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两课”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如何加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及创新素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总结如下: 一、学生心理素质 在节奏快、竞争强、变化多的现代社会。面对升学不顺,经济拮据,学业受挫,人际是非,家庭变故,就业艰难等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不能适应环境而形成恐惧心理;由于认识偏差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学业不顺而产生厌学心理;由于面临考试而形成焦虑心理;由于自我评价偏差而形成自卑或自负心理;还有只能赢不能输的好胜心理,多疑心理、虚荣心理、嫉妒心理…  相似文献   

2.
教师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社会认知又称教师的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教师同行颁导等的交往接触中,对其心理和行为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认知者──教师、认知对象──学生及家长、教师同行、学校领导等、认知情境──学校教育情境三部分构成,这三方面的因素交互作用,复杂多变,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教师的社会认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给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分析认识教师的社会认知偏差,对防止和克服教师因认知偏差产生行为偏差有积极的作用,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工作…  相似文献   

3.
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的偏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倾向。我校曾对本校330名学生家长作了一次家庭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现就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成喜 《甘肃教育》2010,(17):36-36
在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生对膳食知识的欠缺,营养意识淡薄,同时家长的饮食观念陈旧,对学生的饮食不够重视,社会和学校也缺少必要的指导与引导,再加上各种小食品的引诱,使一些学生出现了根据自己的喜好而盲目饮食的现象。表现为:不重视早餐;挑食、偏食、爱吃甜食;主食加零食无节制取食;主食单一又无副食;贪图口味吃零食吃个没完,影响正餐等。其结果是:有的学生面黄肌瘦,有的学生成为“小胖墩”。  相似文献   

5.
分析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良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有的学生自我认识出现偏差,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缺乏从直观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产生了逆反心理。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一、发现长处,引发自信,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是各不相同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基础没打好,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易产生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师生由于心理挫折而导致的心理问题量多面广,防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深入分析多元化的相互碰撞、负性事件的逆向影响、教育观念偏差、教育方法不当、家教观念陈旧、家庭变故等客观因素,以及中师生理想与现实的错位、能力与期望的矛盾、个性发展与制度约束的冲突等主观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要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开展心理辅导,防治不良心理产生;教师要提高认识规范教育行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作好抗挫准备;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化解心理矛盾;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渲泄,维持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7.
<正>一、原因分析青少年心理危机产生的因素涵盖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学校诸多方面。社会的发展使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家长的过度焦虑、管教缺失以及错误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伤害;网络、电视等社会传媒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种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使青少年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小学生的主要群体是独生子女,孩子被过分照顾、溺爱和娇惯,不少学生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使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偏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路的存在偏差;学生中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学生个人性格的偏差。此外,社会上开始流行物质至上、贪图享受的思潮。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邵建国(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乡双码小学)由于受社会诸多负面因素的侵扰,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代小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自我中心”意识膨胀,专横、固执;有的自卑;有的依赖性强;有的自私,逆反心理增长,对于有这...  相似文献   

10.
一、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  相似文献   

11.
哭是孩子发泄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哭会上火,对孩子百依百顺,滋长了孩子的任性;有的家长干脆厉声呵斥让孩子突然终止哭泣,这样压制了孩子情感的表达,使他们的情感不能充分发泄,心理不能健康成长。怎么对待孩子的哭呢?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学生的言地和学习质量。在教师身上的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家长心理的健康至多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只一个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可以得到其他心理健康家长的促进或补偿性影响。而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心理如有缺陷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发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某种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影响的烙印。为此,我们认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学生心理,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失衡发展。所以,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教育产生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具体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的形成,还有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构成其心理健康的直接动力。社会和学校是外因,是条件,教师本人则是内因,是根据,二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依据,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的后进生研究表明 ,造成后进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有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 ,有的是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因素。后进生中广泛存在的认知障碍、情意障碍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教育者需认清影响他们进步的障碍心理 ,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促使后进生不断进步。一、后进生的障碍心理1 畏惧心理调查发现 ,这种心理较多存在于低年级和程度较轻的后进生中。个别教育者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极不平等的位置 ,居高临下 ,对后进学生多以训话的口气交谈 ,动辄以叫家长、体罚、变向体罚等简单方式作为首选教育手段 ,结果在后进生的心灵上投下了…  相似文献   

14.
心理不健康我们通常称心理异常或心理偏差。新千年来 ,媒体不断地传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异常的消息。心理异常现象已经从个别向群体蔓延 ,并发展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 ,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种势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势必对家庭的安全、社会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 ,青少年学生心理异常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家长、教师的高度重视。  造成青少年学生心理异常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并且这几种因素往往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青少年。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15.
聋儿因听力损伤往往会造成语言发展迟缓、思维水平低,易冲动、脾气倔强、社会适应性差等心理障碍.比如:有的聋儿喜欢打架,攻击性行为较多;有的聋儿易暴躁,动辄大发脾气;有的聋儿孤独和畏缩;有的聋儿紧张、过度焦虑等。这都需要家长给予良好的心理治疗,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变不适应的行为和态度.使他们能顺利地参与和接受早期康复教育,能同其他正常幼儿一样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教育心理及社会心理理论分析大学公外四、六级考试及大班授课对教育水平落后地区学生的消极影响:四、六级考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会增加学习者的衰减性焦虑,降低自我效能感,通过过度理由效应使动机外化;大班授课因社会作用力分散导致个人所受教学影响减弱,也因难以密切师生关系不能激发学习热情,又因不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需要而使学习满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新焦点。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知识贫乏、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生理发展较快、心理发展缓慢等问题,形成了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心理现象”。一、中小学生“心理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尚未进入课堂;在中学,除上海等先进地区近几年开设课程之外,至今国家仍没有统一的课程规定与教材,学生不可能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之俱来的心理偏差就在意料之中。二是家庭过分溺爱或缺少关怀,学校关爱不够,奖惩不当…  相似文献   

18.
冷元卿 《农村教育》2002,(11):29-29
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一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家长急功近利,过早地把孩子拉入市场打工;二是有的家长长期从事经营活动,对孩子上学问得少,管得松,甚至抱有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三是现阶段教材中部分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感到难学;四是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素质不高,教法不力,只知对学生满堂硬灌,不看接受教育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张守智 《教书育人》2001,(11):35-35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让人担忧的。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占10-15%。这不包括一般的心理偏差。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下,学生因与老师和家长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或走向犯罪的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为什么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如此低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提高其心理素质,对此家长、学校、教育应该共同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由儿童步入成人的过度时期,也是一个人的世界现形成的阶段,是文化知识获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的发展经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生理成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学生,既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发展,又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