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刊1994年第2期发表朱光烈先生《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以下简称《泡沫》)一文,认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现存大众传播和现存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乌有(“泡沫”),之后,一些学者写文章、私下议论和会上发言表示不赞成朱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闻来源·可信度·吸引力彭朝丞围绕去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头条消息的写作,在新闻界和读者中引起了不同的议论。分别刊登在《新闻战线》1996年第8期上的《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和1997年第2期上的《什么是新闻写作原则?》就是一例。无...  相似文献   

3.
《“知识就是力量”吗?》争鸣之十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至今仍为人们所信奉。然而,面对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历史迅猛变革的新情况,如何认识早在300多年前培根所提出的这个口号呢?朱光烈先生《“知识就是力量”吗?》(见1995年《现代传播》第1期)一文(下称朱文),探讨了这个问题。读罢朱文,笔者亦对这个问题重新作了审视与思考,现将自己并不一定成熟的看法谈出来,用以同朱先生交流。首先,要以历史本身去理解历史。在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与教会的黑暗统治行将崩溃、新思想不断产生…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复信》的答疑·雷智勇读罢《中国出版》1997年第7期上刊载的陈福季先生的《商榷》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就陈福季先生的〈商榷〉一文给本刊的复信》(以下简称《复信》),说实在话,确有陈先生所说的“强词夺理”的感觉,为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  相似文献   

5.
张光斗、杨对《“知识就是力量”吗?》的批评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朱光烈先生的谈话录《“知识就是力量”吗?》,之后,北京《中华读书报》和上海《新民晚报》等报纸报道了谈话录的、王要观点。再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光斗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杨先后致函《中华读书报》和...  相似文献   

6.
采光烈先生的《“知识就是力量”吗?》一文(载《现代传播间995年第1期。以下简称朱文),对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运一命题展开了批评,认为在现时代这已经是一个过时了的命题,并进而提出“文化就是力量”这一命题。两年多来,围绕这一问题,《现代传播》杂志展开了广泛的学术讨论和争鸣。我以为,这无论在学理层面,还是在实际生活层面,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年清。本文试图立足于人性论的视野(参见拙文《论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载{宁夏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对“文化就是力量”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与朱…  相似文献   

7.
编者·作者·读者贵刊在我社很受欢迎贵刊在我社很受欢迎。过去我社除社领导人手一册外,资料室订2份。但由于借阅者较多,我们去年研究决定,社领导人手一册,各部门各订一份。可见贵刊在我社受欢迎的程度。海洋出版社杨绥华《考考你》栏目办得好本来贵刊的《编校园地》...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你们刊物今年一、二期所载黎信写的《浅说文化帝国主义》一文很精彩,对于搞对外宣传的同志尤其有参考价值。看后推荐给外文出版局的内部刊物《对外大传播》转载(转载后当会致酬给作者)。希望能将作者通信地址告知(如是笔名请告真名),以便他们与作者联系。 顺祝编祺 穆欣 2000年2月24日穆欣老: 黎信先生供职于新华社中国特稿社。1999年本刊第12期的封面人物即为黎信先生。他的一些情况在该期“封面人物”专栏里作了介绍。 ──编者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9.
去年本刊第四期出版之际,因好稿较多,我们不免有点沾沾自喜。但很快我们就面临了一个难堪的情况:这一期中赵家璧先生的《编辑生涯忆茅盾》和叶子善先生的《一个编辑读<红楼梦>(6)》两文,错字较多,造成了本刊创刊以来较严重的校对失误。在此向作者和读者致歉。本刊创刊以来,一直是由业余校对的同志承担校对任务的。去年第3期起改由上海师大印刷厂承印后,从第4期起校对也换了人。由于校对组新接受本刊的校对任务,在各次(共四次)校对的人力上没安排好,有一些工作制度不明确,终校也有所疏忽,因而那两篇文章漏校了。这次失误发生后,校对组同志十分重视,已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安排好各校次  相似文献   

