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藏传佛教萨迦派四世高祖贡噶坚赞(118—1251)生于后藏萨迦地区的萨迦旺族,幼名白登顿珠,从伯父扎巴坚赞出家,取法名贡噶坚赞。后从多位名师受戒学法,博学经论,通晓五明,世人尊称为萨迦班钦,简称萨班,意为萨迦大学者。他首创研习五明之风,对藏族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萨班一生著述甚丰,其代表作《萨迦格言》开创格言诗先例。《萨迦格言》共分九章,457首,章名依  相似文献   

2.
《萨迦格言》是藏族最早的一部佛哲诗集,在僧俗间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分析《萨迦格言》中使用的比喻、排比、反问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发现它们不仅使格言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还把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而具体地表达出来,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们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依据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理论,对语义传递和风格再现进行研究。翻译中风格再现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分析藏族格言诗中的《格丹格言》英译本,并对比达文波特的《萨迦格言》英译本,从词汇、句法和修辞方面解读译文是否忠实地传递语义,从再现原作的形式之美、音韵之美和文化传递,说明译文应如何实现风格再现。  相似文献   

4.
《萨迦格言》是藏族格言诗中获得关注最多的作品,目前国内外共出现了四个英译本,本文选择其中三个英译本中的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并发现三位译者在处理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上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宗教信仰、意识形态和非专属词汇的理解差异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藏族的萨迦格言、格丹格言和金、火、水、木格言以及格言故事的汉译文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原文和译文间存在的差异性;为在译文中进一步忠实原文而应采取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萨迦格言》是我国藏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典,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对青少年进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教育方面,它都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课程文化资源。其作者萨迦"不强求一致"、重视民族和谐与国家统一的观点,也具有弥足珍贵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萨迦格言》与藏族伦理文化的生成特征吴春香《萨迦格言》(以下简称《格言》)是藏族文化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格言》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伦理道德的生成与特点,这对认识藏族伦理道德的演变与特征是十分有益的。一、《格言》伦理文化的历史成因任何民族的...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35-138
萨迦格言英译是文学性与宗教性的高度融合。文学性是文学作品区别于语言文字的显著特点,英译也应表达其文学性。译文中译者们通过节奏、陌生化、隐喻体现了英译的文学性。节奏增强了译文的音乐美和节奏感,陌生化通过给人一种新奇感而赋予文学作品文学性,在语言层面体现在语音、语义和词语三个方面。隐喻的使用使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了译文的文学特质。《萨迦格言》渗透着作者坚定的佛教思想,闪烁着佛教的智慧之光。译者们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归化减少了译语的陌生感,异化增强了原语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萨迦格言》是藏族传统的哲理诗集,包含很多为人处事、教人从善的哲学思想,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有相融、相通之处,挖掘合理性并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对增强藏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公元1247年,萨班·贡嘎坚赞与阔端在凉州的会见,无论是蒙藏两族关系,还是就祖国统一的大业而言,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本文将试述那次会谈的历史背景、会谈过程及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藏语诗歌在藏族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格言诗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它以寓意深刻,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音韵铿锵有力等特点而著称,赢得广大藏族人民的喜爱。本文主要从格言诗的写作手法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来探讨藏语格言风格。  相似文献   

