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世纪到来不久,第12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2002年在湖南长沙举行.会上和会后我与邵阳学院中文系华玉明先生有较多的接触,得知他正在从事汉语重叠问题的专题研究,大功已经近于告成.我回到天津不久就收到了华先生的<汉语重叠研究>全书的打印稿.拜读时佩服、兴奋之情不能自已.请允许我在此向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他完成了一部使读者获益匪浅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 ,邢福义先生又推出一部学术专著《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 2 0 0 1年 1月 ) ,全书近 5 0万字 ,计五编四十九章 ,涉及七十多个复句格式 ,堪称我国语言学史上全面系统地研究汉语复句的第一部鸿篇巨制。这部巨著是邢先生二十多年心血的结晶 ,也是他奉献给现代汉语科学研究事业的又一丰硕成果。了解他如何进行汉语复句研究 ,可以获得颇多启示。一、矢志不移 ,锲而不舍 ,二十年坚守“根据地”在《语法问题发掘集·序》中 ,邢福义先生说 :“‘发掘’,要有立足点 ,要有‘根据地’。我给自己提了一条要求 :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 ,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华玉明先生的《汉语重叠研究》出版了。这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新著,也是一部汉语语法学的重要著作。该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汉语重叠系统网络,对各种重叠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诚如马庆株先生在《序一》中所言,这部著作“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语重叠问题的分量很重的专书……是汉语重叠研究的集大成的专著,填补了汉语语法著作的一个重要空白。”  相似文献   

4.
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民族精神研究院”,很有意义、很有必要。在此,我代表省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祝贺与希望     
祝贺与希望高华年首先让我祝贺我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成立15周年。下面谈三个问题。第一,我校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成立经过的简单回顾该中心的前身是“汉语培训中心”。当时因为外语系有“英语培训中心”,所以学校在中文系建立汉语培训中心。1981年汉语培训中心刚...  相似文献   

6.
为了交流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成果 ,促进汉语词汇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商务印书馆协办的第四届全国汉语词汇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5月14日至 17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学术交流的主题是 :现代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词汇学研究方法与手段现代化研究 ;词汇学与辞书学研究 ;汉语词汇学史研究。这是一次古今研究沟通、传统与现代融合、理论与应用并重、新老学者同堂的学术盛会。七十多位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与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及在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出席了研讨会 ,会议代表提交论文六十余篇。学术…  相似文献   

7.
刘叔新先生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研究词汇学。《论词汇体系问题》是他在这一领域内最先发表的一篇论文。以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撰写《词语的知识和运用》(与李行健合著)和《汉语描写词汇学》这两部分书稿,并先后主编两部词典:一部《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一部《汉语反义词语辞典》。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刘先生纵览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词书、词论、对词汇学与词典学理论研究上的许多薄弱环节深有洞察。因此,冥心孤往,独造精微,尝以深沉之思,发新创之见。从1979年起,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发表关于这两个学科理论问题的论文十余篇;不久,又把这些论文连同早期的《论词汇体系问题》一文裒为一集,题名《词汇学与词典学问题研究》(下文简  相似文献   

8.
敬爱的《电化教育研究》:您是我的朋友、我的课堂、我的老师。在《电化教育研究》迎来第 1 0 0期发行的日子 ,请接受我——您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用功学生和一个虽然相隔千里但总息息相通的朋友的祝贺。祝贺您的 1 0 0期出刊 !祝贺您的 2 0年华诞 !祝贺您在新世纪将拥有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出刊 1 0 0期意味着什么 ?是 2 0年寒暑 ,是山一样多的文章 ;是反复推敲的数据 ,是发人深省的言语 ;是彼此切磋的诚意 ,是批判创新的锐气。正是你们 ,用一字字、一句句、一页页、一期期的努力 ,勾画了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景 ;正是你们 ,记载了各单位、…  相似文献   

9.
俞叔迟先生是我最景仰的学者之一,他的逝世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大损失。我和俞先生相识是在1952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不久的时候,那时俞先生在语言所兼任副研究员,我在语言所任助理员。由于俞先生平易近人,他又和语言所的周定一、陈士林先生曾在北大同班上学,所以我和俞先生一见如故。每次见面时,俞先生常发表他对汉语语法的高见。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俞先生认为汉语假设关系的偏正复句经常以简化形式出现。他举的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汉语实词虚词分类问题谈起,深入剖析了汉语副词的特殊性,尤其是副词的重叠问题,并认为一般所说的副词重叠是语素重叠,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结果,不属于句法范畴的构形重叠。最后,从语法化角度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汉语副词归为虚词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有利于为今后副词研究确立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处理中的句法启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语感教学与汉语动词重叠VV式二语教学中的相通性,由此构建了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整体教学设计。分阶段教学,把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用感教学合理地安排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动词重叠VV式的语感能力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甘坐冷板凳”为学术献身吴积才教授并云南省语言学会:值此云南省语言学会举行年会之际,我谨代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向云南语言学会和这次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云南省的语言文字工作者,长期以来,在汉语研究、滇方言研究、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欣逢《教育研究》杂志创刊25周年,作为一名作者和读者,我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教育研究》杂志在繁荣教育学术、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教育研究人才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感谢《教育研究》杂志对我个人学术成长的支持、帮助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相关研究,不仅要比动词和形容词相对较少,并且对于汉语中名词重叠的使用情况,也一直被很多研究认为相对比较少。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越来越多,并且汉语名词的重叠在其构成形式以及语义特征、句法功能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特征规律。结合汉语中名词重叠情况以及汉语名词重叠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句法功能等,对于汉语名词的重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志公是我国名的语言学家、语教育家。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学、语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其学术视野极为开阔,研究涉及汉语语法、汉语词汇、汉语修辞、汉语辞章学、语教学、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诸多领域。在每个领域都不只是泛泛地研究,而是有独到发现,取得了巨大成果,形成了他“杂而且专”的独特治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刘楚群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72-73,78
贺卫国《动词重叠历史考察与分析》是一部做得较扎实的学术专著,主要价值有三:第一,全面梳理了动词重叠的历史源流;第二,探究了动词重叠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第三,发掘了大量新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8.
山林的文章,我总是认真地读,尤其语文教育的.一个缺乏正确的文化追求观的时代,像山林般静默地追求,又能找到大山的路径,从而做那些需要披荆斩棘的学理探究,恐怕不是一件轻易的事,然而,山林乐此不疲.不久前,他来长沙讲学,特地赠送了他的一本学术著作--《语文课程研究》给笔者,这是他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 ,不少学者将学术关注和人文关怀的目光投向农村农民 ,他们运用跨学科理论和方法 ,推出了一部部视野开阔、见识独到的学术著作 ,将农民问题的研究推进到新的层次。江西师大教授温锐博士和游海华先生的新著《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 2 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1月出版 ) ,是其中最新出版的一部力作。作者站在学科建设的前沿 ,致力于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实践的学术探索 ,其治学精神及其在书中所显示的新视野新突破 ,确实令人称道。研究农村农民问题 ,最难在真实认识农村农民。一般…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6月29日上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拼写教学研究中心在秦皇岛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成立,同时举行汉语文本改进学术研讨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长郭龙生研究员主持成立大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彭泽润教授主持学术研讨会。会长靳光瑾研究员宣读了学会批复成立研究中心的决定。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伏良教授担任研究中心主任。秦皇岛市宣传部、教育局领导到会祝贺,教育部、国家语委语用所李行健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储泽祥教授,南昌大学陆丙甫教授等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