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力"原点"高山族人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内,但与祖国大陆有着深厚的渊源。高山族最早形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少数民族分支古越人,后来由于历史原因长期在台湾岛内居住生活而演变为现在地域特色明显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高山族发展到清代,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原因在于岛内汉人增多和中原先进农具、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高山族人民也具有中华民族伟大品格之一的斗争精神,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在历史上一直坚决反对外来侵略,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高山族,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岛山地及其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高山族属南岛语…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只知道在全国 56个民族中间有一个高山族 ,他们大概有 4 0万人 ,只分布于台湾一省 ,其实我们对这个高山族的历史和现况还不够了解。首先 ,称他们为“高山族”是不准确的。因为 :一、他们并非一族 ,大致可以分为高山九族 ,平埔十族 ,一共就有 19个族。二、他们并非全住高山 ,其中大部分人都住在平原上。其次 ,“高山”这个族名来源于日本 ,早在 1593年 ,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的文书中就称台湾为“高山国” ,后又改称“高砂国”。 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 ,定名为高山族 ,划定居住区 ,不由行政部门管理 ,而由警察管理 ,实行歧视政策。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高山族除大陆上的福建省有少量的分布外(1990年约有2900人).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目前大约有40多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2%,是台湾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东部沿海和东南部的岛屿上。  相似文献   

4.
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山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山族教育问题,在台湾各历史时期治理者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台湾高山族及其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了台湾光复之前高山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归纳其内容并做出简要评析。这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台湾少数民族及其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也是一个风景秀丽、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在这个宝岛上居住着一千七百多万人,其中高山族约有四十万人左右。高山族是我国台湾最早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台湾本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平原以及兰屿等地。高山族因居地和语言的不同,内部有不同的称呼,如“泰雅”(又作“泰耶尔”、“太野罗”等)、“阿美” (又作“阿眉斯”、“阿眉”等)、“排湾”(又作“百宛”、“派宛”等)、“赛夏”(又作“萨斯特”)、“布农”(又作“布嫩”)等。高山族这个名称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祖国大陆人民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沿用高山族名称。清代的文献记载,常把高山族分为“生番”和“熟番”。“熟番”多居住平原地带,又叫“平浦番”;“生番”多住山中,又叫“高山番”。他们都以“社”为单位,社有大社、小社之分。大社实际上就是部  相似文献   

6.
言兼 《神州学人》2002,(5):40-40
祖国宝岛台湾,林苍土沃,物产丰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离的一员,高山族世代生息于此,并在台湾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祖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也均有分布。据文献记载,高山族的祖先是百越中闽越的一部分。三国时称“山夷”,隋代称“流求土人”,唐代以后有马来人和其他民  相似文献   

7.
继"矮黑人"之后,台湾的原始住民是高山族,他们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高山族在明清时代,一直被称为"番族".他们分"生番"与"熟番"两种.前者是有猎首习俗,后者是没有猎首的.但现在多是汉化,忘了母语,所以都是熟番.如日月潭的邵族,在日据时期已归化不再猎首了,故称"化番",在户口簿上记载为"熟番".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9.
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是汉族对台湾土著人的称呼 ,因为他们半数以上住在高山地区。现有人口 40多万 ,主要居住在我国的台湾省 ,其余 3 0 0 0多人 ,散居在大陆的福建、浙江、上海、北京、武汉等地。高山族的来源 ,说法很多 ,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 :主要来自内地沿海一带的古越族 ,与来自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居民 ,相互融合发展而成。自汉族移居台湾后 ,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 :一部分定居平原 ,与汉族融合 ,称为平埔人 ;另一部分仍定居山区 ,至今仍保留着原住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 ,现在所说的高山族一般指这一部分少数民族 ,包括阿美族、泰雅族、…  相似文献   

10.
高山族是我国台湾省少数民族的统称,共约40余万人。依据语言与地域文化特征,除已基本汉化的平埔人之外,包括赛夏人、泰雅人、曹人、邵人、布农人、鲁凯人、排南人、卑南人、阿美人和雅美人等,支系繁多,语言纷歧,清代早有“番种各别,番语侏(亻离)”的说法。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远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高山族先民已移居台湾。高山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成员之一。高山族教育伴随历史的发展,经历了错综复杂的过程。17世纪中期以前,高山族处在掘棒农耕兼渔猎的原始社会阶段。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特别是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以后,  相似文献   

11.
台湾“国代”的选举颇有趣味,到了选举阶段,有些地方的山地同胞和“外省人”都豁出去进行活动,为了自身的利益,总是挖空心思找出理由压住对方。山地同胞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下趿的直至项坠、手镯等饰物都非常地体现出传统特色。还自称,他们是正宗的  相似文献   

12.
台湾位於我国东南部海上,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的金门、厦门相望,距大陆最近处只有一五○公里,它的总面积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附属岛屿,合计约有三万五千九百六十平方公里。台湾居民约八百万人,除当地少数民族高山族约十四、五万人以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都是福建广东两省的移民,他们所用的语言,多半是闽  相似文献   

13.
台湾高山族     
台湾是中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先住民族是高山族,他们是祖国55个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成员之一。据考证,高山族的祖先是来自祖国大陆沿海一带的古越人的一支,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劳动生息在这个美丽富饶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和风景名胜李克永/山东莒南相沟中学中国人民银行1980年发行的新版人民币,1角至10元的正面分别为两个少数民族人物像,1元到100元的背面分别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一、正面的少数民族1角左侧为高山族,右侧为满族,高山族人口0.3万(...  相似文献   

15.
五十二年前,即1930年10月27日,台湾雾社高山族同胞,以必死的决心,发动了一场震撼东方的武装起义。面对着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他们浴血战斗,宁死不屈。整个雾社地区的高山族人民,男女老少一千二百多人,几乎全部殉难,在台湾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归回祖国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光照千古的一页。高山族先烈们的英勇事绩,永远值得纪念,高山族同胞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值得全国人民学习。勤劳勇敢的高山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高山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筚路蓝褛,披荆斩棘,把台湾开拓、建设成美丽的宝  相似文献   

16.
大陆人民东渡台湾,开发台湾,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自秦汉以后,汉民族和高山族同胞就有了亲密的往来,特别是闽、粤两省人民徙居台湾的史实,文献屡有记载。他们在那里繁衍生息,与“土人(高山族——作者注)互婚交友,已不啻水乳交融矣”。①当时台湾的土著居民高山族,“无君长,无文字”,住的是荒山野岭,过的是采集、渔猎的生活,“耕无牛亦无农具”,②人口稀少,生产力很低,开发的范围极其狭小。到了明、清时代,封建  相似文献   

17.
袁辰霞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4):24-28,31
小米对于台湾高山族而言不仅是食物,更是"圣物",在社会生活、宗教祭仪、文化传承等各个层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小米文化进而发展成为台湾高山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分析了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及其具有的社会功能,对台湾高山族小米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山族     
<正>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台湾本岛的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部又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bēi)南人、曹和散居台湾各地、已基本汉化的平埔(pǔ)人之别。另有四千多人高山族是台湾最古老的民族,也可以说是土著民族。历史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考察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教育实践的大气候和小环境并把他在台湾的教育实践归纳为继续维护科举取士制度,创办西学堂以培养新式人才和对高山族人推行“汉化教育”三个方面。刘铭传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台湾近代化和高山族人民的抗日斗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中华民族大团结而努力工作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哈经雄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台湾问题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在我们中央民族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我们学校有56个民族的学生,大家都很高兴,认为讲话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强烈愿望;特别是高山族的同胞,他们对讲话的感受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