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基本范畴,是执政的理论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经历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发展历程。党的执政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党在践行这些执政理念的过程中分别回答了:创建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怎样建设国家政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这四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它主要围绕着三大基本问题和三大规律展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以人为本律、和谐发展律和共建共享律;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民心向背律、法定程序律和能力适应律;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律、协调发展律和可持续发展律。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及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苏东共产党的蜕化变质,没有按照党的先进性来建设党,丧失了党的思想、理论、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前进方向的先进性,从而失去了它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削弱乃至丧失了执政能力,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也葬送了党的自身。苏共等政党建设的教训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党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启示是深刻而巨大的;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必须从严治党,建立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加大反腐败力度,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邓小平认为共产党执政必须重视执政基础建设,执政要依靠人民,执政要服务人民,并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执政成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这一思想解决了两个重大问题:1、共产党应该怎样执政。2、执政怎样才能兴国。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就能够始终获得执政兴国的强大物质力量、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党就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国内形势的变化;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和自身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这些决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紧密结合,凸显出新时期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在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牢牢把握群众史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我们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肩负的历史使命,围绕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力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文选》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和理论创新。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应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容、深刻内涵和理论品格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江泽民文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与马克思主义体系一脉相承的,它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课题,科学地涵盖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最高概括,从理论上体现它是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穿于共产党执政全过程,从执政内容上说明它是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和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共产党执政的动力源泉,从动力上说明它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实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3.
党群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政治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群关系问题。在共产党一党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如何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必须明确党群关系的内涵及其实质 ;密切党群关系的基本前提 ;并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探讨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本文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理论发展史上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 ,则初步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 ,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伟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怎样建设党"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发展党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用"整风"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竭尽心力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在党内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功经验;从"局部执政"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作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构建更具广泛代表性而又能加强党在根据地执政地位的政权体制,强化廉政建设,把"给人民以东西"作为第一方面的工作而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积累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经验;从"三个代表"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与形势变化而制定路线纲领政策,把远大奋斗目标与完成现实任务相统一,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加强党群关系,形成了"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为一点,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正处于成型期,本文从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了解程度、当前的人生目标、毕业时的择业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当前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并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苏联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是它最终失去人民支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党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而提出的,是因为发展问题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在新世纪,为落实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要从全局的高度全面把握中国的发展问题,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着力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和社会的关系,做到可持续发展;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新春伊始,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只有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局面,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上海内河航运建设,服务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