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山水画主要成就集中于画院之内,以"马远、夏圭"为代表,被称为"院体山水",即以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在小幅画上画边角之景,形成与北宋山水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色.北宋至南宋审美风格的转折,一方面是源于画家对江南小景的艺术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艺术本体发展的规律性造成的,同时更与当时文人画的蓬勃发展有着紧密关系.无论是从形式、内容、创作方法、还是审美趣味来看,南宋院体山水画都与文人山水画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画风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山水画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2.
元政府废除画院,使得缠绵悱恻的画家们失去了职业组织的认同;国乃民生之区域,国破为奴,画家们遂失去了政治身份的认可。于是,失去了家国归属的中国山水画便失却了北宋优雅的青绿山水、南宋激愤大斧劈皴,转而形成了空灵幽邃的元代画风。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山水画,大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宋、元为代表的写实山水画;另一种是以明、清为代表的写意山水画.宋、元山水画,往往追求"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实景,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可谓是"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明、清的山水画,多注重笔墨表现的"不似之似",以意写形,夸张抽象,可谓是"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两种山水画各有特点,宋、元山水画以意境胜,而明、清山水画多以笔墨胜.在宋、元的写实山水画中,不同时代又各自有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南宋四家"之一的夏圭和比他略早的马远,可以说是代表了南宋山水画典型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叶扁舟浮于水面,一渔翁独坐垂钓,四周寥寥几笔微波”。这就是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笔触简洁,画风朴素,却意境深远,使欣赏者思绪飞转,驰聘想象。画之精妙缘于艺术留白。  相似文献   

5.
家者,掌握或从事某种专门学识或活动之人,而元政府废除画院,使得缠绵悱恻的画家们失去了职业组织的认同;国乃民生之区域,国破为奴,画家们遂失去了政治身份的认可。于是乎,失去了家国归属的中国山水画便失却了北宋优雅的青绿山水、南宋激愤的大斧劈皴,转而形成了空灵幽邃的元代画风。悲愤之余,无意间却开创了新的艺术领地。  相似文献   

6.
正周臣(?—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影响,功力深厚。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家。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  相似文献   

7.
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虽然短暂,但绘画却取得突出的成就,是继五代宋初之后中国山水画的又一高峰。元四家创造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代表写意山水的最高成就。它选择性的继承了前代的山水图式与理念,并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写意逸格山水表达。他们相承董巨,折中李郭,摒弃了南宋之风,成就了重写意的元代山水绘画风格。元代画家强调意趣、崇尚"心境"的营造,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拓宽了山水绘画的艺术视野,丰富了山水画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中国山水绘画史上同五代宋初山水绘画并列的又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8.
<正>无意中翻到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几丝水纹,一叶扁舟,一个钓叟,除此之外,满卷皆空。这叫留白,是我国水墨画中荡开的浓重一笔。全卷只有几处重点物象是细心勾勒的,其余只是略作铺陈,甚至不着半点墨痕,无限意蕴却从二维纸面扩展开来。南宋画家马远与夏圭,尤擅留白。而南宋之前的山水画家,多喜事无巨细、一一描摹的全景式构  相似文献   

9.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两宋时期,已步入成熟阶段,分别创立了青绿重彩和水晕墨章两种画法体系。在北宋画家追求“图真”的同时,郭熙的“三远法”和韩拙“三远法”的提出,都为两宋院体山水创作的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先导和实践上的铺垫,促进了山水画从布局、皴法到墨法的进一步完善。画家们在延续前人画风的同时,也不断地寻求新的突破并探索新的规范,从文人“墨戏”的兴起,到南宋水墨样式的山水画成熟,山水画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但从此也出现了南北地域性的艺术分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郭原 《考试周刊》2009,(46):32-33
元四家山水画是整个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他们创造的山水画境体现了元人对心灵节操的执守解析元四家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理解画面中的虚实.更是画家将自然之境化为胸中之意的深刻体悟的结果.是画家主观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倪瓒的画古淡天真,没有纵横之气,其萧条淡远的画风将“元画”的独特品质推向了极致;龚贤强化积墨的构造性和画面气氛的表现,突出“画意”,削弱“写意”,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创造出了前代山水画家不曾有过的苍黑、深沉、浑厚、丰郁、正气堂堂而富有奇趣,大方端庄而又难窥其隐秘的山水画新风貌。  相似文献   

12.
正山水文化在中国传统审美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唐末五代时期,隐居的文人群体将山水景象与心灵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山水画地域形态。比如五代时期画家关仝(约907-960),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山水画早年师法荆浩,又对关陕雄奇伟岸的地貌特征刻意揣摩,能够表现突兀山峦的伟岸气象。北宋米芾评其"工关河之势,峰峦少秀气"。关仝在山水画立意造境的传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追求就是画家通过笔墨寄情于山水,在人与自然的神遇而迹化中挖掘其切身感受,立意为象,物真境玄。在写生中探寻以新的方法表现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承传统而有创新,忘笔墨而有真情,这是现代山水画家写神所达到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身即山川而取之”,意即指画家主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源于自然山水,又高于自然山水的山水画关境。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哲学、画家的“师造化”实践、山水画的审美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山水画中人(画家主体)与自然的相融相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一个渔翁独自在船上垂钓,湖面泛起几处粼粼的微波。这就是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图》。表面上看,《寒江独钓图》有大量的空白,而实际上却并非空白,而是虚中有实,景物虽少,给人的感觉却很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留白艺术给数学教学增加意蕴呢?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之时代。在画史上,该时期以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京津画派为代表的画家们以一股强烈的政治热情投入山水画创作中,打破传统山水画表现题材的局限,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图式,这里称之为“山水现实主义”,并以新金陵画派为个例,进一步解读新金陵画派山水画的现实主义精神圭臬及山水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马远山水画风形成的地域因素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远山水画风的形成,既有绘画风格变化的画理因素,又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更有取景角度转换的地域因素。这是因为南宋画院位于环山的西湖之畔,客观上限制了马远的视野,不允许他作远观式全景描述,基于写实的原则,只能作俯身近观的边角构思。这些特点充分体现在他有关西湖的画作之上。  相似文献   

18.
工笔是宋画的主流艺术形态,细微勾染的法度,是宋画令人惊叹的地方。在南宋四家中(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就有位画家对细微再细微的局部有着过人的观察和描写,他就是马远。  相似文献   

19.
意境是中国艺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大凡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的作家、艺术家,无不在自己的作品中追求意境美。反映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上,一方面,山水画的创作是“意”对“境”的改造———意中之境(艺术作品),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意中之境)是时代特征与画家个性特征的结晶体。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是“虚实”章法之理,虚实运用于中国山水画中,能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空灵之境。虚实与空白不论是在中国山水画中,还是在山水壁画中,都使艺术家主观创造性得以自由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