12.
格言诗是藏族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译《萨迦格言》对传播藏族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以文化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辅以语料库翻译学的技术手段,对Davenport(2000)和李正栓(2013)两部《萨迦格言》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讨论二者在独特用语、理解与表达、显化与隐化及文化因素等方面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性或一致性。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不但有助于民族文学、文化的对外传播,而且能以民族典籍外译与外译研究的方式为国家实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格言和谚语是早期的文学样式,完全符合文学的基本性质。《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思想的深刻性和语言运用的艺术化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作为议论文学的源头,先秦格言和谚语直接影响形成箴铭、哲理诗、寓言等文学体裁,并且对先秦议论文学基本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先秦格言和谚语及《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在先秦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格言具有警策、约束意义,是熟语的一种类型。以中国古代格言、现代格言、西方格言为研究材料,通过与其他熟语类型(谚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的比较,认为格言有以下特征:一是从形式上看,格言以句格言为常见形式;二是从内容上看,格言极富哲理性;三是从语体上看,格言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四是从写法上看,格言多使用修辞手法;五是从表意层次上看,格言表意具有直观性;六是从来源上看,格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格言论     
格言,是一种饱含生活哲理的语言形式。它与谚语同属一个家族,但又各自独立门户。格言从形式上可分为词格言、句格言、段格言三类;从适应范围上可分为普遍格言、团群格言、个别格言三种。格言在修辞上隶属于警策辞格,但它又有自身鲜明滢滢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代,开始出现专门记录军事原则和作战经验的兵书《军志》《军政》《令典》等,虽然这些著作都已经亡佚,但为中国传统兵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以"志"命名的史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上古格言汇编,从而推测出来《军志》这一现存最早的上古兵家文献是军事格言的汇编。根据格言的来源和文化背景看,格言不仅仅是单纯的语录性质的语言单位,而且完全具有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军志》的格言体特征与当时的时代风尚相关,当时流传的《老子》《逸周书.周祝》《文子.符言》等文献均以哲理格言形态呈现。兵书的口耳相传和相互传抄等传播方式,也进一步确认了《军志》的格言体性质。上古军事格言是古代军事家展现军事才能的标志,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藏族学创作(尤其是作家学)大都或多或少受到佛家思想的影响。在格言诗中,阐发佛教教义,鼓动人们皈依佛门,虔心礼法,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从佛法无量、教奉三宝和听受命运、忍辱无争两个方面就藏族格言诗中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成语和格言     
一个民族的语文,依其文化的长短深浅,总有不少惯用的词语,泛称成语。为了便于归类,可以把它分为成语与格言两种。成语较短,可以是短句,也可以是片语,而格言应该是整句。成语大半表现事态,而格言大半要说道理。很多入以为白话取代了文言之后,文言就全废了。其实文言并未作废,而是以成语的身份留了下来,其简练工整可补白话的不足。世界各国的成语、格言,往往互相巧合,甚至酷似,令人惊喜。成语与格言其魔力正在于寓大于小,把哲学的大道理浓缩在如诗的短句之中,令人体会无穷。中文的成语大半以四字为其基调。所谓“四字成语”,在结构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单行句法说一件事情,文法上是一完整句;另一类用骈行句法说一种状态,文法上只是一个片语(phrase)。成语用在白话文里,可以润滑节奏、调剂句法、变化风格。在英文中译时成语之为用大矣,不但可以原封照搬,更可器官移植,托古改今,与时并进,而更活泼了、丰富了中文。  相似文献   

19.
萨班《乐论》①是西藏后弘期藏传佛教萨迦派班智达贡嘎坚赞所著的一部关于音乐理论的著述,其作为藏族音乐理论论著对认识、研究藏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萨班《乐论》的研究早在十七世纪就有藏传佛教僧人阿米夏著《<乐论>注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者在萨迦寺发现这一论著,将其整理出版并翻译为汉文,此后西藏区内的藏族学者对藏文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格言的效应     
石有红  张鹏 《山东教育》2003,(10):35-35
古今中外,好的格言很多。用它来教学生是个好方法。因此,我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所做好事的“脚印”本上,叙整件好事后,加上一句格言。一句好的格言相当于一本好书,给知识、力量、真理和理想。它的文字凝,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节奏铿锵,给人以美的音乐感;它的内容深邃,能动人心,振人心魄;它的思想富于哲,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给人以长久的示和思索……我常常利用格言来教育生,平日注意搜集、准备好的格言,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将些格言写在自制的白纸片上,适时向生“推出”其中的精品,特别是班级出某些问题时,及时将自制的卡片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