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译小说即林纾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与其口译者合作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对于林译小说人们历来褒贬不一。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林译小说“误读”现象,得出其翻译过程中“误读”现象可以从传播学的解码——编码理论、选择性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论林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译小说”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众多的世界作家及作品,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他代表了翻译文学初期的水平,是新旧交替时代翻译文学的里程碑;另一方面,“林译小说”又是“五四”新文学时期部分作家最早借鉴的范本,当时的作家大多是通过它的诱导和媒介才开始接触外国文学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有过一段嗜读林译小说的经历。林译小说打破了章回体这一传统长篇小说的唯一格式,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人轻视外国小说的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3.
林纾的翻译小说在当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五四时期的文学巨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说自己受到“林译”小说的很大影响。林纾不经意间获得的惊人成功说明他无意中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时尚。因此,要了解当时的文化时尚,对“林译”小说进行分析考察无疑会是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4.
“林译小说”中优秀译作很多,其中不少是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的。魏易精通外语并与林纾合作默契,林纾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高超的文学感知力和创作能力,二人合作打造了“林译小说”特殊的艺术魅力。林纾的成就与魏易密不可分,他们合译的“林译小说”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林译小说"与意识形态、出版机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林纾用文言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以素隐书屋刊本问世,短时间里“茶花女”“不胫走万本”,林纾也自此开始了他卷叠浩繁的翻译事业。“林译小说”很快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西洋文学经典,但是这一经典从晚清到五四,也经历了由誉及毁的演变。在勒弗费尔(A.Lefeve  相似文献   

6.
考察林译小说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其他课题很少见到的现象:由于研究者学科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价值判断,呈现一道特异的"双向景观"。这种"双向景观",一方面形成一种学术互补,而从另一角度看,却又各自存在误区,而且在两个向度之间留下了不小的空白。其实,"双向景观"的两维,可能都对一个问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就是林译小说的特殊文化生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互动"与"渗透"。通过对林译小说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最初以思想启蒙为动力,同时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制约,为迎合当时接受者的阅读习惯和情趣,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改制创作成分。不过,国人在翻译外国小说的同时,对西方文学从隔膜走向了解,逐渐通过选择、引进、吸纳,革新了中国小说,进而萌育了现代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7.
《巴黎茶花女遗事》(或称《茶花女遗事》)是最早问世的林译西洋小说。此书出版后,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获得了众多的读者,引起了国人译介西洋文学的兴趣。不仅促使林纾走上了译书的道路,而且促进了中国近代翻译小说妁繁荣。时人对它有过很高的评价,以为“自林琴南译法人小仲马所著哀情小说《茶花女遗事》以后,辟小说未有之蹊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不乏这样的人物:原本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大潮的弄潮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落伍又成了阻挡时代潮流前进的拦路虎。这些人物中,材纾可谓是一个典型。戊戌变法后,林纾首译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从而掀起近代翻译外国小说的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林纾几乎每年都有十余种译著出版,译作总数达180余种。这个记录,恐怕直到今天还很少有人打破。他是当之无愧的译界泰斗。许多人,包括鲁迅、郭沫若等新文学作家在内,就是从林纾的译著中认识到西方小说,开始对西方文学产生兴趣的。然而,随着对“民国”的失望,他转向怀念“大清”,甘心以“布衣”之身,当“逊清遗老”。又在“五四”文学革命发动之际,大放厥词,反对白话,力图维持“古文”的地位,成为螳臂挡车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在历次对外应战中相继失败,于是割地赔款、耗财受辱,国家危机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反对洋务派只知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而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社会制度以及哲学和文学.在翻译文学方面,虽然以前已经出现了《意拾喻言》、《昕夕闲谈》和《百年一觉》等翻译小说,可是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不大.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展开,在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翻译文学开始兴起.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非常重视小说的功利性,一方面他翻译了《佳人奇遇》等外国小说,另一方面他写了《译印政治小说序》、《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理论文章,提倡翻译外国小说.  相似文献   

10.
《巴黎茶花女遗事》与《迦茵小传》是林译言情小说中影响最大的两部作品,过去认为中国人喜欢这两部作品是因为它张扬个性自由、婚姻自主。但事实上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人看重的是这两部外国小说中的道德主题,西方的个性自由观念并未被真正接受。正因如此,《巴黎茶花女遗事》中蕴含的“反封建”因素没有在后来的中国现代言情小说中真正成长,而最终发展成为鸳鸯蝴蝶派等大众消闲读物。  相似文献   

