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由因式的分解引发逆向思维例1(1/25-1/25-1/23)2(8+21/23)2(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分析大多数学生是从先算平方,再按多项式法则展开、合并这一常规解法.注意到8+2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15这个式子的结构特征,这个式子能"分解因式"成(1/25+1/25+1/23)2,故原式等于(1/23)2,故原式等于(1/25-1/25-1/23)2(1/23)2(1/25+1/25+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3)2,此时再逆用积的乘方公式即可.解∵8+21/215=5+3+21/215=5+3+21/215=(21/215=(21/25)2+(1/25)2+(1/23)+21/23)+21/215=(1/215=(1/25+1/25+1/23)2,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二次根式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有关的运算问题,求解此类问题时,如果能够掌握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简化解题过程,而且可以快速正确地求解.一、巧用定义例1求(1-a)1/2-(a-1)1/2+2012a的值.解:由1-a≥0,得a≤1;又a-1≥0,得a≥1.从而可知a=1.故原式=0-0+2012×1=2012.二、逆用公式例2化简31/2+51/2/(41/2+151/2)1/2解:显而易见原式大于零,故有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过程实录1.情境引入,激发兴趣问题1你会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吗?(1)1+2/2__21/2;(2)7+5/2__351/2;(2)7+5/2__351/2;(3)1/2+3/2/2__31/2;(3)1/2+3/2/2__31/2/2;(4)5+5/2__5.设计意图不等关系的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可以让学生有亲切感,不至于无从下手.鉴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问题1的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完成,从而刚上课让学生体会到初战告捷的成功感,使学生提升学生的求  相似文献   

4.
例1计算:(31/2+1)2005-2(31/2+1)2004- 2(31/2+1)2003+2005.分析式子前三项有公因式(31/2+1)2003,将其提出来,此题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A版数学必修5第20页习题13:△ABC的三边分别为a,b,c,边BC、CA、AB上的中线分别记为ma,mb,mc,应用余弦定理证明:m_a=1/2(2(b2+c2)-a2)(1/2),m_b=1/2(2(a2+c2)-b2)(1/2),m_b=1/2(2(a2+c2)-b2)(1/2),m_c=1/2(2(a2+b2)-c2)(1/2),m_c=1/2(2(a2+b2)-c2)(1/2).证明如图1,在△ADC中,由余弦定理,得  相似文献   

6.
1.设函数f(x)=cos x/4(sin x/4+cos x/4)-1/2。(1)求函数y=f(x)取最值时x的取值集合;(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且满足(2a-c)cosB=bcosC,求函数f(A)的取值范围。2.已知函数f(x)=ax+b(1+x21/2(x≥0)的图像经过(0,1),且f(31/2)=2-31/2。(1)求f(x)的值域;  相似文献   

7.
例1已知3x-31/2y+z=0,求证y2≥4xz.分析待证的"y2≥4xz",类似于"b2≥4ac".现在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3x-31/2y+ z=0"中的"x,y,z"由通常的主元地位降至参数.而"3X-31/2y+z=0"中的3=(31/2)2,给我们提供了"二次"与"一次"的关系,于是本题可  相似文献   

8.
题目已知a,b,c≥0,且a+b+c=1,求证(a+1/4(b-c)21/2+b1/2+c1/2≤31/2.(07年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分析所证不等式中(a+1/4(b-c)21/2的出现,给解题增加了难度.如果由此入手,寻找问题突破口,就会发现"(a+1/4(b-c)21/2"可以放大为"(a+1/2(b1/2-c1/2)2)1/2",从而用放缩法求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年第5期刊登了北师大王世强教授的文章:对几个猜测的回答.笔者对王教授的钻研精神深表敬佩,但细细分析发现,该文的结论值得质疑.王教授证明了,n1/2+(n+1)1/2+(n+2)1/2+(n+3)1/2、n1/3+(n+1)1/3、n1/3+(n+1)1/3+(n+2)1/3等为超越数,本文予以否定.实际上,这些数都是代数数..在代数数理论中有下面的定理:两个代数数的和是代数数.证明:设α和β是代数数,它们分别是有理系数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1.(2011年辽宁卷·文12)已知函数f(x)=Atan(ωχ+ψ)(ω>0,|ψ|<π/2),y=f(x)的部分图像如图1,则f(π/24)=()A.2+31/2 B.31/2C.31/2/3 D.2-31/2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二次根式的过程中,同学们由于对其概念、性质的内涵理解得不深,解题时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本文针对常见的典型错误举例谈谈应注意的六个问题.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形式上的定义例1式子 x2+2x+11/2、2x-x2-51/2、161/2是否是二次根式?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在求形如(A+B(1/2))(1/2))(1/3)+(A-B(1/3)+(A-B(1/2))(1/2))(1/3)(B≥0)的两个三次根式的代数和时,我们可把整个三次根式设为一个新变元,令x=(A+B(1/3)(B≥0)的两个三次根式的代数和时,我们可把整个三次根式设为一个新变元,令x=(A+B(1/2))(1/2))(1/3)+(A-B(1/3)+(A-B(1/2))(1/2))(1/3),然后利用两数和的立方公式:(a+b)(1/3),然后利用两数和的立方公式:(a+b)3=a3=a3+b3+b3+3ab(a+b)【此公式可通过(a+b)3+3ab(a+b)【此公式可通过(a+b)3=(a+b)3=(a+b)2(a+b)=(a2(a+b)=(a2+2ab+b2+2ab+b2)(a+b)求得.】将变换后的式子两边三次方,得到关于x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一次九年级数学考试中,试卷有这样一道试题:若W=2x2-4xy+5y2+4x-2y+3,且x,y为实数,则W的最小值是__.不少同学是这样解答的:W=(x2-4xy+4y2)+(x2+4x+4)+(y2-2y+1)-2=(x-2y)2+(x+2)2+(y-1)2-2.∵(x-2y)2≥0,(x+2)2≥0,(y-1)2≥0,∴W的最小值是-2.这是一道二元函数最值问题,是典型的代数推理题.解答时,  相似文献   

