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进而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寓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于乡土地理教学之中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2.
乡土地理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乡土地理教学成效不佳。针对乡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课导入、案例分析、课题探究、野外考察、角色扮演、课堂提问等策略,以提高乡土地理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21,(54):159-160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当前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手段授课,同时也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态度,注重挖掘更多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促进地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教学资源之一,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授课,不仅能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实际家乡土地相互结合,还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主动性,深入感受家乡土地变化,形成家园情怀。因此,文章将围绕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在地理教学工作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再提出促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乡土地理,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正一、巧用乡土地理案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即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和常接触的素材,然而,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达到扩展学生生活经验、增加他们对家乡的感知,使他们在感同身受中由衷地产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促成学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乡土地理资源是连接地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地理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结合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中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初中教育在整个人生教育中至关重要。在初中教学中,地理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引入地理课程教育中,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与自身生活相结合,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加知识理解力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亦能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以及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热情。本文从地理教育资源谈起,结合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国内外适用现状,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分析,以期对以后初中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但受学生数量多、野外研讨空间小等限制,在野外就一些探究问题难以全面深入开展研讨。文章从乡土地理的研学中选用合适资源开展课堂探究活动,从家乡采集土壤作为课堂活动的实验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使用谷歌地球等地图工具,尝试立足课堂进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张晓纯 《中国教师》2014,(6):66-67,86
<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新课程中关于地理这个学科最基本的理念和要求。基于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整个地理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乡土地理对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地理环境特征""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关注家乡环境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等课程目标大有裨益。为此,笔者在地理教学中,以身边的地理为素材,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旨在不断提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理的知识。大纲明确提出把乡土地理纳入到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中,这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情感,也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的教育中,乡土意识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地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汲取和利用乡土地理中的传统文化精华,通过多方式、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渗透、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乡土地理教学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感,建设家乡的志向,同时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2.
黄中华 《广西教育》2014,(42):101-101
乡土地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充分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性教学等将本地的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并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关注乡土一直是地理教学的主题之一,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等课程目标,给乡土地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的引课环节(课堂导入)中充分运用乡土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是地理教学有机渗透乡土教育的最佳形式,也是实现课程  相似文献   

14.
周丹 《中学教学参考》2014,(19):127-127
<正>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学,还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优良品质。通过乡土地理教育的渗透,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具体、形象的感悟。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间接性强等特点,给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很大的难度。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乡土环境中寻找高中地理教学素材,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高中地理  相似文献   

15.
一、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根据高师专科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乡土地理作为选修课已正式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师地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为了对学生进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央一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国情教育。而地理国情教育应该是由自然国情、经济国情、政策国情、人口国情、乡情及生态环境状态危机等所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多层次的教育系统。乡情即为此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基于此,借助于乡土地理教学而了解乡情,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的巨变;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讲家乡优势,使学生看到家乡的美好前景,通过乡土地理教学,摆出问题,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乡土素材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合理地开发和运用乡土素材,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且能让学生了解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与价值观。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中运用好乡土素材,让地理教学体现地方特色呢?  相似文献   

17.
卢中华 《地理教育》2013,(Z1):114-115
一、基地选建的目的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贯彻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重庆市望江中学结合周围的乡土地理案例,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及大自然的教育。重庆市望江中学地理组综合多年来对本地区的野外考察情况,反复讨论,选定了一个供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综合观察的基地(见图1)。二、基地概况该基地地处铁山坪南段东侧,面临长江,青山绿水,自然和人文现象突出,非常有利于地理课的野外观察实习。  相似文献   

18.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地理即本乡本土的地理,讲的是学生家乡的地理环境,提出的地理问题也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具体的、生动的,不必借助太多的媒体和形象化手段就能把地理环境和真实世界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因而,它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更能体现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加深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人文地理关系的 重要工具,而乡土地理课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家乡地理情况,更好地领悟所学地理知识 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 理教学现状,讨论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改进措施,随后提出 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此仅供相关人 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土地理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发挥其优势。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