11.
论林纾的翻译事业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纪初,是中国自觉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开始。而翻译事业,则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林料和严复,则毫无愧色地充当了近代中国翻译事业的开路人和奠基人。著名的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译才并世数严林”的诗句,得到了知识界的公认。因此,对林野的翻译事业给以客观的梳理特别是历史的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林纾(1852-1924),福建福州人,字琴南,号畏庐,主要笔名有冷红生、畏庐子、台里等,晚清举人。林纤的翻译事业,据有关专家统计,从1899年2月《巴黎茶花女遗事》在福州正式发行算起,一生共译出外国作品246种。其中…  相似文献   

12.
林纾散论     
本文通过林纾夫人之死及口译合作者和出版者的作用,探讨“林译小说”的发端及风行原因,强调偶然因素对历史事件所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次则讨论林纾的“古文”观及与桐城派和林译小说文体的关系,辨正所谓古文与西洋小说之间“义法”、“语言”的相合。最后论述林纾的思想、文学的守旧观点,以及他的保守主张与一度俨然“新党”的历史。本文对林译小说的基本事实不予讨论,重在分析其中迄今多少为人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纾被誉为“中国翻译文学之父”,其对中国翻译文学所作的贡献有目共睹。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视角,从语言、写作方法和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林译小说中使用的归化翻译策略,发现长期以来一直遭评论家们口诛笔伐的林译小说的漏译、误译、增译等现象正是林纾为了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所采用的归化翻译策略所致,因此应充分肯定这种翻译方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著名小说翻译家林纾(一八五二——一九二四),从四十二岁开始到逝世为止,用文言文翻译了一百七十余部西洋小说,其中包括四十多部世界名著。“他使中国知识阶级,接近了外国文学,认识了不少的第一流作家,使他们从外国文学里去学习,以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阿英《晚清小说史》)鲁迅、郭沫若、茅盾和其他许多名作家,早年都有一个耽读“林译小说”的时期,都受到“林译小说”的熏陶。林纾在翻译上是有贡献的,其译作不仅在清末民初的文坛上有过巨大的影响,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起过某些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林译小说”序跋,管窥林纾前期的译书思想,作为全面评价其翻译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深受本土文学经验的影响和制约.本土经验是指本土文化传统、语言系统、时代背景以及思想方式、心理结构、道德规范等,具体到文学来说,文学观念、文学感受方式、文学知识等也是“本土经验”的重要内涵.中国近代文化是一种转型期的文化,它具有某些现代性,但总体上还属于古代类型,特别是在语言和文学上.近代本土文学经验决定了时人会按照近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和方式去理解和表述外国文学,从而使中国近代的翻译文学风格倾向中国古代性.当时,文言是中国通行的语言,古文是正宗的文学语言,用文言文来翻译西方的文学,是标准、正统的翻译,一是出于接受和理解的需要,二是出于显示西方文学身份的需要.我们不能站在现代文化的本位立场衡量近代翻译.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中国近代文学翻译不以“准确”为宗,而以“正当”为度,这种选择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探讨囿于中国文学内部的分析,忽视了翻译的外部刺激诱导作用。鉴于林译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地位,本文以其为切入点,分析了林译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贡献。研究从文学语言、文学思想、文学艺术形式、文学理论四个方面展开,采取微观分析和宏观把握相结合的手段,旨在引起学界对翻译和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密切关系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小说--林译小说--"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清之际盛极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开创了我国言情小说“大团圆”模式的创作传统,一直到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崛起,这种“大团圆”喜剧模式才被打破。“鸳鸯蝴蝶”模式之所以能将“才子佳人”模式取而代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翻译的外国言情小说尤其是林译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朱幸梓 《文教资料》2013,(35):89-91
林译小说是近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开创了我国早期翻译作品的先河.林纾以其独特的“耳受手追”式的翻译方式,翻译出上百部外文小说.他的翻译理念对我国的翻译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他的译作中所传递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促进了我国近代社会维新思想的传播.林译小说在文学、翻译和语言领域都有着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林译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翻译大家,林纾不懂外文,增加一个合作者口述的环节,在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种进步,它使得自身固有的道德文章与文学修养毫无障碍地进入到西方小说.于是,林纾不断看到中西文学在价值蕴涵和技巧方面的诸多相似性,使得翻译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内部的事务.在语言建构方面,"林译小说"在相当程度上对古文的弹性空间做出了探索,并于整体上呈现出相当的文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林译小说序跋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林译小说序跋继承并发扬中国爱国主义传统;抵制专制主义,提倡民主政体,向往法制社会;高度重视传统的孝文化;强调传统史传文化;强调中国传统诗学。总之,林译小说作为西方小说,其序跋充满了西方文化语境;同时,林译小说作为翻译小说,其序跋又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