14.
<正>1问题呈现命题1若n为正整数,则n(1/2)+(n+1)(1/2)+(n+1)(1/2)+(n+2)(1/2)+(n+2)(1/2)为无理数.文[1]在证明命题1时,运用了反证法,不妨摘录其中的一段,如下:"假设n(1/2)为无理数.文[1]在证明命题1时,运用了反证法,不妨摘录其中的一段,如下:"假设n(1/2)+(n+1)(1/2)+(n+1)(1/2)+(n+2)(1/2)+(n+2)(1/2)为有理数,则存在互质的正整数a和b,使n(1/2)为有理数,则存在互质的正整数a和b,使n(1/2)+(n+1)(1/2)+(n+1)(1/2)+(n+2)(1/2)+(n+2)(1/2)=a/b,得(n+1)(1/2)=a/b,得(n+1)(1/2)=a/b-n(1/2)=a/b-n(1/2)+(n+2)(1/2)+(n+2)(1/2).于是又得  相似文献   

15.
1.利用"1=1n"例1设x,y,z∈R+,且x+y+z=1,求证:x2+y2+z2+2(3xyz)1/2≤1.分析注意到原不等式左、右边式子中指数的差异及条件x+y+z=1,故把不等式右边的"1"构造为1=12=(x+y+z)2.证明原不等式可转化为  相似文献   

16.
题目证明:对于任意ΔABC,不等式a cos A+b cos B+c cos C≤p成立,其中a,b,c为ΔABC的三边,A,B,C分别为它们的对角,p为半周长.解法1:原不等式等价于a(1-2 cos A)+b(1-2 cos B)+c(1-2 cos C)≤0①.由余弦定理,不等式①等价于a4+b4+c4-2(a2b2+b2c2+a2c2)+a2bc+b2ca+c2ab≥0②.要证明②式,只需证明(a2+b2+c2)2-4(a2b2+b2c2+a2c2)+abc(a+b+c)≥0,即证明(a2+b2+c2)3-4(a2b2+b2c2+a2c2)(a2+b2+c2)+abc(a+b+c)(a2+b2+c2)≥0③.由均值不等式可得abc(a+b+c)(a2+b2+c2)≥abc·33 abc·33 a2b2c2=9a2b2c2.故要证③式,只需证(a2+b2+c2)3-4(a2b2+b2c2+a2c2)(a2+b2+c2)+9a2b2c2≥0④,由舒尔不等式可知④式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得证.  相似文献   

17.
先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59页习题2.2,B组第一题:甲、乙两选手比赛,假设每局比赛甲胜的概率为0.6,乙胜的概率为0.4,那么采用3局2胜制还是采用5局3胜制对甲更有利?教师教学用书给出了这样的解答:每局比赛只有两个结果,甲获胜或乙获胜,每局比赛可以看成相互独立的,所以甲获胜的局数X是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1)在采用3局2胜制中,XB(3,0.6),事件{z≥2}表示"甲获胜".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P(X≥2)=P(X=2)+P(X=3)=C32×0.62×0.4+0.63=0.648.(2)在采用5局3胜制中,XB(5,0.6),事件{X≥6}表示"甲获胜",所以甲获胜的概率为P(X≥3)=P(X=3)+P(X=4)+P(X=5)=C53×0.63×0.42+C540.64×0.4+0.65=0.68256.可以看出在采用5局3胜制对甲更有利.长期以来,这个答案在教师与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争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已知还原性:SO_3(2-)>I(2-)>I-。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向含a mol KI和a mol K_2SO_3的混合液中通入b mol Cl_2,充分反应(不考虑Cl2与I2之间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a≥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O_3(2-)+Cl_2+H_2O==SO_4(2-)+Cl_2+H_2O==SO_4(2-)+2H(2-)+2H++2Cl++2Cl-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B.当5a=4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4SO_3(2-)+2I(2-)+2I-+5Cl_2+4H_2O==4SO_4-+5Cl_2+4H_2O==4SO_4(2-)+  相似文献   

19.
题目(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13)设x,Y,z∈R,且满足:x2+y2+z2=1,x+2y+3z=√14,则x+y+z=——.解法1(柯西不等式)因为x2+y2+z2=1,x+2y+3z=141/2,所以利用柯西不等式得(12+22十32)·(X2+y2+z2)≥(x+2y+3z)2,即14≥14,说明不等式等号条件成立,故1/x=2/y=3/z.令1/x:2/y:3/z:1/k,则x=k,Y=2k,z=3k,将其代入x+2y+3z=141/2,得k=14{1/2),即x+y+z=6k=141/3.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北师大版第30页的第3题是:一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其每一项都等于它后面的相邻两项之和,则公比q=()A.31/2/2 B.51/2/2C.(51/2-1)/2 D.(1+51/2)/2先来看这道题的解法.解设这个各项均正的等比数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