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的偏见,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对技能型人才的作用认识不够到位,致使部分中职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学校就低人一等,不光彩,没地位,家长对学生也不抱多大的希望,因而导致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在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成天担  相似文献   

3.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业有没有必要?家庭作业有作用吗?家庭作业太让学生反感了!而家长们虽然对家庭作业满怀希望,但对作业的形式、作业量的多寡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家庭作业应该有.但要适当,不管是质还是量。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幼儿礼仪礼貌教育这个话题,家长们的观点迥然不同。大多数家长认为,从小培养幼儿礼仪礼貌素质,使他们成为品德优秀的人,能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有的家长表示,过去只关心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没太在意这个问题。也有部分家长认为,从小对孩子进行礼仪礼貌教育,没必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听听几位家长的亲身感受和有关专家的高见,也许您会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中学老师经常会对学生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学习。但是,很多家长感到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力不从心,问题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少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一些孩子不是与父母没话讲,就是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对着干。而中学生也在抱怨,家长不理解他们,对他们的约束、限制太多,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他  相似文献   

7.
有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睡眠时间,而忽略了孩子的睡眠质量,致使孩子并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长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2009,(1):9-9
开心果姐姐:你好!我是一个五年级的女生,有一个问题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家长认为体育和玩没有区别?他们都说体育没有用,要把学习管好才是对的。你说我参加田径集训队是错的吗?烦恼的婷婷  相似文献   

9.
刘春利 《湖北教育》2006,(12):50-50
暑期快结束了,该上小学六年级的小磊还没收住玩心,假期作业进展缓慢,父母说了也不顶用。小磊的爸爸情急之下打了儿子,小磊果然收住了心。以上情景在中国的家庭颇为常见,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不听话,家长要打”合情合理。他们没有意识到,打孩子、偷看孩子日记等习惯性行为已经  相似文献   

10.
有些孩子经常性迟到的问题出在家长身上。这些学生的家长本身不觉得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认为仅仅迟到而已,又不是不到。而这些孩子的迟到原因不外乎就是:昨晚作业做晚了早上起不来、闹钟坏了、没调闹钟、吃早餐慢了……这些原因本身就是家长没重视,全是纵容,所以这些孩子也就不把迟到当一回事。倩倩最近常迟到。经过再三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有吃夜宵  相似文献   

11.
案例园园是一个颇有美术天赋的孩子。他自小喜欢画画,并常有作品获奖或发表,从中班到大班已有十多张儿童画见诸国内的报刊。有一次,该幼儿的家长收到一封来自一家刊物的批评信,希望他们不要把儿童画一稿多投。原来,园园有一张儿童画在两家刊物上几乎同时发表。其实家长仅投了一家,另一稿是幼儿园老师翻拍成照片后寄去的。家长和幼儿园没有通气。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  相似文献   

12.
"差点儿+没+VP"格式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羡余成分“没”产生的原因是语法化中的强化机制,羡余成分“没”出现在不可能或不希望出现的语义背景中,起到强调事情没有发生的作用。羡余成分“没”是一个焦点标记,强调了不希望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几乎发生而没有发生,其中“惋惜”“庆幸”不是“差点儿”格式本身的语义,是格式使用时的语境义。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某校一位家长和学校发生矛盾,导火索是这位家长的儿子没有参加该校的文艺表演。校方称事属偶然,家长则追根刨底,认为是因为儿子没参加学校的兴趣班,校方故意给"穿小鞋"。  相似文献   

14.
很多家长心里都有个没有完成的心愿,比如以前没有考上大学,以前没有进入体制内工作,以前没有当上工程师,以前读书考试成绩不好.等他们有了孩子后,他们往往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自己没有走完的路上继续前行,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己子女排斥的,也常被很多教育者劝导到,要让孩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家长强加自己的梦想给孩子.  相似文献   

15.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他们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大的作为,更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在一次家长期望值的调查中,找发现对孩子期望高的家长为数不少。想让孩子当这个“家”那个“家”的且不说,眼前上各种特长班的几乎占70%左右,英语、绘画、钢琴、电子琴、游泳、武术不一而  相似文献   

16.
前阵子家访时经常听见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不是偏食就是厌食,作为父母的他们对孩子威逼利诱,什么招式都用了,可孩子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家长们希望我能帮帮忙,没办法,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这个烫手山芋  相似文献   

17.
陪读老爹     
很多家长都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我没有“陪读”,没那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管好孩子学习几乎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过程可以重复,而大家都希望只看到一个结果,那就是成功。因此很多家长担忧、焦虑甚至手足无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面对当前家长的困惑,我想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我个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解,从学校教育者的角度,谈谈家长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管好他们的学习,做一个成功型家长。  相似文献   

19.
专家分析,高学历白领家长,由于其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所处的优越职位,他们很容易习惯于依赖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子女的期望更高。调查显示,61%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企业家和社会管理者等社会精英;38%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专业人士、公司白领等"社会精英",没有一位家长希望孩子成为普通劳动者。  相似文献   

20.
黄河清 《家庭教育》2008,(12):36-36
许多家长把自己、家庭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希望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这些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他们为子女全力以赴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甚至放弃工作做全职母亲。然而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投入精力并不是愈多愈好,家长如果认为自己投入的精力、时间与教育效果成正比,那就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