堂学习从哪里开始,要以学情为依据;课堂学习走向何处,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学习以什么方式进行,要与学习内容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教育场。和谐教育能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也适合当前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强教学实效。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以教学领域中“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发展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中师生的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体的“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历来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 ,如何“教”会学生进行思维 ,我们对教师“教”的功能的理解也往往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人格的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实际上 ,教学过程应该是借助于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教师与学生形成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 ,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实现上述教学功能的同时 ,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通过这种“教”与“学”的活动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呈现出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是对“以教论教”的否定和创新,不仅能激活课堂、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无疑给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即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自主的自学能力。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就是要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完全被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到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的主动地位;“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18.
梁若雪 《成才之路》2023,(11):109-112
对分课堂将“教”与“学”对分,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五层递进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以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素养,以多元化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以真实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技法表现素养,以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以虚实结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具体教学策略有导学清单亮明白、“精讲”且“留白”、“亮考帮”笔记写起来、协作讨论谈出来、项目实操练起来、多维度多层次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强调学生的“学”、“思”、“乐”,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所谓“学”,即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让学生“会学”上来;“思”则是从让学生“回答”转到“提问”上来;“乐”则是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也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20.
程琼芬 《考试周刊》2011,(42):58-59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的双向活动,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即教师以“教”来促动学生的“学”.学生以“学”来促进教师的“教”。师生互动是老师与学生在自觉活动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教学。它最终的目的是使课堂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提高,那么我们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互动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