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倩 《考试周刊》2013,(96):14-14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对童年的关注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作家在运用儿童纯洁的心灵和敏锐的直觉关注社会,作品中不自觉地带有童话模式。文章以他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作为案例具体解析这种模式包含的两方面内容,即由悲到喜的童话结构和天真烂漫无忧的童话叙述视角。  相似文献   

2.
《霓裳艳》传奇是我国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许之衡现存唯一一部传奇剧本,其戏剧结构、语言特色、审美追求等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观,对当时及后世词曲学和戏剧学研究产生有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影《色·戒》自上映伊始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一度构成了华语世界的文化奇观。张爱玲在叙述中表现出了对于女主人公王佳芝的极度偏爱,并通过叙述视角与叙述时间,帮助展现王佳芝作为女性的生存困境。李安则通过对叙述模式的改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张爱玲原著中的女性视角,完成了对于电影中每个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互文性角度对名导塔西姆.辛的《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进行解读,其电影在参照了格林版《白雪公主》的文本主线的同时,在角色和人物关系的塑造上进行派生、超越。该电影对童话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诠释,丰富了童话的寓意,故事映照出现代社会的人物特点。  相似文献   

5.
明末高奭辑录的《艳雪斋诗评》一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晚明时期诗坛的一种论诗倾向,具有诗学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四库全书总目》对此书的评价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并没有全面客观地反映该书的真实风貌。笔者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重新对该书做出了审视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叶宪祖于天启六年(1626)迁工部主事后,旋即升为该部郎中,晋升时限当在天启六年十月到七年八月之间。黄宗羲《改葬墓志铭》和《明史》的相关记载均不误,只是因为其中省略了一段事实过程。宪祖起复年份在崇祯元年,而他任南京刑部之职则应在崇祯三年(1630),且所任为刑部主事一职,而非“部郎”或“侍郎”。《明诗综》等对之未加考究,以致以讹传讹。应当结合《四艳记》的结构形式,以“南曲十一折(出)”的标准来确定其剧类。该剧内部结构明显呈现“块状”。将《四艳记》定为杂剧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格林童话》中部分作品的令人惊异、超越性的宗教世界,显示了神圣的超自然的力量;一些童话超越了有限的狭隘的视角,为人类在神性的高度对人的精神和人性进行审视提供了可能;《格林童话》中的宗教童话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明确的界限中,为儿童提供了终极价值的关怀。《格林童话》中的宗教世界植根于西方特殊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的认同,使《格林童话》超越了德意志民族,走向西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叙述视角的成熟,是现代小说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鲁迅小说《呐喊》、《徨》中有五种叙述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叙述和第三人称旁观者叙述及第三人称人物有限视角叙述。因而《呐喊》、《徨》比之古典小说更利于传递作者的情感信息和认知信息,具有与古典小说完全不同的现代性质。从叙述视角角度来看,《呐喊》、《徨》的风格特征除了长期以来公认的"深沉幽默"外,还应加上"迸发"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9.
改编自童话《睡美人》的电影《沉睡的魔咒》很好的诠释了女性主义,展现了女性主义的女性观、爱情观、救赎观和自然观,反映了当代女权主义对传统父权制世界观的反抗,颂扬了人和自然相融、女性自爱自强、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上世纪50年代的小说作品《半生缘》与同时期风靡美国的好莱坞歌舞片《学生王子》在有关爱情的叙事上表现出同一情节类型的叙事特点:两个故事在整体脉络、关键角色和结局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叙述了真心相爱的男女因某些原因未能真正走到一起或是结为夫妻的错过式恋情。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分别从"故事层"和"话语层"两方面,结合电影和小说叙事,对中外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在"共同模式下的变异",以期给"张学"研究注入新的血液,带来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11.
高雅玮 《考试周刊》2012,(94):15-16
安徒生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闻名世界,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还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等。其创作的童话被称为“安徒生童话”,它们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散发着熠熠光辉照耀着每个孩子的纯真心灵。文章着重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系统体现和阐述儿童文学翻译有别于其他文体翻译的独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药神》《辩护人》作为两部反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电影作品,在电影形式与电影文本内容上具有较明显的互文性。文章采用互文性相关理论视角和方法,分析了两部作品的取材、叙述风格、人物塑造和现实意义,以求探寻它们在各自创作中把握题材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具体电影文本的审美价值、艺术追求,理解其在相关电影文本网络中的独特价值和创造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怪物史瑞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动画片,并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功。它的成功要诀在于它的鲜明特色——颠覆性;颠覆性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主要特征。《怪物史瑞克》几乎颠覆了我们对传统童话的所有认识与期待,它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叙事模式、传统童话的角色类型、传统童话的爱情模式以及传统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怪物史瑞克》开创了后现代主义童话的新时代,为童话的创作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诗经·卫风·氓》叙述了女主人公"我"追求自由恋爱自主婚姻终遭遗弃的悲剧故事。作者的主观目的在于"情鉴",客观上塑造了痴情女子"我"的动人形象,并且构建了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唐传奇名篇《莺莺传》和《霍小玉传》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悲剧模式,并加入了丰富的时代色彩,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霍小玉两位女性形象。《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传统题材"始乱终弃"的悲剧模式的先声。  相似文献   

15.
孙亚男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03-104,11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香玉》一文中创造出"一妻一友"的双美模式,试以此为立足点,从其对"双美一夫"传统模式的继承与创新、两个世界的对立、"双美"中的男权印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时代不同,经历不同的萧红与王安忆在《呼兰河传》与《上种红菱下种藕》中表现出极为相似的叙事策略,如叙事视角、叙事内容以及叙事结构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两位女作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于"中国小城"——"呼兰河城"与"华舍小镇",其中也不免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时期女性对平凡生活的不一样的感受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安徒生这个响亮的名字是人人皆知。他直接从现实生活的宝藏中选材,并通过其充满灵性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打造出一篇篇真正能触及读者“灵魂”的童话力作,为后世矗立起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直是我所关注的。小学生对于《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名篇佳作是耳熟能详。因此,“走近名家,诵读经典”课外阅读指导我就从《安徒生童话》入手,从《卖火柴的小女孩》谈起。  相似文献   

18.
《安徒生童话集》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集,它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深受成人读者喜爱。《安徒生童话》的魅力在以下两方面:在思想内涵上,《安徒生童话集》表现了安徒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同时强烈的悲剧意识贯穿其中,童话对黑暗成人世界的无情揭露更加深其思想内涵;在艺术特色上,《安徒生童话集》充满神奇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吴天芸 《海外英语》2012,(3):212-213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其两部电影哲学专著《电影I:运动——影像》与《电影II:时间——影像》中对电影符号论提出了飞跃的观点,并以后结构主义生成的美学,为我们对电影的事件、时空关系的研究提升了平台。堪称概念创造大师的德勒兹,融入其"生成美学"的哲学思维,对蒙太奇手法的作用给出了别样的诠释。群像电影《通天塔》片名取自《圣经》,以多个故事的同时叙述,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导演伊纳里多对蒙太奇的巧妙运用,完美地将叙事嵌入时间的延绵。该文欲结合德勒兹的哲学观与电影美学,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索《通天塔》为观众提供的饕餮盛宴背后的哲学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阿占  张佐娟 《文教资料》2011,(32):23-24
电影《罗生门》主体改编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小说用一种近似于意识流的手法写作而成,叙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凶杀案,用主角的非常主观的视角去揣测当事人的心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非常成功。黑泽明用了四种手法讲述了一个杀人的故事,这样就很完整地将小说中的"意识流"的妙处展现了出来。改编后的故事,其电影元素受到了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