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周恩来班”需要班级和学院的共同参与.班级作为创建主体.应结合团课学习、校园文化、专业特色、社会实践几个方面,在领略恩来精神的基础上弘扬、践行恩来精神.学院要辅助班级创建工作,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指导推进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创建活动对大学生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
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美结合与展现。应从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讨论恩来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更好地学习和弘扬恩来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以下简称“恩来红小”)在学生品格提升实践过程中,凝练周恩来精神的深刻内涵,聚焦儿童品格生长的关键要素,秉持新时代儿童培根铸魂的宗旨,形成恩来精神化育儿童品格的红色品牌,让恩来精神的光芒闪耀在时代上空,浸润在儿童心中。  相似文献   

4.
恩来精神作为淮安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意义重大。大力弘扬恩来精神,将周恩来精神贯穿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对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顾润生:“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五心’习养行动”项目实施的顶层思考和项目内涵分别是什么?管晓蓉:“恩来精神涵育红军娃‘五心’习养行动”项目很好地破解了学校教育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合不深入、学生品格塑造与习惯养成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我们依托周恩来故里丰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实践教育体系。项目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通过学习、传承、弘扬恩来精神,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实验小学1903年始建于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旁,2010年异地新建。作为周总理故乡的一所小学,清河实验小学确立"来读书"特色项目,一是为了更好传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恩来精神,激励学生一踏进校园,便与童年的恩来为邻,和恩来比读书,做恩来接班人;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来学校,就是来读书的,这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积极承续。  相似文献   

7.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文化历史名城淮安市。恩来是父亲周邵纲和母亲万氏的长子,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大鸾”,号“翔宇”。他们期待恩来长大后能像鸾鸟一样翱翔天宇。当恩来不足1岁时,他被过继给膝下无儿无女的叔父周贻淦,不久,叔父便丢下孤儿寡母离开了人世。婶母陈氏将恩来视为己出,精心哺育恩来,并特意请了一位乳母蒋氏。这样,童年的恩来便有了三位母亲,她们各以自己的性格、知识、品德教育和影响了恩来。  相似文献   

8.
班级精神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资源。建设良好班级,精神是支柱。通过理想教育,诱生班级精神;以"爱"育"爱",倡导班级精神;确立班级目标,彰显班级精神;学会慎独,心驻班级精神;沟通家教,光大班级精神。班级精神就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9.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首先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笔者从班级精神的提出、内化、延伸、成效四个方面阐述了班级精神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勇 《班主任》2013,(4):21-21
班歌是班级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充分地表达和传播班级精神、班级价值观、班级个性等班级文化的核心要素。那么,怎样用班歌传播班级精神呢?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作为信仰;一个企业需要有企业精神焕发活力;同样,一个班级也需要有班级精神使其和谐发展、永葆活力。这里所谓的"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学习及生活交往过程中形成的被班级内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同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往往得益于其独特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集中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价值取向等内  相似文献   

12.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它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和班级制度文化等。其中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有巨大的引领人、凝聚人、激励人和教育人的功能。在新课程视野下,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充分发挥班级精神文化这个重要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程小英 《广西教育》2014,(25):52-52
正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能够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学生感受到归宿感和自豪感。因此,班主任要积极打造班级精神文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一、开展实践活动,营造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氛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一个班级要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离不开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这是因为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能够使师生心情愉悦,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多  相似文献   

14.
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奋斗的目标。一个班级,必须根据班级成员的年龄阶段、性别结构、思想状态,培育出符合本班级成员的班级精神,规范、指引该班级成员的行为,成为该班级成员的行动指南,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团结一致,不断克服困难,形成一个顽强拼搏、文明礼让的班风。班级精神可以很远大,也可以很具体,但必须结合实际,目标清晰,讲究方式方法,循序渐进。作者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阐述培育班级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主要通过班级舆论、班级目标、班名、班歌、班级口号、班训等来呈现。它影响、制约、规范着每个学生的行为,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应重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以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来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16.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灵魂,也是班级健康发展的保障。班级文化体现一个班级班貌,是班级意愿,班级形象,是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物质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助推器。因此,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宿舍文化入手,以生为本,增强学生的班级主人意识,增强辅导员的班级文化建设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超 《教书育人》2014,(7):75-75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而班主任作为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的核心人物,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须抓好以下“三种文化”的建设:健康的精神文化,和谐的教室文化,独特的制度文化。 一、构建健康的精神文化 精神引领是营造班级文化的核心。班级精神的表述可以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内容是激励全班成员,发挥自觉性与主体性,明确责任感,改变学生的精神品质,再由精神落实到行动上来。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为和谐社会的创造者,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公共精神的培育是全社会公共精神培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在班级建设中,从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师生关系建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公共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小集体,班级文化是这个小集体的灵魂。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建立好了班级文化,学生才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