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之琳是现代派主智诗人的代表,他在30年代创作的现代主义诗歌既有中国古典诗歌的神韵之美,又有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表现之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其诗歌的“智性”探索,“非个人化”特征,发掘冷峻客观的诗歌表达中所隐藏着的对宇宙生命形式及人生哲理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孟晓盈 《知识窗》2013,(16):39-39
一、设计理念 1.教学的切入点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理念为:一方面,让学生在读、背、吟、诵中,品味诗歌意象,感受诗人情感,感悟诗歌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柳永的其他词作,构成一个阅读组合,加深学生对本词的理解,也使学生全面认知了婉约词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洪凯 《科教文汇》2010,(10):69-69,101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自白体诗歌在文坛异军突起。自白体诗歌并不是诗人单纯的自我倾诉。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自白派诗人通过面向公众的自白,来揭示那一个时代美国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所以,美国自白体诗歌具有了自我与社会的双重维度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内核与外延的分析,把握自白体诗歌所具有的双重维度,重新挖掘自白体诗歌对于人类生活状态所给予的人文关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远离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对青少年修养气质的培养的戕害。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是:放开学生诗歌的翅膀,让诗歌在学生中飞翔。本文就中学生诗歌写作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自白体诗歌在文坛异军突起。自白体诗歌并不是诗人单纯的自我倾诉。作为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自白派诗人通过面向公众的自白,来揭示那一个时代美国人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所以,美国自白体诗歌具有了自我与社会的双重维度的性质。本文试图通过对自白体诗歌的内核与外延的分析,把握自白体诗歌所具有的双重维度,重新挖掘自白体诗歌对于人类生活状态所给予的人文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远离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对青少年修养气质的培养的戕害.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是:放开学生诗歌的翅膀,让诗歌在学生中飞翔.本文就中学生诗歌写作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简单     
我越来越想成为一个简单的人,简单地生活着,并且用心体验到简单的快乐. 简单到……是的,简单到重新成为一个孩子,拥有纯真的眼神,可以让明月照进来:身体不像石头,而像是个巨大的空间,清风也可以吹进来:鼻子能够嗅到花香,耳朵能够听到鸟鸣,双手时常沾着泥巴,而不是香得诡异的橡皮泥.哦,灵魂里还流淌着诗歌,没有自己的诗歌,唐诗也行,海子的诗歌也行,泰戈尔的诗歌也行……  相似文献   

8.
胡英 《科教文汇》2014,(19):108-109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歌形式方面,她和赫伯特一样不断创新,很少重复,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让她的现代主义思想披上传统的外衣;最后,在宗教诗歌方面,她吸取赫伯特宗教诗歌中的精华意象,辅之以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低调地展示现代人的困惑和现代文明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伊丽莎白·毕晓普纯净而细腻的诗风让她在当代诗坛中备受欢迎,作品历久弥新。毕晓普深受17世纪英国经典诗人乔治·赫伯特的影响,首先,她从赫伯特那儿学会使用朴实的语言和纯粹的意象,使其诗歌呈现出纯净而清晰的质感;其次,在诗歌形式方面,她和赫伯特一样不断创新,很少重复,追求完美的诗歌形式,让她的现代主义思想披上传统的外衣;最后,在宗教诗歌方面,她吸取赫伯特宗教诗歌中的精华意象,辅之以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低调地展示现代人的困惑和现代文明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阮广红 《科教文汇》2014,(23):75-76
《J·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T.S.艾略特的第一部重要作品。诗人借助丰富的意象和场景的频繁转换真实展现了战前肮脏混乱、精神瘫痪的西方世界的全貌。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研究这些意象和场景并将其归纳为四个“世界”,以期理清该诗的内在结构并证明其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性。  相似文献   

11.
安特斯在《儿童的权利》这首诗歌中写道:"请让我生长得像我,并请了解,为什么我希望生长得像我,不是妈妈希望的我,亦非爸爸要求的我,或是老师认为应该如此的我,请试着了解和帮助我,让我生长得就像我。"这首诗歌从儿童主体的感受出发,呐喊出了儿童内心世界的诉求。在我园以《指南》精神为引领,以"小主人教育"为基点的背景下,我们从幼儿自身出发,探索小主人教育下的区域游戏中的大变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多是“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之一,一白洋淀诗歌’产生的年代,思想上的怀疑主义.虽已弥漫开来,但整个局面毕竟不像四五运动时那么明朗,‘白洋淀诗歌’也就不可能像‘天安门诗歌’那样痛快淋漓得空、讨伐,不可能像北岛那样凛然宣告‘我不相信’!另一方面,这种反抗又使得‘白洋淀诗歌’在批判‘现实’之外,隐约地显露了一个文化批判的指向,证实了‘白洋淀诗歌’在文化上的敏锐性”。多多的诗正是从文革的苦难记忆中汲取向上的诗情。  相似文献   

13.
林琳 《科学中国人》2014,(5S):23-23
“寻找自我”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一个普遍主题,也是探讨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依据和基础。然而回顾文学史不难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已接触到这一主题。本文试图把“寻找自我”这一主题放在整个文学史来关照,尤其对沙剧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关于这一主题的嬗变,异同,内在传承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知识窗》2009,(9X):50-51
涵泳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加以借鉴,让学生在背诵、朗读、涵泳品味中整体感知和把握诗歌作品,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及时行乐"作为一种文学主题,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特别是对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择选并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几首代表寺歌,试图说明这一主题在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中学生如果能认真学习并背诵一定量的古代诗歌,积累语言运用材料,提高语感和领悟的能力,那么他的语文修养一定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是满堂灌,丧失了语文的灵魂,如今提倡在诗歌教学中重视诵读这种既传统而又符合语文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诗歌教学体现出诗歌的特征、文学的色彩,让诗歌教学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曾经出现了一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创新浪潮,这个浪潮被人们称为“现代派”(或现代主义)。一个世纪过去了,现代派艺术也已落潮,但它的许多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段依旧深刻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艺术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冬雪 《百科知识》2015,(5):30-32
<正>余秀华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等诗作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被人们热烈转发,余秀华一时间成为中国的走红诗人,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诗歌。但是,余秀华的被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是脑瘫患者。脑瘫是小儿大脑性瘫痪的俗称,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  相似文献   

19.
刘静静 《知识窗》2013,(2):18-18
读中学那会儿.学校门口有一个旧书摊.武侠、言情分门别类摆放得甚是清晰。放学后.书摊前俨然就是文武两派分割的天下.言情派姹紫嫣红.而武侠派却多了我这个例外.混在一帮小子里面.倒也快乐得很.世的武林英雄只是一场白日梦.但我起码认真过.就像某些著名或非著名的大侠一样。  相似文献   

20.
王康全 《科教文汇》2009,(1):203-203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意象奇特。多恩对爱情也持有一种不俗的情怀。从《告别辞·莫悲伤》这首诗分析诗人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乐观豁达,超然永恒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