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书不仅可以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我们智慧、在我们孤独时给我们安慰,而且还可以丰富我们单调的生活。每一本书都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每当我们开始读书,我们的头脑就会充实许多。相遇:把书握到温暖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听妈妈说,小时候,我每次看到书,都会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指着书上美丽的图画,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得可开心了。妈妈也喜欢给我讲故事,我与书,就在这时相遇了。上了小学,我能自己读书了,善良的白雪公  相似文献   

2.
韩艳 《当代学生》2012,(Z2):128
为期一周的语文周落下了帷幕,给我们留下太多的不舍与憧憬……作文竞赛中,我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倾诉自己对"读书、智慧"的理解与认识。我手写我心,或许我们的文笔还是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读书是教师的终身备课。教师在读书中"与世界对话,和名师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从而在读书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育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价值。2009年,我们继续推出"读书"专栏,向读者介绍最新的教育书讯,刊发读者精彩的读后感,欢迎读者以书评或读后感的形式与我们分享好书,将您喜欢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相似文献   

4.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曾说,余以为然。读书,心灵的羽翼。或清新的,或激昂的文字给我们以心灵的慰藉;或婉约,或豪放的文笔给我们以灵魂的洗濯;或真挚,或难舍的情感给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时候,不懂得什么是梦想,也不知道梦想有什么用,只是当时在村小上学的时候,老师时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认真读书,以后就可以穿皮鞋而不是穿胶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谁要能够穿皮鞋,那是当时非常"有钱"的象征。于是乎,老师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要当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等那么远的理想,也不知道梦想为何物。  相似文献   

6.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曾留下了自己宝贵的读书方法以示后人。鲁迅有"跳读法",老舍有"印象法",华罗庚有"厚薄法",爱因斯坦有"总、分、合三步法"。名人的读书方法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我认为,名人的读书方法未必就适合自己。因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差异,性格的出入,都会影响到读书方法。个人觉得,读书最重要的还是专心致志,沉思其中。所以为了做到自己读书时心无杂念,我便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专心度,提高自己的读书效率。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方面,我读书时手中必定要拿一支笔,边读边思考,有时有了一点不同的观点,便及时地写在书的旁边;另一方面,当自己心思  相似文献   

7.
正陶行知先生说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的语文教育要非常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更要让学生爱上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朋友,让阅读伴随他们生命的始终。实施"开放阅读"以来,我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所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慢慢地爱上读书。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读书不神圣     
史峰 《生活教育》2011,(11):60-61
小的时候,被老师安排去参加学校里的一次演讲比赛,题目是:努力读书,报效祖国。演讲稿是老师给写好的,我"带着感情"背诵一遍就成。至今还记得稿子的大概内容:有的人说为了自己的前程好好读书,有的人说为了父母的期望好好读书,我却说为了报效祖国而努力读书……因为有了这次演讲比赛的经历,所以我把读书一直视为非常神圣的事情,我也常常因了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觉心高气傲,觉得自己是个"神圣"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教师,读书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能体会这"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感受这一神圣职业带来的崇高使命,读书,能让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前一段时间的疏于读书,让自己有了下笔局促、口中语涩、面目可憎的感觉,真不能不读书。不断地读书学习,借助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才会发现平时自己对很多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运用依然是浅薄无知的,完善与修正后,才有可能开始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是福""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用阅读拯救自己"……透过这些温馨、质朴的话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慈祥智者。他曾说,做教师要做明师,明白地做人、做事。他也一直走在成为"明师"的路上,不断地鞭策自己。  相似文献   

12.
<正>同学们好:我接到一封学生来信,他自称"可怜的农村屌丝",讨论的问题很大:知识能改变命运吗?说自己"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控制感",怀疑读书学习"这条路真的可以兑现出什么吗"?我在给他的回信中说,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一个太大的命题,因为大,就显得笼统甚至空洞。与其说"知识改变命运",莫如说"知识改变我们对命运的态度"。比如你说"怀疑读书上学的意义",这种怀疑的态度,恰恰是读书上学后获取的。读书与思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其实,读书还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地读书,读完后没有任何印象,那书就白读了。所以每读完一本书,我们都要写下自己读书后的感悟,才能让每一  相似文献   

14.
颜彦 《安徽教育》2010,(11):48-48
<正>著名摄影师解海龙的那张《我要读书》的照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一张黑白照片,片中一位小姑娘手拿铅笔,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前方……解海龙自己评价说,这张照片,无需任何语言,就能从"大眼睛"里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是的,透过那双大眼睛,我们可以读出那个小姑娘渴望读书,渴望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渴望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张照片也使我深受启发:我们老师也有一双眼睛,老师给学生上课时不单单靠语言,也不是靠一本书、一支粉笔或靠多媒体就够了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借助于眼神,完成教学任务,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具体地说,教师利用好眼神有三大好处:  相似文献   

15.
品读     
<正>那些天生会读书的人是命,但我们这些不太会读书和考试的人却未必没有我们的运气,只要我们坚持做我们喜欢的事,并努力把它做好、做完美!今年高考成绩公布后,阿里巴巴创始人、著名企业家马云给高考失意的考生写了一封信,以自己两次高考落榜的经历,启发落榜考生"高考失败不是世界末日",关键是要坚持梦想,不放弃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其实只是沧海一粟,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读书,而且要博览群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但是去年《现代教育报》的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0%的教师爱读纸质书籍,3%的教师上课后从来不读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有效指导学生读书,将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与好书交朋友的。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都是以"给学生读书"拉开我们班读书"工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刘玉 《辅导员》2012,(Z2):52-53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善辩。善于做一个书海的导航人,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责。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书呢?一、培养阅读兴趣布鲁纳说过:"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激发兴趣,是让他们热爱读书的重要前提。(一)文学知识抢答(以文学小组为单位,给胜利组奖励)。答出的同学有一种成功感、自豪感,答不出的同学在激励机制的促动下认识到了自己阅读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秦秋萍 《家教世界》2013,(8):283-284
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是对读万卷书的解释。让自己的所学能增长见识,在生活中体现的同时也能理论结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是对行万里路解释。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还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把"读书"与"行路"做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座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今天,教师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沉心静气地思考,因为只有自己的思考,才能成为人生的法宝;只有自己的信念才能转化为人生的实践;只有自己的体认与觉醒,才能身体力行……今天,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这问题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而言,就如同我们追问今天我们为什么吃饭,今天我们为什么呼吸一样的荒谬。然而,在现实的尘埃与功利的遮蔽之下,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