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张庆 《考试周刊》2008,(5):237-238
本文根据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需要,结合我校具体情况,阐述了建设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的必要性、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并提出了几点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
构建了基于以太网的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层次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基于网络的高效开放的实验管理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满足智能建筑行业对高素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结合我院建筑工程系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实践,分析了智能建筑专业建设的现状并对智能建筑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智能建筑是一种新兴建筑,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为了适应我国智能建筑迅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我校及时开设了智能建筑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构建适合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开发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及应用系统,使其既可开设通信网络实验,又作为建筑设备综合管理实验系统集成平台和实验操作平台,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专业教学综合实验提供支持,并通过实际应用直观体现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在智能建筑中基础设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学、技术的前沿,智能建筑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增加智能建筑部分,使学生了解到前沿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本文讨论了智能建筑课程在工民建专业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对智能建筑课程的内容确定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智能建筑的建设目标就是为人类打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然而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智能建筑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施工方法、有效降低能耗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根据我国智能建筑能耗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智能建筑能耗优化、管理和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8.
微机类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支柱课程之一,我校自动化专业在注重学生基本实验原理、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即三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落实产出导向(OBE)教学理念,结合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和科技竞赛活动,构建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4层次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转化科研成果,研发新的实验项目,开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明显的效果,有效提高了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起步晚、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稀缺的情况,本文分析了智能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明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一个基础+四种能力"的课程体系,落实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从顺应当今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本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建筑设施智能技术"本科专业建设,提出发展以"建筑智能环境学"为学科基础的智能建筑新兴学科,开展智能建筑理论研究,支持智能建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评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一是对能导致未来自由社会的“新技术”的憧憬。这两部分在逻辑上是一致的,都是以技术的自主性观念作为理论基础的。马尔库塞在对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中把目光聚焦于其消极功能上,而对其积极功能存而不论,特别是将科学技术直接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显示了他的观点的偏颇性。马尔库塞建立的“新技术”,割断了与现存技术的联系,又不能给出实现的具体途径,因而难免不沦为一种乌托邦纪想。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群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是信息技术师范类专业的主干课,它既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特点,又能直接反映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课程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师资。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一些高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逐渐暴露出种种问题,导致课程目标难以达成。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反思信息技术师资培养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改革信息技术教师教育类相关课程,构建以"信息技术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群。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化教学技术对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生态平衡。避免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隔离,扼杀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等关系与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科协专利数据库”对1998~2012年美国电气技术领域专利申请进行检索分析。本研究以电气技术一级技术领域、二级技术领域和IPC三个层面的专利指标为基础,分析判断美国电气技术发展趋势。发现美国电气技术发展与经济环境和创新思路关联较大,近年来美国电气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以电网智能化为目标,主要专利热点分布在电机与电器、通信技术与信息化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V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该文从教学形式、实验资源、考核方式等方面剖析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缺陷,针对实验教学自身的特点阐述VR技术在的优势,并介绍了推广VR技术亟待解决的难点.  相似文献   

16.
网格是计算机领域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发展为数字图书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分析了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应用,并在分析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在中国建立基于网格的数字图书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WSN应用研究     
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WSN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论文就WSN的系统结构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了介绍,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并关注WSN的发展动态,从而投入到它的研发和应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扫描技术支持下,虚拟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数字化扫描技术、扫描原理、虚拟人技术及基于数字化扫描技术的建模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手部建模实例,利用PolyWorks软件,以数据获取、模型拼接、空洞修补3个步骤为主介绍了虚拟人手部建模的具体流程。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少量样本的情况下,得到更逼真的人体模型,使虚拟人技术在医学手术、影视动画、游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更接近于真实情境。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电磁波检测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开关柜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气设备。随着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开关柜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对累计性故障做出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从2000年11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至今,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国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过去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及其目标任务,对于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