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以2001-2019年中国知网收录的32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6.R2绘制大学高层次人才评价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图谱分析以及文献的二次梳理,已有文献主要聚焦于为什么要对大学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由谁对大学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如何对大学高层次人才进行评价以及大学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的检验与优化等选题。现有研究存在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较为分散且均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和合作机构群以及研究视角较单一大多从管理学学科视角切入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加强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丰富研究视角以及拓展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质量是大学的主线,创新是大学的灵魂。要培养和造就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必须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手,大力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基于此,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的自身特点,就建立航天特色创新型人才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不断提高航天人才培养力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工程思想,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践,指出大学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支持,构建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推进学科内部环境建设,从而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心转为内涵建设、“双高建设”,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中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前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如何建立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使高职院校花较多精力与金钱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本文从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与标准,关注他们的合理要求与需求,关注校园人文环境的创建;高层次人才应提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形势的变化,如何构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并以之稳定、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成为西部高校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体系、晋升培训、情感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的初步设想,对西部高校人才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8年办学历史的福建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近年来,学校坚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育并举、全面提升,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政策引领,着力构建高层次人才工作格局。出台了《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意见》等一系列管理文件,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尖端人才实行"一院一策、一才一策",优先重点推荐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或省人才引进计划。经费支持,着力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设立了3亿元人才建设专项  相似文献   

7.
大学组织文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本文通过对组织文化的分析,将组织文化理论运用于高等学校,旨在利用组织文化的力量来团结凝聚人才,利用组织文化的力量来稳定、影响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5类项目人才7541份简历信息的统计分析显示,40年来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求学期与工作期的国际学术流动率不断下降,但表现出向世界一流院校和顶级院校集中的发展态势;40年来北美、欧洲和东亚作为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境外求学与工作的主要区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崛起弱化了北美的中心地位。研究认为,基于效率主义取向的重点大学政策在提升我国大学实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才的国际学术流动率,"一带一路"沿线作为新的国际迁移地可有效规避高端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为此,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并理性看待国际学术流动在大学高层次人才生成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实现"双一流"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通过回顾我国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缺乏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的长远规划、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外来人才引进而轻既有人才培养、对人才培养发展不够重视导致人才流失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高校要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学校、学科发展定位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实施人才的稳定、培养与发展有机结合的策略等五个对策建议,为我国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在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本校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高层次人才的安全与稳定等问题,才能建设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高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当下该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面临着来自高校内部观念与师资等短期内难以突破的障碍,更遭遇着实践路径之困境。要突破这些障碍与困境,务必在转变内部观念与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优化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高校现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全面、真实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存在考试方法单一、考试未能真正体现学生素质、教考不分离等问题。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模式完善考核形式,是改革高校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制度的完善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而学术制度则是大学制度的根基.当下,中国现行大学制度尚有不完善之处,这对繁荣大学学术环境和促进科技创新有一定阻碍.学术制度应该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营造相对独立且自由的学术环境,这样才能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精神,造就学术繁荣,才能为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应以高校教师职业特性为切入点来研究高校人才环境.通过研究"研究型高校"教师职业特性及其对人才环境的内在规定,建立了"研究型高校"教师职业特性与人才环境特性之间的规定关系模型和研究型高校人才环境标准模型,并运用标准模型分析了我国研究型高校人才环境的实际状况和建立研究型高校人才环境监控系统的必要性,从而建立了研究型高校人才环境监控系统模型.本研究为建立和维护研究型高校人才环境的良好生态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实验体系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完备的实验体系,包括学生实验创新中心、主题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实验室工作不能市场化,实验室管理机构不能散,不管风吹浪打,实验室要坚持为建设一流大学服务,为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有机整体,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但不同发展阶段教育之间应保持相对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保持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机衔接与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中学与大学教育存在脱节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学与大学教育在办学理念上存在脱节,中学教育理念缺乏对大学教育的关照;二是未能建立起中学与大学教育有机衔接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三是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导致中学与大学教育缺乏有机互动。这些问题导致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对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不利于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有机互动与良性发展。在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与融合方面,英国无论从中学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还是大学招生考试科目设置等方面都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类型、尤其对于行业高校。因此,行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首先应作好科学定位。在此基础上,主动争取企业介入,与其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且不断优化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只有如此,行业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没有一流的大学就很难培养一流的人才。高校科研实验室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过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实验室仪器设备又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和各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国家和高校对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大型科研设备在高校科研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本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率仍然有待提高。在怎样合理的教学中运用大型科研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当代高校应该考虑和规划的一个新问题。以激光光谱实验室为例,探讨高校大型科研设备实验室在本科教学中发挥作用较具针对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对象应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大学校园内师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而制约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是大学管理制度,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包括调整学校教学和科研管理制度、改革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制度、构建创新性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大学文化等,来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与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素质、品质的背景与底色,它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其校园文化与大学文化的蝉变是由欧美模式转向苏联模式,21世纪,中国高校文化建设要超越已有的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而突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