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章学诚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方志学家。由于他在方志学上的贡献,受到了后世学者的盛誉,如梁启超,黎锦熙,瞿宣颖以及今世众多的方志学研究者。诚然,章学诚有着丰富的方志编纂经验,又擅长史学,他的方志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在我国方志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他的方志学思想体系又非无瑕白壁,客观地评价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和编纂社会主义时期的新方志,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仅就章学诚方志思想体系中的“方志立三书”说略陈管见。 方志三书,即“志”、“掌故”、“文征”,这是章学诚为方志拟定的编纂体例。章氏认为,“志者,识也,典雅有则,欲其可以诵而识也。”“志”由纪、表、图、考、略、传等部分组成,立志以“备史裁”,志是一部方志的主体。所谓“掌故”、“文征”,是志的两翼,掌故用以“昭典例”,即保存典要掌故。文征用以“俟采风”,主要辑录诗赋艺文。掌故、文征,似今日资料汇编,设此二书,既可使志简明得体,又不失保存史料和与志互证的作用。在三书之外,章氏又别立“丛谈”一门,以收录修志取材所余,“拦入则不伦,弃之则可惜”的资料,使方志体例更加完备。 方志立三书,是章学诚在方志编纂中的创新,以为“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  相似文献   

2.
吴晶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10-11,86
史梦兰是清代中后期京东的著名人物,编有《乐亭县志》《永平府志》《迁安县志》《抚宁县志》四大方志。文章拟从方志的性质、方志的作用、修志的原则、修志的体例与方法四个方面,对其方志思想进行研究,以期对现代方志编纂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文献学家,在中国文献学史上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阐述章学诚在文献学上的贡献:一是互著和别裁理论的阐述,认为互著、别裁的使用是为了能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二是章学诚创立了方志学的体例和原则,主张方志应立三书,分志、掌故、文征;三是在索引领域的贡献。总结章学诚在文献学上的贡献,有利于衡量清人在文献学层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民国兴仁县人张俊颖在其所纂《兴仁县志》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地方志修纂思想.张氏认为,地方志是时间性(历史性)与空间性(地理性)并重的著作,并非单一性质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他发挥章学诚方志修纂思想,提出纂修方志的“矩矱法度”十四条,并在系统总结方志“义例”的基础上指出纂修方志应注意的十四个问题.在承旧开新的民国,张俊颖的方志纂修思想具有一定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方志学与人口学关系论略王华娣在簇簇繁生的学科领域,古老的方志学与新兴的人口学正在大放异彩。它们各自独特的性质及其综合渗透的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拟就方志学与人口学的关系问题,试作探议。一、从历史考察看关系源流许多方志学者认为,方志起源肇自《周官...  相似文献   

6.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7.
《四库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中"都会郡县"及其存目收录了古代各府州县地方志,内容丰富,记录了各地区的地理物产、风土人情。《提要》中四库馆臣对于古代历来都会郡县的梳理、品评及归类,体现出了四库馆臣对于方志编纂的认识,也能够反映出当时学术界主流思想。  相似文献   

8.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掀起编纂新方志热潮,史念海先生积极投身其中,他不仅积极探索新方志的理论体系构建,提出新志可史志兼而有之,体例应合乎地情体现特色,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新观点指导修志等,而且在修志实践中大胆创新,强调新志应重视记述地理环境的变迁,重视文献考证和实地考察。史念海与谭其骧、侯仁之等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努力,不仅丰富了新方志理论,提高了新方志编纂质量,而且推动了中国方志编纂从"旧"到"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起源与实质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通过对《存在与时间》、《现象学之基本问题》和《哲学献文(从本有而来)》等著作的分析可知,海德格尔思想转向的实质不是从"存在与时间"转向"时间与存在",而是向"本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学诚分散的地方志编修和传记文写作,是他古文理想实践的一种形式。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章的古文理想究竟如何落实的。另一方面,他对袁枚有激烈的批评,由此可见章学诚古文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张俊颖是民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文章主要通过张俊颖纂修的民国《兴仁县志》来探究他的修志才能、对传统方志思想的批判、以及应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方志观念,并由此了解他修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3.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其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目录学理论和方志学理论的巨大贡献,学界多有论述,而有关其历史文献学思想却缺乏系统论述。文章通过分析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和《校雠通义》,从中国历史文献的起源、范围、类别三个层面,对章学诚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略作梳理,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姚振宗对章学诚目录学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目录学大家姚振宗对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理论身体力行、大力实践,又对之作了修正与发展;对章学诚"互著"与"别裁"说的态度富有辩证色彩;对《校雠通义》中疏失未周之处也多所考论。  相似文献   

16.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史志编纂既是国家意志延伸的重要渠道,也是地方表达话语权和构建话语机制的重要载体。由宋代至清代,地方志的编纂愈来愈多地在接受国家意志的过程中呈现出对抗、争夺的姿态,进而突出地方色彩,摆脱了"失语"的困境。卢光稠这一人物形象在历代方志中交错繁复的变化,便是国家和地方社会力量博弈生动而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简评刘氏父子、郑樵、章学诚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刘向父子、郑樵、章学诚三家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概述和简要的评论 ,并简略地阐述了他们对当代目录学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史的重要语料。文章对其中的人称代词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共时和历时的比对,分析其中人称代词的数量、使用频率、单复数、语法等问题,以期客观地展示《华阳国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面貌,为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提供专书描写材料。  相似文献   

20.
编纂一部全面详实的《张恨水年谱》,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张恨水研究的必需。《张恨水年谱》的编纂在于创新,力求突破传统谱学著作那种习为单纯史料罗列的做法,以丰富的第一手客观史料为依托,审慎考订,图文并茂,融年谱、评传为一体,在探索谱主历史命运的同时,激活谱主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