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NS(Safety?Netting?System)柔性防护系统是以高强度柔性网(钢丝绳网、环形网、高强度钢丝格栅)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并以覆盖(主动防护)和拦截(被动防护)两大基本类型来防治各类坡面崩塌落石、风化剥落等地质灾害的新型柔性防护系统,通过防护能提高陡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刚度,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结合舟曲灾后重建舟峰一标武都关大桥处岩石大面积坍塌处治工程中运用的实践,介绍SNS柔性防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经济优势,进一步呈现在公路路堑高边坡防护中柔性防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吉林省集安市旅游公路崩塌地质灾害形成原因是由于人工采石修路,破坏了原始的地貌形态单元,切坡后形成高陡边坡,不利于危岩体的稳定,从而诱发了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崩塌为岩体崩塌,崩塌类型为倾倒式,防治工程措施为危岩清理工程、锚固挂网工程、高分子团粒喷播工程。  相似文献   

3.
矿山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场所,但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使山体开膛剖肚,自然景观惨遭毁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由于开采边坡角过陡,岩体自然稳定性破坏,还诱发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泥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探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甘地 《科技广场》2013,(10):213-217
公路滑坡治理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证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理公路高陡边坡的措施有SNS柔性防护技术、喷锚网支护技术、抗滑桩墙体系等。而抗滑桩工程则由于抗滑桩具有适应性强、特别适用于滑面较深的大型滑坡,因有滑坡稳定性和地质环境干扰小、可多桩同时施工、工期较短、抗滑能力强等多方面的突出优点成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一种主要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某公路滑坡的治理经验,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重点分析了滑坡的地质情况,提出了”抗滑桩+削坡+锚杆支护+挡土墙+截、排水工程”的滑坡体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5.
由于边坡的性质比较特殊,常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灾害发生,其中比较普遍的地质灾害有滑坡、落石、崩塌等,而在这些地质灾害中,边坡灾害比较常见,所以当边坡地质灾害发生时,务必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边坡灾害进行处理,避免引发整体性的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是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几种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以此来加强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黔南地区碳酸盐岩广布,碎屑岩则分布其间,受河流的侵蚀切割,地表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质灾害常见,边坡失稳(崩塌、滑坡等)便是其现象之一。在小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其枢纽各建筑物均会遇到边坡稳定问题,文章从工程地质角度入手,重点阐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据此并结合实际对边坡进行分类,从而提出防范边坡失稳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苑》2008,(10):184-185
本文对富阳市煤气公司新建场区挖方边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防治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条件影响,在岩体较破碎,地形坡度较陡的地段易形成危岩体,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步伐加快,由于受到建设的需要,必然存在开山取料、挖山取空间等人为形成的高陡边坡,如果对这类高陡边坡处理不当必将形成危岩体.然后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崩塌地质灾害从而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黎佳初 《科技风》2012,(15):104-105
在祖国经济繁荣社会发达的今天,人类工程建筑活动也得到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边坡(滑坡)等自然灾害现象问题也越发突出。边坡失稳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边坡(滑坡)治理设计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现代科学的的大力发展研究下,边坡(滑坡)治理设计方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介绍了边坡(滑坡)形成的条件与原因,并论述了边坡(滑坡)治理设计软件系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该滑坡与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通化县二密镇,距马当村直线距离3.9 km。地质灾害隐患点在雨水的冲刷下,斜坡上碎石等残坡积物沿着斜坡常常发崩滑地质灾害,落石常常崩落到居民的房屋及道路上,造成道路中断、伤及过往车辆和行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八大家后山的不稳定坡体(滑坡与崩塌隐患点)存在着极大的潜在危害,威胁边坡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梧州是广西典型的山城,地质灾害多发,在广西苍梧盘龙坳隧道至藤县塘步(孔良)二级公路改扩建一级公路工程工程中,通过对周边项目滑坡边坡的考察,提出了对粉质粘土边坡的防治处理措施,经对比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已查明的崩塌、滑坡及不稳定斜坡七千余处,国家对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为了有效地存储、管理好地质灾害防治中所获得的大量的宝贵资料,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下简称“指挥部”)组织,系统地开展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废弃采石场留下的高陡边坡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而且存在崩塌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本文以瑞安市某废弃采石场的高岩质边坡为模型,阐述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边坡稳定性,并针对边坡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边坡的性质十分特殊,因此经常会发生一些不确定的灾害,其中最为普遍的便是工程的滑坡、落石、崩塌等,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其中边坡灾害是最为常见的,在发生边坡地质灾害时,必须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要能够进行周密的考虑,若是不加以处理,将会引发整体性的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是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此来较强对边坡抵制灾害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鄢松  罗衡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54-255
汶川县银杏乡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且成因复杂,并临近茂(县)汶(川)断裂,是“5.12”地震后受灾最深、最重的乡之一。东界脑村位于银杏乡最南部,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以及其它地质灾害,其形成与地震,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水文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本文着重论述东界脑村灾后安置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及成因,并预测灾后安置区的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西南山区,公路及隧道的建设需要,在工程修建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或扰动原来较为稳定的岩体或土体而形成新的不稳定的人工边坡,这种人工边坡主要分为两种:路堤和路堑,路堑边坡是公路最为普遍的线路地貌之一。由于影响边坡因素的复杂性,边坡失稳事故依然不断发生。边坡失稳破坏产生的崩塌、滑坡、滑动等。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主要触发因素,本文以地震为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海南省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影响,对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表明强烈地震诱发滑坡崩塌的数量,不仅仅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影响,而且与发震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发震时的气象条件等各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为地震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随着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持续加剧,对地质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愈发突出。尤其在大小兴安岭和东南部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变,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极易引发和持续加剧,对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省内典型崩塌、滑坡等边坡灾害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适合的工程、生物防治措施,从而达到减少边坡地质灾害大幅度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其通车里程越来越长。随之出现的是公路施工中的高大边坡的数量增多、规模扩大。但往往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路基边坡的崩塌、滑坡和剥落等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等级公路路基边坡的施工及养护质量、防治与加固应越来越引起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和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雷深涵  袁魁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47+52-47,52
神农架林区为湖北省海拔最高的地区,地处北纬31°,辖区内山势高陡,峡谷深切,峭壁林立,斜坡陡峻,坡角30~70°,极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朱家垭崩滑体所处地形陡峭,古崩塌堆积体方量较大,前缘高陡,局部悬空,且下部为土体,自身稳定性较差,在强降雨诱发下产生崩滑,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通过走访、搜集资料、实地调查等手段,查明崩滑体的成因、类型以及主导因素,并提出应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