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共产党的执政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及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演进,具体可划分为:邓小平时期党的执政理念;江泽民时期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三个时期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分别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演进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执政资源是能够满足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完成执政使命需要的,可以被执政党开发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长期执政下去,整合和拓展执政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发展观是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为理论主线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毫无疑问,党的执政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方向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年伟大实践经验结晶,其科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基本形成、发展成熟、形成完整科学体系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层次递进过程.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意义,不仅仅是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更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和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它主要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展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以人为本律、和谐发展律和共建共享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向背律、法定程序律和能力适应律;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律、协调发展律和可持续发展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主题回答和解决了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怎样建设国家",这是事关中国发展的全局问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是中国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明确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等问题.把握和实践十六大主题,创造中国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在于其所包含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具有内在的逻辑和历史统一性。这些理论成果在形成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发了党的领导人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文选》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本质的高度概括,它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与"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民主理念具有普适性,民主模式则具有特殊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民主模式,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严振书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33-35,80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开始认真思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这一重大课题,并提出具体的社会建设构想,包括:政治上始终代表、维护和争取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的政治权利;反对不公正、不合理的剥削制度,维护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努力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民生的改善,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等.这些构想无疑为党以后执政并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生态文明执政理念,丰富和升华了党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以及"发展"和"执政安全"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接力与飞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来,并且将此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指出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对此,全党全国人民必须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并回答了怎样建设党和建设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同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为共青团的建设和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指明了方向.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切实加强高校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团干部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怎样建设党"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发展党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用"整风"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竭尽心力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在党内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功经验;从"局部执政"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作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构建更具广泛代表性而又能加强党在根据地执政地位的政权体制,强化廉政建设,把"给人民以东西"作为第一方面的工作而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积累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经验;从"三个代表"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与形势变化而制定路线纲领政策,把远大奋斗目标与完成现实任务相统一,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加强党群关系,形成了"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为一点,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深刻汲取日本自民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地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和谐校园的建设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历史选择。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旧有的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改善、协调校园内外、软硬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执政就要全心全意为民,为民就要执好政,掌握执政真本领。“执政为民”突出了国家政权是统治者,而“为民执政”表明国家政权是服务性管理者,是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才建立国家政权,执政的目的具有唯一性即从人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执政完全代表了人民的意志,执政者受控于人民而不是人民受制于执政者,这才是中国人民真正需要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高校作为党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历史重任。所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仅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的重大命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使高校党的文化建设成为推进育人工作深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