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宝瑞 《围棋天地》2006,(12):74-74
2006年第10期《围棋天地》上登载了张燕先生的文章《青海藏族围棋》,读之颇感兴趣。从文章的描述可知,藏族围棋与中国古代围棋有亲缘关系,“密芒”应当是研究古代围棋的活化石。因此对青海藏族围棋的发掘整理应该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围棋工作者还是文化艺术研究学者、专家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何云波 《围棋天地》2013,(1):100-106
中国围棋已历经两千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班固在《弈旨》中论弈:“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把围棋与天道、地道、人道联系在一起,围棋也就不再仅仅是一种竞技性游戏,而具有了思想史、文化史的意义。中国围棋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也存在着种种的问题。本文借“中国围棋思想史”研究课题,首先回顾一下中国围棋史的研究状况,总结其成败得失,也希望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早在先秦史官撰写的《世本》中就有了“尧造围棋”的记载,自上古迄两汉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围棋活动在曲折中发展,有了等级制度的萌芽。被后世目为棋道鼻祖的战国人弈秋,在《孟子·离娄》篇中被称为“通国之善  相似文献   

4.
怀念岁月     
燕来 《围棋天地》2005,(14):67-67
认识围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聂卫平和曹大元在宁夏银川进行“新体育杯”比赛的现场。那时不懂围棋,看围棋是想看看聂卫平长什么样。这一看,不仅认识了围棋,也知道了还有《围棋天地》这本杂志。我手上的第一本《围棋天地》是在大学图书馆得到的,准确的说是偷的。人生有很多缘,这可能也是一种缘吧。  相似文献   

5.
鄢宇 《围棋天地》2006,(12):75-75
今年《围棋天地》第5、第7和第9期上,先后发表了江志鑫先生和陈祖源先生关于围棋起源尤其是“黑先白先”的争论文章,形成了《天地》创刊以来少见的争鸣,十分有趣。对此我有些个人愚见,也想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6.
王华 《围棋天地》2007,(23):94-95
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曾写道:“围棋有手谈、坐隐之目。颇为雅戏……”。 市井“手谈”生出“笑谈”,百姓“雅戏”也有“雅人”。取其一二,稍作描摹,遂写成棋人棋事二则。  相似文献   

7.
围棋有诸多雅称,而最有名的莫过于“坐隐”和“手谈”。尤其是“手谈”一说,至今还为人们所乐道。“坐隐”和“手谈”,典出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巧艺篇》日:“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王中郎就是王坦之,字文度,东晋简文帝时,他先后担任侍中、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因为曾经兼任过北中郎将,所以人称他为王中郎。支公,即支遁,东晋著名僧人。字道林,世称“支公”或“林公”。俗姓关,东晋陈留(今河南开封市南)人。他与王坦之是同时人。这些都是棋迷朋友们很熟悉的围棋掌故了。  相似文献   

8.
何谓枯棋     
刘志兵 《围棋天地》2006,(17):73-73
《围棋天地》13期《枯棋与势棋》有关枯棋的说法似乎不妥。“枯棋”一词最早出现于三国吴韦曜所著《博弈论》。当时的吴国,棋风颇盛,如《博弈论》所述:“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奉吴太子孙和之命,韦曜写下这篇名文,以贬斥博弈之玩物丧志。“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很能说明韦曜对围棋的定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儒家功利主义思想。韦曜所说枯棋中的“枯”,不能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劼 《围棋天地》2013,(11):98-100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棋经十三篇》曰:“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围棋本与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邮经典的著作都提到了“奇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围棋作为中国古老文化的形态显现,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内涵,在纹枰纵横的黑白世界里,包孕了中国智慧的基因和复制着中国文化的密码。汉代马融在《弈旨》中说其“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王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览其得失,古今略备。”南齐文人沈约说“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元代的虞集则以为:“世道之升降,人事之盛衰,莫不寓是。”清代诗人尤侗更盛赞道:“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一史”。可见,围棋文化确乎是一  相似文献   

