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万玮 《河南教育》2010,(2):24-25
现在许多学生带着手机上学.有时上课会听到他们的手机响.影响课堂纪律。有些学生上课时还摆弄手机.上网.发短信。我现在已没收了两个手机了.都是在课堂上学生玩时收的.既不好还给他们.也不好一直放着——怕给学生弄丢了不好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手机已成高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通讯工具 ,手机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用手机理应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中学生使用手机 ,特别是在校及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却不宜提倡。中学生使用手机弊多利少 ,而且弊大于利。走进城市学校 ,特别是城市中学 ,我们便不难发现 ,部分学生上课时也挂着手机。据一位中学教师介绍 ,中学生配手机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大多数领导和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持否定态度 ,但苦于《中学生守则》等学生纪律没有对持手机现象作出明确规定 ,学校也不好硬…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上课了!请大家自觉把手机关掉,上课时间不许发短信……"这样的"开场白"出现在课堂上似乎有些滑稽,但在现在的很多学校,这却是老师们上课前必须三令五申的注意事项。即便如此,"下课后等我一起去厕所。"  相似文献   

4.
左慧  丁玉婵 《亚太教育》2020,(1):133-134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让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让学校的课堂教学沦陷。尤其是职业院校课堂的手机管理更是出现了种种情况。本文从分析职校学生的手机使用原因入手,提出了职业学校如何进行课堂手机管理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智能手机可以做什么?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浏览、社交、游戏……人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电池电量不够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随时“来电”?美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吹吹风。  相似文献   

6.
高职校园里,学生基本人人有手机,很多学生把手机作为学习工具使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使用手机玩游戏,因此,预防学生使用手机娱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是当务之急。学生在上课时几乎人人都携带手机,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课并不可取,强制学生上课关机效果也并不好。只有任课教师正视现实,因势利导,开发手机中帮助学生学习的功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对课程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7.
手机已经在我们生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发短信也成为当今的一种时尚,短信语言应势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短信语言的类型以及特点,使人们对短信语言有一种较为宏观的认识,促进“拇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1.祝福短信要针对具体对象而发,语言要凝练、有哲理、有诗意。2.发短信最好不要超过70个字。教学程序一、课前自主探究1.布置学生课余学习发短信。【(1)向他人学习怎样使用手机发短信。(2)发一次短信最好不要超过70个字。】2.探究作业。  相似文献   

9.
李新梅 《学子》2014,(2):3-4
<正>"控",取英文complex(情结)的开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现代社会流行各种"控",从美食到时尚到游戏到明星,无所不能"控"。而这种"控"现象也逐渐波及校园,小学校园的"手机控"一族越来越多。这样的"手机情结"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选取了五、六两个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调研。一、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有手机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的沟通工具,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也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  相似文献   

10.
声音     
《教师博览》2014,(6):33-33
<正>出了问题,人们通常不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而习惯于找外因,以此推卸自身的责任。如果影响上课质量的罪魁祸首真是手机,那么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不让手机在课堂上出现,或者设法降低手机的吸引力,上课质量自然会提高。可是,如果影响上课质量的罪魁祸首不是手机呢,上交手机还有用吗?手机问世前,也不见得学生人人学得好,老师个个教得好;有了手机,也未必学生人人学不好,老师个个教不好。  相似文献   

11.
正"控",取英文complex(情结)的开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现代社会流行各种"控",从美食到时尚到游戏到明星,无所不能"控"。而这种"控"现象也逐渐波及校园,小学校园的"手机控"一族越来越多。这样的"手机情结"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选取了五、六两个年级部分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进行调研。一、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有手机手机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的沟通工具,越来越智能化的手机也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  相似文献   

12.
孙璐  葛安娜 《考试周刊》2011,(89):198-199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发短信也越来越频繁。手机在给大学生们带来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以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状况调查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了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手机作为教育教学平台,教师可以给身处不同地点的几十甚至几百个学生同时上课,这一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是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无疑加快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推广和使用,但同时也加速暴露了很多有待研究和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中职生手机使用情况的实际调研和问卷调查,发现中职生手机沉迷的情况相对突出,对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4.
董少校 《教育》2012,(35):32
近日,笔者在多所大学看到,课堂上不少学生是"手机控",上课时间也忍不住玩起手机。手机(包括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上网终端)"入侵"课堂,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人手一机,随时上网,俨然成为大学生活的常态。然而,面对手机"入侵"课堂,大学要如何应对?课堂上常见的动作走进上海的某大学,发现图书馆一楼自修室里总共百来名学生,目光对着手机屏幕的有两三成。工商管理学院研一学生陈婕眼前摆着《微观经济学》等教材,而她坐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书,而是用手机上网。她说:"我习惯先上一会儿网,然后再学习。"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城市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他们的通讯工具。也是他们的玩具。“有事给我打手机!”这是现在城市校园里颇为时髦的一句话。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孩子已经占到一定比例。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在寄宿制学校拿手机的中学生比例更高。正因为如此。一些商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发并上市了针对中小学生用户群的儿童专用手机。而老师们对此大都十分苦恼——如果上课时遇到有学生使用手机。老师就是再生气.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几旬吧。转眼就忘了;没收了吧.手机又不像书刊和其它玩具。属学生的贵重物品。早晚都得归还;禁用吧。只要学生们调成振动档.将手机往书包或衣兜里一装。老师们还是防不胜防。也许可以这样说。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手机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公害之一。它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虽然目前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占了主流。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家长和学生们还都有其使用手机的“充分”理。那么。中小学生用手机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呢?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从当初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已经成了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移动通信工具了,一些家庭条件允许、走在时尚潮头的中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校园里、大街上,随时随处可以看见使用手机的中学生。他们将手机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短信、蓝牙、QQ、GPRS无线上网等等。而手机中的这些强大功能,也使他们与同学之间的友情、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联系得更加亲密、更加长远。然而,水过满则溢,物极而必反。手机到了中学生手里,使用的范围便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日常生活:疯狂而不计时间、不计金钱地发短信,在手机中储存多种多样的不良信息,由于手机的档次不同而引起互相攀比,甚至引发手机偷盗事件……所有这些现象,又成为家长和老师抵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理由。手机到底是福是祸?中学生适不适合配用手机?该不该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社会各界也众说纷纭。为此,本刊对江西、广东、浙江、山东等地60所高中的600名学生以及一部分家长、教师和专家进行了调查与咨询。  相似文献   

17.
一位很年轻的班主任在QQ里和我谈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品行也不好,经常违反纪律,并且软硬不吃。前几天,这个学生在上课时间玩手机,被巡视的学校领导逮个正着。学校一直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次他的违纪又是发生在上课时间,学校领导自然是对他进行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数学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涉及面广.随着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不少大学生经不住手机的诱惑,在高等数学课堂上发短信、上网,QQ,玩游戏等,严重影响了高教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手机的一些功能,如拍照、录音、上网查资料等功能对高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有帮助.本文通过手机对莆田学院学生高数课堂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决办法,这将引导学生高数课堂上正确地使用手机,并促进高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手机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人手一机”的景象已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学生拥有和使用手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需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身采取措施,扬长避短,努力消除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桂香 《成才之路》2013,(28):46-47
“手捧智能手机,眼聚手机屏幕”,这就是信息化时代部分中专学校的课堂。老师与手机在争抢学生,人与机器在较量。如何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了我备课上课的焦点。一、抓住时代脉搏。设计课文导语 抓住时代脉搏,设计课文导语,能迅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转移视线:从手机屏幕转向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