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干人是19世纪从中国迁至俄境的中国回族后裔。在苏维埃时期义务教育政策及民族语言文字等政策的支持下,东干人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东干人的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民族语言、教育、文化传承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发展范式: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有利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教育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民族教育政策是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是妥善解决民族问题、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直接影响着民族教育政策的变化和发展。苏联和俄罗斯时期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着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而得以发展。在其推动下,俄罗斯的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从没有自主权的统一管理模式到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保护民族文化传统、体现民族教育优势、回归民族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双语教学”的困惑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民族教育中,双语教学已形成一定的体系,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它对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各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促进民族的相互交流及共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是我国民族教育正在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以及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正日益受到限制,但是,加强民族语言的教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民族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长期以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习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是各少数民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内容和必要的工具与手段,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民族都把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看着是本民族认同的重要标志,民族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而对  相似文献   

4.
一、蒙古语音标会话教学实验,是改革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需要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是民族发展繁荣时期,各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是党和国家的既定政策,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热切心愿,但是,由于长时间“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民族语文教学受限制甚而被取消,我省蒙古族青少年中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基本上不懂本民族的语言.现在,蒙古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8,(2):39-42
要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就要平等地发展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因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也就成为民族学校重要的环节。该文通过田野调查和访谈,分析研究察右后旗蒙古族学校小学部民族语言文化教育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本研究唤起蒙古族基础教育相关工作者自身的文化传承自觉性,使蒙古族学生在学习主体民族文化的同时更要学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能够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民族教育的章节中指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这个《纲要》还提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我们蒙古族学校的落成使用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一贯政策学校在传承和延续多年来各个时期民族教育传统项目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民族教育优势,创新民族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以  相似文献   

7.
各个民族通过自己的民族语言记载文化,反映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由于客观世界有着普遍共同的规律,而人的思维又具有全人类性,所以各民族的文化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另外,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产生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间文化的异同也反映在民族语言之中,特别反映在蕴涵文化意义的谚语中。  相似文献   

8.
民族语言是民族重要特征之一,这是古今中外学者在论及民族这一事物时所得出的共同结论。但纵观国内各种版本的民族理论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学术著作,对民族语言这一基础理论问题深入研究者并不多。这与我国各民族语言发展的状况不相吻合。本文拟就对民族语言的使用状况、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民族语言教育。掌握民族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与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同步进行的民族发展的基础工程。《最后一课》里的韩麦尔先生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他告诉我们:民族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播工具,而且是民族的一面旗帜,是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战斗的武器!语文的人文性体现为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敬畏、尊重和传承。从《诗经》、《离骚》、《史记》到《正气歌》、《满江红》、《岳阳楼记》……无不张扬着民族的文化与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提倡保护所有族群的文化权利与资源、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促成了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的多元化取向。我国与加拿大同为多民族、多语言、多元文化国家,从多元文化主义视角探讨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将为我国的语言教育理念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先进与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发展。而民族思维方式是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成分,对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其历史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思维方式表达的重要载体。因此,探讨比较民族思维方式差异乃至民族文化差异不能不关注民族语言与民族思维的关系。然而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而言,先进的民族文化又会从更高层次促进民族语言的进化程度,进而促进民族思维方式不断的科学发展。简言之,民族语言形态、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文化层度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渐变的漫长的过程,三者互相依赖,互相作用,循环发展,周而复始。其表达方式为:民族语言属性→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文化层度→民族语言属性→民族思维方式→民族文化层度。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我国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概括蒙汉双语教育的历史经验。蒙汉双语教育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语言的发展及民族地区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外来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民族文化造就了民族的品格,也孕育出民族的文化心理。民族文化心理经过遗传作用,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从而又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也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决定着民族语言自身结构模式的建立,而且也决定着民族语言对外来成分的吸收和改造。外来语是民族语言中主要的外来成分,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丰富,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状况濒危,民族语言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少数民族儿童具有语言能力的优势,不仅掌握本民族的语言,还掌握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我们应当认识并挖掘少数民族儿童语言能力优势的潜在价值,采取多种教育措施,大力发展双语教育,切实做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朝鲜民族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作为民族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我校是一所朝鲜族散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家长中单亲或双亲不懂民族语言的人超过50%,而我们的民族语言、民族礼仪、民族风俗等在家庭中也呈现逐渐淡化的趋势,导致学生在父母身上几乎得不到民族文化和习俗的熏陶。在朝鲜族学校日益走向小规模化、班级日益走向小班化的趋势下,融入朝鲜族传统礼仪教育的德育活动,有着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龙族各族自治县泗水乡民族语言变迁和基础教育发展及其互动为对象,重点探讨了泗水乡的语言及其变迁,泗水乡语言变迁的动力与基础教育发展,进而研究了地方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语言的关系,强调了通过民族语言文字的方式来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而民族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消失,那么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的市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现在城市中的蒙古族中小学生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过程中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对本民族语言学习缺少敏感性的现象。通过对产生现象的系统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政治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青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开端。水族,是一个拥有自己民族发展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水族独特的文化对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现状的同时,分析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探析引导当代水族青年政治观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对新中国70年民族教育政策的数量统计和内容分析,从价值取向层面将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分为突出少数民族语言平等权利的探索奠基期(1949-1965年)、强调语言标准的规范形成期(1977-1999年)和注重多元并存的体系建设期(2000-2018年)三个主要阶段,具有始终维护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的平等权利、着力坚持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的共同发展、积极探索"民、汉、外"三语教学的协调发展等特征。在各时期民族语言教育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我国民族语言教育逐步建立了从以民族语教育为主、汉语教育为辅的双轨制过渡到国家通用语教育与民族语教育并存、外语教育协调发展的语言教育多元体系。70年来我国民族语言教育政策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受限于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条件,体制和机制上仍存在着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等诸多现实问题,亟待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民族语言教育规划机制、完善科学联动的民族语言教育决策系统和建设规范有效的民族语言教育管理体系来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