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 ,对联为人们喜闻乐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 ,语文教材中就编排了一些对联知识内容。如小学第三册语文中的“多对少 ;长对短 ;双对单 ;正对反 ;寒冷对温暖……”和第四册语文中的“新对旧 ;窄对宽 ;厚对薄 ;忙对闲 ;喜欢对讨厌 ;详细对简单……”等等。这些反义词 ,有的尽管平仄欠缺 ,但对仗却很工整。我认为 ,这都是一些简短的联句。我想 ,在语文课教学中 ,若能运用对联结合课文内容来教学生 ,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对联知识 ,而且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于是 ,我在教学某些课文时 ,就运用一些使小学生一看就明…  相似文献   

2.
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对联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黄启健,蒋丽华在语文课中,运用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对联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具体做法是:第一,根据对联音韵和谐、节奏优美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  相似文献   

3.
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语言魅力的对联与语文教学也息息相关,首先,借助于课文中引用的对联,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深切的感受到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再次,借助于对联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获得欣赏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是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学的一类知识。其实只要我们教师下点功夫,讲究点技巧,就会让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轻松一些。1.巧用对联高考已经将中国传统的对联纳入了考试的范围之内,无疑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导向作用。而学习文言文,借助对联形式,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且相得益彰。崔琪老师在教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就让学生尝试作对联来巩固课文内容,学生的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写出了一些有个性的对联,如: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砥威震古今。做人难难成君子豁达必受人人敬,…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理解教学新理念的基础上,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投入到课文内容的思考和分析中来,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中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传统语文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纯文字的课文内容有更深切的感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内化课文内容。现就我个人的感受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于无形处看有形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课文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这就给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带来一定的难度.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叙述变为有形的实体,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课文教学中采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提问和翻译的方法,对常用的、重要的词语进行理解和运用训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直接用英语思维,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使用词语,达到提高学生词语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和用途,并学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习对联,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联艺术是一种浓缩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但可以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凝练生动,创新和审美能力得以提升。一、运用对联生动导入新课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往往能  相似文献   

11.
借助学生阅读文本的适当时机,让学生随阅读进行小练笔,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读与写彼此交融,和谐运用.由于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目的性,故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写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长城赞》是一首长对联,教师在字、词、句的常规教学后,应该开展赏析教学,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体来说,可以从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历史性、思想教育性等方面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朗读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并不是将文字通过阅读变为声音那样简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可以体会作者的行文技巧,积累大量优美的词汇,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语文阅读教学巾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没有内容可写,一直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5.
张国栋 《教育》2012,(24):49
在日常的备课、授课过程中,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语言感悟能力的局限,他们在阅读一篇课文时,有时会与课文内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无法自然地"入乎其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缩短学生与课文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如临其境,感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6.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等进行比较学习,就能使学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妙处,从而逐渐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悟,即常说的良好的语感。而换比法就是比较法中常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吴惠芳 《成才之路》2011,(22):31-31
语文教材中许多的地方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文取材,随机进行课堂练笔,就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进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这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引导学生试着用一用新学到词语和句子,为学生在今后新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独立地运用这些新语言搭一级台阶,真是一举多得,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18.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重视朗读的教学,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采取表演读的形式展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0.
解决课后练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如何才能恰当地解决好课后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围绕课后练习进行板书设计,能更有效地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过去教学课后作业的模式,是讲授完课文后再进行.其缺点是课堂教学不紧凑,衔接性差.一般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