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在新世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武术是在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在纵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中,由最具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孕育而成的。武术之武,是中华民族的文武之道之武;武术之术,是中华民族竞技、健身、养生、防身、修身、处世等生生不息之术;武术之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术之魂.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魂。经过岁月的沉淀,风雨的洗礼,中华武术已逐渐演变为一门边缘科学,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光彩夺目的瑰宝。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香港中华武术体育协会、北京华夏振兴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香港  相似文献   

3.
试论武术精神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而且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华武术精神以及中华武术精神对民族精神的塑造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使我们对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为中华武术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武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代西方竞技体育的崛起,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并逐渐开始迷失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创新和发展,取长补短,才能避免继续迷失与被淹没,求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析中华武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术是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我们的祖先在千百年来的生存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武术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今天,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并阐述中华武术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清楚地表明了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国术,中华武术传承和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从一出现便开始努力向外传播,而其运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文化的当代传播.文章运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术文化传播推广的意义,指出了影响武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4,(9):60-61
一、争鸣与探讨 关于“对外传授武术是发扬光大中华武术,还是出卖国粹”的讨论,本刊又接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 安徽巢湖市读者曹德升来信: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向国外传授中华武术不仅不是出卖国粹,而是爱祖国,爱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对外宣传武术,宣传民族文化,引进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古老东方特有的运动方式。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文化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武术通过电影方式的传播与推广,不仅表达出武术的技击招式,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由于功夫片的传播,武术越来越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功夫片是许多人了解中华武术的渠道,对于武术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华武术文化是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作用下,中华武术文化表现出了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对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国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是多方受益的。本文就从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运动项目,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武术精粹,让世界了解武术,使武术走向世界,就需要武术工作者齐心协力,做好三方面的相结合,使武术健康发展,在世界范围的大交流中,被世界认识,被世界接纳。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术与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载体,在它们的发展进程中,有其同源性。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诗歌中所蕴涵的鏖战豪情、尚武爱国等军事武术文化意境进行研究,旨在丰富中华武术文化,使中华武术真正成为重塑中华民族精神的工具,成为联系中外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越演越激烈,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在新格局的重要目标。民族精神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是民族意识的精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点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中华武术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国粹",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练习武术可以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因此,通过弘扬中华武术培养民族精神,对我国在新时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聪  邱丕相 《体育科研》2010,31(4):57-60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发现,上海在都市文化建设中存在传统文化的缺失。武术文化与上海都市文化建设具有契合性,它在上海都市文化建设中的战略选择在于推进中华武术科学化和国际化发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社会发展条件、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将武术文化推广到社会,塑造上海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的个性化都市文化。在战略实施中应当得到政府的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的武术文化载体、重视武术人才的培养、做好武术文化与其他都市文化的协调发展、做好武术文化的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袭建华 《精武》2009,(7):36-37
真正的中华武术必须有中华民族固有的易学、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和孔盂思想等高深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多学科的科学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华武术的整体文化。世界上只有真正的中华武术可武医结合地解读人的生命规律,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武术之本,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武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塑造民族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交往等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观众稀少,武术传承断链等现象的出现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当前我国武术运动发展存在几种不同的模式,它们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担负着不同的任务。青少年武术教育应该以发扬光大中华武术为己任、端正目的、大力普及和提高武术教育层次、加强交流和学习,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中华武术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珍贵文化瑰宝,深受民族精神的滋润和哺育。正是这种交融和互鉴,使得中华武术形成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智慧及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称得上养生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的瑰宝。武术养生的核心价值就是遵循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去积极主动地保护生命和保养身体,使人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武术养生产业对改善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武术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证武术的中华性,在语言学视角的关注下,“武术”、“武技”、“中国(中华)武术”等词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与说明。研究认为:“武术”词语标识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武技”词语标识了世界各族共同的文化,“中国(中华)武术”词语削弱了“武术”的中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