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翁晖亮 《山东教育》2003,(23):127-127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气氛主要表现为全家人和睦相处,父母关心孩子,子女照顾长辈,彼此互相关心。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成长。此外,家长要教育孩子对邻居和客人热情、谦虚、礼貌。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的中心。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很容易助长孩子的特权思想。虽然家长都会用"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孩子,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孩子要在家长再三劝导、引诱,甚至是恐吓的情况下,才愿意有条件地和别人分享东西。孩子分享意识欠缺,如何有效引导,逐渐培养分享精神,成为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都知道孩子有特别强的模仿能力,如果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分享的环境,对培养孩子分享意识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来自教师自身的渴望。希望快速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用以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第二,来自家长方面的需求。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人陪着、哄着、惯着,他们在家里是小太阳,说一不二,家里有很多大人围着他转,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一方面孩子已适应了这种众星捧月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家长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应该像在家里那样得  相似文献   

4.
许多无效重复的作业挤占了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有时作业实在太多,大多时候都要家长帮助完成,家长和孩子都煎熬在作业的痛苦中。"给学生减负,还孩子一片天空",是一个老生常谈又迫在眉睫的话题了。我们要切实转变"一切围着考试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给学生课外作业插上轻松的翅膀,让素质教育首先从减负开始。  相似文献   

5.
刘洪珊 《云南教育》2011,(19):45-46
1.教育的真谛就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2.校长抓师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要抓师生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3.校长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围着素质转,素质围着社会发展需要转。  相似文献   

6.
杨静 《今日教育》2007,(6):43-43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孩子围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在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后,我认为幼儿美术教学应立足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之中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在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一大堆,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让课程和教材适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破过去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师生围着课堂转的“教学法则”。这项工作的开展.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尤其是培智学校来说,更加显得任重而道远。笔作为从事十多年培智教育的一线教学人员,结合工作实践,对新一轮课改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雯 《甘肃教育》2005,(12):18-18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与家长交流合作,具备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技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也要由原来单一地关注孩子发展,转向不但关注孩子,还要关注家长;由指导孩子参与活动,转向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发展。因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子女的信心,获得教育的知识和经验,能督促教师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编之语教育孩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面对现在越来越多的4:2:1式家庭,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如何养孩子,再如何养好孩子,这6个人可谓是鞠躬尽瘁,怪招频出。近日,网友"常趣败家"发帖说在小区中见到一名家长逼孩子虐待兔子,以此练胆  相似文献   

11.
胡乐乐 《教育》2013,(6):62
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订规则,限制使用科技产品的时间、次数和地点,以免科技产品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高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越来越突出,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儿童基本围着手机转英国"儿童心智"调查公司调查发  相似文献   

12.
纵观应试教育的弊端,大致有如下十种:①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应试教育造成相当多的学生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成为被淘汰的对象。②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应试教育造成教师围着分数教,学生围着分数学的现象,一切以升学为杠杆,凡与考试无关的学习内容统统放弃了。③教学内容上的表面性。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学过程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由于一切围着分数转,所以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死记硬背几乎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④教育效果上的虚假性。为了应考  相似文献   

13.
应试教育是一种以使受教育者适应考试为唯一目的的教育。其具体表现为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一切围着考试转,一切围着试题转。考考考,老师(制服学生)的法宝,分分分,学生(能否成长)的命根,千方百计、甚至不择手段、不惜代价的让学生考高分,则成为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们的共同而片面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薛涌 《教师博览》2013,(6):10-11
<正>应试、择校,孩子苦不堪言,家长忧心忡忡。如今,在高考指挥棒外又添了一个留学指挥棒。不管目标是国内还是海外,家长总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挤进最有竞争力的学校。为此,孩子们必须过关斩将参加层层考试。学生们围着高考、留学双重指挥棒转,比起听任高考这一根指挥棒支配,应该说是个进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在教育上迅速融入世界体系中。各国高等教育的选才标准、教育观念不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是 2 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思想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围着升学转 ,老师围着分数转 ,学生围着题海转”。学生的心灵被严重地扭曲了 ,他们完全处在被动的、机械的、封闭的状态 ,完全丧失了主动的、个性的、独立的思考。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 ,创新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从创新的角度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变“讲台”为“学台” ,变“…  相似文献   

16.
缪舜 《教学与管理》2002,(11):39-39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为了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信息交流,统一家长和学校的认识,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共同教育学生,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目的。家长座谈会发挥出最大功效,表现为孩子接受教育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家长的教育艺术和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家长座谈会本应是使学生、家长、教师都有所得,而现实中呈现出的却是家长不愿参加,孩子怕召开家长座谈会,老师为召开家长座谈会煞费苦心、收效不佳的境况,为何如此呢?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材是至高无上的,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围着教材转,学生围着教师转,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因此,中职教育不能普教化,中职数学应是"应用数学",应该少考虑"抽象性"和"严密性",而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多与专业知识、技能紧密联系,使学生学有兴趣,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薛涌 《课外阅读》2013,(7):38-40
<正>应试、择校,孩子苦不堪言,家长忧心忡忡。如今,在高考指挥棒外又添了一个留学指挥棒。不管目标是国内还是海外,家长总要想方设法帮助孩子挤进最有竞争力的学校。为此,孩子们必须过关斩将参加层层考试。学生们围着高考、留学双重指挥棒转,比起听任高考这一根指挥棒支配,应该说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教师报》2022年1月5日12版报道:要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找寻变革现有教育模式的切入点。以教育评价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中小学育人方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口。一是切实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学校要改变过去围着考试转、眼中只有分数和排名的质量观,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和家长要改变过去总是让孩子跟其他人攀比的评价观,要鼓励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在比较的过程中看到进步和成长,培养他们成为独特的个体。二是要重视和强化过程评价。学业评价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安全感是他们智力、身体成长的基石,是获得成功、幸福、健康的终身保障。学业评价最值得探索的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考试和分数,是啊,以往教师常常通过它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分数来评价优差生。家长只看自己孩子的分数.用分数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无疑分数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