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2.
在2001年11月11日第13届中国山东"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上,有反伪斗士之称的中科院院士何祚庥作了一场幽默生动而又发人深省的反伪科学报告.  相似文献   

3.
科学和迷信是个不算新鲜的话题,这不由得使人想起这几年来产生的几位“反伪斗士”(都是科普界的“精英”)。因为有了一些政治资本,他们就恨不得把“反伪斗士”这几个字刻到脑门上,到处炫耀,捎带手兴风作浪干着铲除学术异己的勾当。于是“伪科学”帽子满天飞:蒋春暄数论、张颖清  相似文献   

4.
近年,“学术打假”或“反伪科学”愈演愈烈,有关的报道与打假文章不断见诸媒体,从因特网直到电视台。“打假卫士”中有个方舟子先生尤为突出,他手持美国绿卡不在美国操自己的正业,还乡专干“打假”,凭着从书本、洋“权威”学来的片面知识俨然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车轮已经隆隆驶进2005年。今天来评选20世纪最大的伪科学。正当其时。评选20世纪最大的伪科学,首要的一条是确定“伪科学”,绝不能把真科学误当成伪科学;然后是着眼于“最大”,即对众多伪科学从“量”上进行衡量,主要看三个方面:(1)经历时间的长短:(2)蒙骗民众的数量;(3)鼓吹者的社会、学术地位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界有一股“反伪”之风:许多富有原创和独创的,或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生发出来的,或从现有科学(常识)看来难以理解的理论或假说,一经提出就给扣上“伪科学”或“似伪科学”的帽子,打入冷宫,再也不可能获得立项、拨款和其他能够继续研究下去的条件。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情况,不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出创新性的成果。因为科学从来就是靠证伪向前发展的,从来没靠“反伪”向前发展过。  相似文献   

7.
宋正海先生等近150名学者提出修改《科普法》,废除“伪科学”提法的建议后,一些人从维护科学清誉的角度出发,认为废“伪”荒唐,而我们认为此事不但不荒唐,而是维护了科学精神和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社会上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水变油”、“信息茶”的神话和骗局终于被揭穿了,这是科学对伪科学的胜利,是科学对愚昧的胜利。在这场科学与伪科学的较量中,一些反伪科学的英雄和斗士受到了人们的赞扬和崇敬,反对伪科学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在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这种“假冒伪劣”之风,也刮到了知识界、学术界,其表现则更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人纷纷出来,手拿“伪科学”大帽到处乱敲:涌现出一批“反伪科学斗士”喝令天下,弄得学术界人人自危.道路以目。现就“伪科学”大帽问题谈我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学术争鸣该堂皇登场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的共识”不等于真理,更不是绝对真理。●科学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官方”与“民间”,两个积极性要比一个积极性好。●学术繁荣,要靠学术争鸣,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学术打假,绝非人人打得。近来有两件事吸引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一是《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8日刊发了一篇叫“光明对话”的访谈录,标题是《从丛福奎迷信看加强无神论宣传》(下称《对话》),被访主人公由光彩夺目的三帧头像照展示得一目了然:科学舞台上的明星人物龚育之与何祚庥先生,和近年脱颖而出的“反伪斗士”方舟子先生。其二是方舟子先生状告《探索与争鸣》“刊…  相似文献   

11.
伪科学事件作为负面性的具有社会争议性的科学议题,将其融入科学教育是一个相对新颖的话题。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随着科学教育目标的转变而凸显出来,在全面实现科学教育目标方面,认识分析已发生了的伪科学事件并将其利用起来融入科学教育是具有现实性意义的。阐述伪科学事件的教育价值取向问题以及伪科学事件融入科学教育的实施问题,科学教育对现实性问题有所意识并加以省思,会有助于实现伪科学事件融入科学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伪科学(pseudoscience)一词中"伪"(pseudo)的意思是:假的。识别假冒的东西最可靠的途径就是了解真东西,在本文中即是了解科学本身。了解科学并非简单的意味着了解科学数据,比如地球与太阳之  相似文献   

13.
科学真伪辩     
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宣扬各种超自然、超物质的神秘力量以及打着科学旗号的各类骗局。尽管他们打出的旗号十分时髦,但与真科学毫无关系,实质是一些非科学的陈年旧货。  相似文献   

14.
最近郝柏林院士在《科学》2002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伪科学与赝科学》的文章,他主张“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所谓“赝科学作品”进行“证实和排伪”,以便把它们从“真正的科学”殿堂中剔除出去。 在郝院士的心目中,科学是  相似文献   

15.
有关“废伪”之争已归于平淡,使我们能够开始冷静而深入的思考。其实就“伪科学”一词引发的科学界的种种现象和争论,怎一个“废伪”能解决得了。更深入的是人们把目光指向了科普界指导思想体系。这不得不提到迷信与科学。  相似文献   

16.
近来有关"废伪"的争论已归于平淡,我们也能够开始冷静而深入的思考问题.其实就"伪科学"一词引发的科学界的种种现象和讨论,怎一个"废伪"能解决得了,更深入的是人们把目光指向了科普界指导思想体系.这不得不提到迷信与科学.  相似文献   

17.
5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节目,播出了有关四川老中医陈建民绝食生存49天(以下姑且简称“超常生存”)一事的质疑-揭伪-答辩会,“反伪斗士”中的佼佼者司马南先生作为反伪一方的代表,莅会当众质疑、揭伪。这是破天荒第一次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举办的同类活动。可嘉,也可  相似文献   

18.
伪科学常常披着科学的外衣,甚至与近代科学的原理扯在一起,去唬那些知道一些但又并非真正了解的人,去行骗,使人上当受骗。怎样才能不受伪科学的欺骗呢?这要求我们在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去审视、鉴别。为帮助读者认识伪科学的欺骗性,本刊转载《世界科学》(1996.10)毕东海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郝柏林先生在2002年第二期《科学》杂志和一些报刊、网站上发表的《伪科学与赝科学》一文,用意可能是想纠正我国学术界存在的某些浮躁现象,净化学术环境,推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他没有弄清究竟什么是划分科学是非的标  相似文献   

20.
每年的3月15日号称“全国打假日”,这前后,商品打假是传媒的主题。但1998年3月,另一个领域的打假也成了热点话题,这就是——科学打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