10.
《编辑之友》2011,(2):6-8
一全文转载(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10年第1期《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需厘清的认识及战略取向》齐峰(本刊2009·10)《编辑彰显论》禤盛修(本刊2009·6)《我国出版产业战略投资者培育的现实思考之一——基于出版产业投资基金的分析》周正兵(本刊2009·10)《共和国沧桑60年阅读史话》潘启雯(本刊2009·10)2010年第3期《版权资源增值利用运作研究》夏颖(本刊2009·11)《论出版改革的路径依赖困境》李法宝(本刊2009·12)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电视艺术》1996年第6期以《十年寻路》为题,节选发表了朱光烈先生总结本刊办刊经验的《十年寻路》第一部分《改革的道路》。该刊所节选发表的是《十年寻路》草稿的一部分(已经过作者同意),《十年寻路》定稿发表在本刊今年第1期上,定稿对草稿有较大修改。《电视艺术》在发表这段节录时加了如下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朱光烈先生为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6年学术年会所写的论文。朱先生在文章中回顾了媒介批评研究从80年代至90年代走过的道路。文中所述主要围绕《现代传播》(原《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十年来开…  相似文献   

12.
《文献》季刊20(抖年封面使用了国家图书馆藏南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的序言之页。该书曾为藏园老人傅增湘先生的双鉴楼的"双鉴"之一,另一部为宋刊百袖本《资治通鉴》。有关行款、递藏、避讳、藏书印诸项,可参阅李致忠先生《南宋内府写本<洪范政鉴>影印序》(本刊2002年第3期)及《藏园群书经眼录·子部》  相似文献   

13.
《出版科学》2024,(1):118-128
为促进出版学科建设、增进交流,《出版科学》在全国高校和出版机构遴选代表性阅读人,连续五年先后推出《阅读中的青年学者:2019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2020年第1期)、《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2021年第1期)、《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推荐·2021》(2022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2》(2023年第1期)、《出版学与学科建设阅读推荐·2023》(2024年第1期)。该活动前后100余人次参加,阅读人以高校学科建设中坚力量、青年学者、出版机构骨干人才为核心,共推荐百余本出版学及跨出版学科相关领域国内外前沿及经典国内外学术著作,不仅成为本刊每年最受关注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且系近年各高校出版专业教师推荐学生阅读的参考书单,较好地丰富和拓展了出版学科广大师生的阅读视野,增进了学科交流。本次阅读推荐仍集中于出版学与学科建设主题,来自18所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出版机构代表共推荐22本论著(含本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推荐的焦点集中于出版理论及其进路、出版事业、出版产业转型、国内外出版家、中国出版的历史贡献等主题,缤纷炽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2):25-25
近期一批珍贵的云南书画作品通过《云南·清末书画名家作品展》在昆明现身。这些藏品是昆明汉风堂主人刘炳均先生多年来不惧艰辛潜心收藏的上千藏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世家》再版发行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是伊斯兰教至圣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我国元代享有盛誉的政治家。《元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了世家》一书的作者纳为信先生是赛氏后裔,他仰慕先贤,披阅众家之说,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探讨了赛典赤在中亚的历...  相似文献   

16.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17.
朱燕萍同志在《编辑之友》2001年第5期发表了《什么是编辑定义本质的属》,文章针对我们在《编辑之友》2000年第5期发表的《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属--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一》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朱燕萍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朱文")实际上不只是谈了编辑定义属的问题,而且涉及了编辑定义的整个构成,而我们对编辑定义的属和种差(《如何确定编辑定义的种差--编辑概念构成方法系列论证之二》,见《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都已经分别著文作过论述.现在对朱文择要进行答复,也是我们对上述两文的补充,所以以"再谈"为题.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11,(21):24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7月10日,《水浒·江湖》一书的作者王学泰先生来到位于朝阳区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书店举行讲座,活动现场读者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水浒》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近日,《北京志·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卷·出版志》首发暨首轮新闻出版修志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有关市领导等应邀出席会议,并为受表彰的田耕、孙忠铨、柴向武等20位北京市新闻出版修志突出贡献者颁发了奖杯及荣誉证书。《北京出版志》、《北京报业·通讯社志》、  相似文献   

20.
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刊2005年第2期刊登了任定华、杨忠民先生批评阙道隆先生《编辑学理论纲要》的文章,题目为《编辑学理论的构建应具有科学的、严密的知识体系》,对编辑学理论应包括哪些内容、编辑与编辑学概念的界定、编辑学的学科性质、编辑与文化的关系、编辑学研究中的哲学思考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为回应,阙先生撰写了《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编辑学》一文,进一步阐述了他对编辑学的学科建设的一些想法。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深化我们对编辑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