11.
品“弈”     
弈,造字者专为围棋造的字,妙极! 专为围棋造的?有根据吗?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弈,围棋也。”《新华字典》说,弈只有两个解释:1,古代称围棋;2,下棋。意思就是,作为名词,弈指围棋;作为动词,弈指下围棋,都只与围棋有关,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意思。当然,你有无穷大的权利嘲笑,这样的理解“不会举一反三,很不与时俱进”,然而,我有近乎零的义务替造字者说一句“可爱的实话”:问那个年代,象棋、军棋、跳棋——“是何东东”?  相似文献   

12.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4,(24):31-33
围棋界是一个不大的江湖,20年不过一箭之远,这片不大的江湖与不长的岁月连在一起,就串成了一段充实的围棋史。20年来,《围棋天地》是默默谱写这段胜负春秋的一支笔。从1985年围棋爱好者案头陌生的创刊号,到刚刚出版的本期杂志,20年斗转星移,《围棋天地》成为千百万棋迷的挚友。通过这个窗口,看我们所面对的世界,看为围棋倾倒的众生,一切似隔世,一切又似在眼前。在本刊迈上20年的最后一个台阶之际,我们有一种行过之后追忆往昔的冲动。谨以此文从《围棋天地》的窗口眺望历史,重读过去曾经的头条、沧桑的光影以及那些朴实抑或激扬的文字……  相似文献   

13.
皇帝飞棋     
《围棋天地》2013,(7):108-108
《弈人传》是成书于民国初年的一部煌煌巨著,将自上古至清末著名围棋人的事迹、著作编为一册,有着汇聚资料、独成一家的重要意义。在署名上,《弈人传》由“黄俊编撰,李行之点校”。致力于围棋史的前辈贤达完全以个人之力做成了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着实令人钦佩。但或许正是因为个人之力,书中难免出现一些费解之处。  相似文献   

14.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5.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16.
程晓流 《围棋天地》2001,(11):66-66
第3届“十强战” 由中国国际信托公司、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和《围棋天地》杂志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围棋“十强战”于1989年10月5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届“十强战”的十位棋手人选仍导由《围棋天地》杂志发出选票,并由全国围棋爱好者自由投票选举产生。选票的计分方法与上一届相同。  相似文献   

17.
周影 《围棋天地》2001,(6):40-41
六集电视传记片《围棋人生》在央视播出之后,受到好评如潮,很多观众反映《围棋人生》拍出了老聂的“神韵”、老聂的内心世界,片中很多资料非常珍贵,很多镜头十分耐人寻味,堪称传记片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黔仁 《围棋天地》2001,(5):39-39
我国明、清围棋数子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有还“棋块头”的规定,即终局时活棋块多的一方面向少的一方还子,多一块还一子,以此类推。据已故棋史家赵之云先生考证。此法源于唐、宋围棋的“填空法”。唐、宋“填空法”在终局计算胜负时,黑白双方活棋的基本“空位”(俗称两眼)均不算“地”。赵先生亦认为,现今日本的“数目法”脱胎于我国唐、宋的“填空法”。(请参考赵先生“中国围棋胜负计算法及其演变”载《围棋天地》1999年2、3、4期)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7,(23):1
近日,由凤凰国旅、法国围棋协会、法国旅游局、法国航空公司、《围棋天地》杂志联合组织的赴法国围棋交流旅游团,在北京“天地间围棋会所”举行招募仪式。据悉,此次是法国围棋协会首次向中国围棋选手及爱好者发出邀请,并希望有更多的以围棋为主题的旅游团体赴法交流。  相似文献   

20.
解释围棋     
《围棋天地》2006,(7):17-17
今年《围棋天地》第1期的封面,有这样一些元素:黑白棋子、《孙子兵法》、竹简。摄影师的构思大概是要传达围棋的古老与自然,或许还有某种与战争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