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中国国情 ,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了世界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人的现代化思想 ,并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营造了各种有利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社会条件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现代化建设。在当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邓小平关于人的现代化思想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推进以人为本人的前提,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内在动力,共同富裕,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表现在:人的解放是推进以人为本人的前提,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内在动力,共同富裕,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邓小平理论中的人学思想密切相关。改善人民的生活,使人民幸福安康始终是萦绕在邓小平心头的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理论探索结果,就是邓小平人学思想。人民本位的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础;人的价值、人才、人的素质、人格、人权、人道主义等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人学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创新在于: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高举理论创新的旗帜,根据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突破了许多禁区,提出了许多新的人学命题;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对人的解放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实现人的解放的条件和路径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生前虽然没有使用过“以人为本”的概念,但其思想深处却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与理解人的高风亮节。尤其是对人的尊重,体现在各个方面,较好地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与发扬邓小平的尊重人的思想,对于密切党群关系与防止执政党及党员的蜕化变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人与社会关系思想体现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相互决定和相互促进上,他高度重视人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创造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作用的条件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人本思想特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在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邓小平人本思想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造福人”是其人本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人”是其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发展人”是其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关注人,发展人,是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主线。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方法的运用,全方位、多层次地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揭示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基本特征,展现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德育环境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体现在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及人与环境关系的中介——实践三个方面。在其内涵上,邓小平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德育环境理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环境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的现代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崭新课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高度关注人的现代化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战略构想: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灵魂;人的现代化的目标模式;以及人的现代化的实现途径。邓小平人的现代化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人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11.
依马克思恩格斯“人的科学”的有关论述 ,“人的科学”的深刻内涵在于 ,它是人以人性化的自然科学为基础 ,在实践中自我实现的产物 ,其核心是“人的本质” ,它的外在展现即“人的存在” ,其历史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人的整全”。  相似文献   

12.
国学之大成儒家精神认为人文素质就是一种“人文化成”的人文精神。随着教育产业化时代的到来,美术专业大学生的人义素质状况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文章结合研究调研的情况进行原因探讨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的经济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进行介绍,探讨了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阐述了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以求能满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外部有关人士对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人权的态度出发,阐述了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与人权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现阶段人权发展的不足与问题,同时指出,人权入宪后中国人权事业必将会进一步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与自然互动的场域这一侧面,探讨人类教育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前景,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基本动力。“自然·文化·人”多向互动与教育文化发展中的冲突,需要提升并充实“和谐教育”的理念,使科学与人文共融,进而走向实践智慧的人生之路,让知识与智慧相互嵌入,科学与艺术结成深层的伴侣。最终达到生命、人生和生态文明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性解放的话题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从"神"到各种"元素",哲学家们目中无"人",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尺度"第一次对人自身给予了肯定。然而,到了中世纪,人性的萌芽窒息于宗教的神性当中。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被重新发现,充分表现出了对人的尊严的重视。到了现代,在科学和人文两大思潮的对撞中,个性的解放成了哲学家们争论和探究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人的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生活、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具有发展性、多元化、阶段性、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三者,人类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类的全面发展,目标与过程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青岛的城市文化充分符合和谐文化的要求。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文化,体现在其山海城的和谐一体及海洋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它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文化,体现于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社会主体文化的蓬勃发展;它是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城市文化,体现于和睦共处的市民文化及志愿文化之中。为使青岛城市文化持续和谐科学发展,应更好打造“帆船之都”的城市名片,大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将青岛建设成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分支学科,是一种针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方法。文章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建立与应用,分析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现状及理论上的争议,论述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框架,提出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学科分类、假设、账务处理及报告编制等设想。  相似文献   

20.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两股力量的激烈搏斗,失败的一方总让人同情,哈代的小说,正是描写他们在历史进程的必然中,明知是悲剧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与战斗的历程,这是人类悲剧也正是哈代悲剧观的核心。通常所认为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只是他悲剧核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