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冉浩 《知识窗》2014,(3):52-53
人人都爱美,女性更是如此,但衰老可是美丽的大敌。可无论如何保养,人还是会一步步走向衰老,这似乎是不可扭转的自然规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就在前不久,分子生物学家玛利亚·克罗马兰克向谷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希望他能够资助抗衰老的研究。克罗马兰克认为,衰老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打败或减缓衰老是对全人类最有意义的事情。但,衰老真的可以治愈吗?  相似文献   

2.
展讯     
《世界发明》2010,(4):12-12
“神经网络”Henrik Drescher绘画、装置作品展这次展出以其命名的装置作品“神经网络”是他“笔记本”作品的延伸,作品的骨架是由从中国到北美街头收集的废弃铁丝组成。它探讨的是人的思想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并激发出强烈的内省:我们有多少内心里的家园?有多少自我价值源自我们的景况?  相似文献   

3.
蒋氏整体衰老假说与长生露丁纯人为什么会发生衰老?人能否征服衰老?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各国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提出了各种假说。目前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提出的“细胞寿限论”及斯拉德提出的“体细胞突变说”和Orgel提出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当一些科学家通过基因研究“克隆”出动物时,另一些科学家则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基因研究来探寻人的生命极限,就是人究竟能活多长?100岁,150岁,甚至200岁?探寻生命极限必须首先破译这样一个生命之谜:人为什么会衰老?其次才能研究推迟衰老的方法。对衰老问题的研究始于1961年,但在开始时,科学家一直为这一问题所困惑,即衰老是从哪一部分开始的,是细胞本身还是由细胞构成的较大的组织?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下述实验:他们从胎儿组织中取来细胞并保存在培养液中,结果发现细胞不断分裂,在总共进行了100次左右的分裂后,…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太阳已是人到中年,据估计再有50亿年,太阳将会耗尽燃料,衰老成矮老头——白矮星,最终火光熄灭,结束它光辉灿烂的一生。据推测,我们的宇宙已经有140亿岁,大爆炸产生的原始气体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燃料,但燃料总有耗尽的时候,宇宙的燃料罐里还有多少燃料;宇宙还能燃烧多久呢?  相似文献   

6.
指甲上的“月牙“跟体质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多少“月牙”才够健康?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10个“月牙”,只不过有一些看不到而已。至于健康嘛,“月牙”其实也仅仅和新陈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7.
端粒:身体里的“生命时钟” 为什么有的人活得长.有的人活得短?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吗?人为地延长寿命有没有可能?寿命预测可不可行?这些问题,人类思考了几千年。  相似文献   

8.
以健康为目标“清烟糖”符合消费需求 近几年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各种戒烟产品也开始纷纷亮相。这种从需求中卖产品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烟民市场真正的需求是戒掉吗?有多少烟民愿意戒烟?又有多少烟民可以做到成功戒烟?所以,我们发现这些以戒烟为功能诉求的产品总是昙花一现。其实,这里真正庞大的消费群不是想戒烟的人,而是正在吸烟的人。如果我们能够既让烟民享受吸烟的快乐,又可以有效地排除香烟对人体的毒害;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茶算得上是最主要的饮料之一。在中国,茶就更加普遍,以至于成了“文化”,甚至是“半药半食”的神话。凉茶、冰茶、红茶、绿茶、奶茶……光是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那些茶的神话,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有多少仅仅是人们的雾里看花?  相似文献   

10.
《金秋科苑》2013,(17):112-113
一个人的衰老速度主要由基因决定,但我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却可能起着加速或减缓衰老的作用。中国保健协会营养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认为,“健康是一口口吃出来的,长寿是一天天攒出来的。健康没有捷径,唯有管好自己。”  相似文献   

11.
孝文 《发明与革新》2009,(12):50-50
据《生命科学》杂志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说,人类都绝对称得上是最.与众不同的动物,正是人类改变了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但与其他动物界相比,我们人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恰恰是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羽竹 《科学生活》2011,(9):84-85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我们逐渐意识到肾在人体的重要作用,知道了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于是,除了食补和锻炼,中医补肾也成为了人们常用的养生方法之一。可我们对补肾又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怎样科学补肾吗?为此本刊编辑采访了曙光医院主任医师王琛。  相似文献   

13.
《金秋科苑》2013,(11):92-93
女人最怕的就是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了。那么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女人的衰老呢?我们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抵抗衰老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可以看出女人衰老状况的6大部位,以及如何做好抗衰工作吧。  相似文献   

14.
宋静 《知识窗》2014,(3):34-35
“电影上映是选择圣诞档期还是新年档期?” “这片子范冰冰和杨幂,哪个当主角更赚钱?” “我们马上上映的这部电影,大概能拿到多少票房?” ……  相似文献   

15.
比明天年轻     
乔叶 《知识窗》2013,(11):4-4
常常听到有人叹息着说:“我比昨天又衰老了一天。”我想.他为什么不说自己还比明天年轻了一天呢?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想的是明天会比今天更接近长大,这多么好。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才知道长大并不仅仅是长大.同时也意味着衰老。然而知道了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即使让我从小时候重新来过.我一样也得长大和衰老.但这一定就是一种无奈和不幸吗?我想.今天在比昨天衰老的时候.难道不是也比明天年轻吗?  相似文献   

16.
噪音忍者     
不少人的智能手机上下载了空气污染实时监测的软件,可见我们对空气污染的重视。但有多少人了解噪音对日常生活的危害?有没有人在意噪音的污染呢?  相似文献   

17.
廉锋 《世界发明》2009,(11):12-13
“您知道德国人每年吃掉多少香肠吗?您知道足球在德国人生活里的重要性吗?您知道德国人最喜欢的圣诞节礼物是什么吗?…”这个由成百上千的信息和物品组成的“初识德国”的展览,从不同的角度,诙谐地回答了有关德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思想的重量     
思想的重量足多少?无疑,这个问题谁也不能给它定下准确答案。它不能用秤量,不能用钱财估计,但我们却时时可以感受到它无尽的力量。 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曾问他的学生:“你们上午在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展,我们对人的基因、疾病的分子机理、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理解,包括对动物中的基因顺序的理解逐步加深。这些认识给我们现实生活真正带来了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制药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们总是在谈论创意——当然对于本刊来说,更多的是谈论创意产业——但有多少人想过创意的背后,除了灵感和学习之外,心理因素又占据了多少?也许,这本《创意心理学》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尤其对于把创意当做商品的创意经济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