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外来词进入汉语有一个汉化过程,但是,外来词的汉化程度是不同的.外来词进入汉语之初形式不一,通常情况下是汉化程度高的形式被最广泛地接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外来词形式的选择呈现出与汉化相反的倾向,相当一部分词,人们选择了汉化程度低的形式.这种反汉化倾向背后,有着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是外来词被汉语吸收时语音上为适应普通话音节结构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外来词语音汉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增加声调,改换音位,增减音节。近年来出现了在优选论框架下对外来词语音汉化现象的解释性研究,这些研究通过设置制约条件和对制约条件进行等级排序,来评估说明外来词语音汉化的最优选择形式,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与英语和日语吸收外来词相对比,汉语在引用外来词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习惯和汉语自身语言特点的影响,更倾向于对外来词尽量进行汉化。然而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深刻交融的大背景下,音译和字母词异常流行,异化成为外来词的发展走势,这同汉语规范并不矛盾,反而能促进汉语的丰富性,有助于汉语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在佛教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大背景下,大量佛源外来词被译借到汉语中以后,从词形到意义都受到汉语词汇规律的制约,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佛源外来词的汉化。在引借佛源外来词的早期,很多词语存在多种形式,后来才逐步定型为一种常见的形式,我们称这一过程为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是佛源外来词汉化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佛源外来词的定型化有译借方式定型、音译词的定型、意译词的定型、音节定型、用字定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英源外来词汉化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诸方面,以符合中国人崇尚简约美、内涵美、风雅美的文化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接触过程中,一种语言很自然地会向其他语言借用一些它本身所没有的、但又不得不使用的词汇。这些借用来的词汇在新的环境中必须接受新文化的改造,以期能够满足交际的需要。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源词汇的不断使用、汉化,是汉语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次对外来词的吸收。这些蕴含着丰富佛教教义的词语在进入汉语后,经过不断地适应、改造,对此后汉语外来词结构上的汉化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论外来词的汉化及其文化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的接触和交流中,汉语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吸收外来词,其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也就是对外来词进行汉化以纳入自己的词汇系统的过程,而外来词汉化的深层动因则在于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特殊的语言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愈加频繁,大量英语外来词涌入汉语。英语外来词汉化的方式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汉语语素、意译、音意兼译、英文字母加汉语语素等。  相似文献   

9.
对外往来的增多,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为外来词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外来词在汉语这一文化土壤中"落地生根",不可避免地染上汉民族语言的独特色彩。试从文字的角度来谈一下外来词的汉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入手,通过列举、分析和比较一些较常见的流行外来词及其用法和其演变过程,分析了外来词在汉语中汉化的过程,并总结了其汉化的相应规律,进一步指明了外来词在被引进汉语后,不可避免的要被汉语言所吸收和改变,并最终被汉语完全同化,进而发展、演化出新的词汇与用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2.
外来词的汉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汉译外来词“以音赋义”的文化倾向;二是汉译外来词构词上的显性特征;三是汉译外来词纯记音成分的语素化;四是汉译外来词的语词义蜕变或转移。  相似文献   

13.
语言间的词汇借用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由此产生了各种语言中大量存在的外来词,汉语也不例外。在汉语大量的外来词中,音译词所占比重很大,在对源词语进行音译汉化生成汉语词汇时,虽然不必追求语音上的绝对一致,但也要尽量秉持语音相似或相近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也会经常发现诸如"埃博拉"一类译音词中存在的、汉语发音与源语言发音有明显出入的音译例外现象,这些音译例外现象往往会造成跨语言交际中的障碍和误解。本文以"埃博拉"一词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借词音系学分析并探究其语音汉化的过程,旨在说明汉语音译词汉化的一般规律,阐释音译例外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实现音译词汉化过程中的语音对应,从优化翻译方法及合理对待认知经验两方面,提出避免音译例外现象的应对策略和规范外来词汉化过程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外来词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本体差异,从英语外来词翻译的角度入手,列举了英语外来词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的汉化现象,最后进一步分析了外来词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英语外来词汉化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外来词的汉化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汉化的方式和途径问题,同时也预测了外来词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谈外来词的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中,外来词的汉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外来词汉化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丰富比较语言学的内容,而且对外来词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什么是外来词的汉化?一种外语的词一旦被汉语吸收,它就得按照汉语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改造,从而成为汉语词汇中的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日语新词进入汉语词汇,其中一部分已经很好的被汉语"汉化",而有些词语还带有异域风情。汉语吸收日源新词时也存在一些规律,对这些规律的揭示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语自身发展的规律,使日源新词更好地服务于汉语。  相似文献   

18.
本简要回顾了汉语外来词的基本情况,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外来词数量巨大、特色独具的深层原因及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系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贺萍 《现代语文》2006,(7):30-31
"外来词",也叫"外来语",在某种意义上可同"借词"相当.在汉语中,一般来说,"外来词"是指在词义上源自外族语中某词的前提下,语音形式上全部或部分借自相对应的该外族语词,并不同程度地汉语化了的汉语词;严格地说,还应具备在汉语中使用较长时期的条件,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20.
谈外来字母词的汉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母词已经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在丰富汉语词汇的同时,也接受了汉语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字母词的汉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