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以凸显,而教师“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应怎样体现成了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巧妙应对他们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备课、讲课主要考虑的是"我怎么讲学生才听得懂".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改的环境下,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当好"引导者"的角色?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2011版《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苏科版教材以"生活和数学"、"活动及思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五个"一"(即"读一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可以通过抓住"兴趣点"、找准"切入点"、创设"探究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陈广东 《教书育人》2013,(10):35-36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媒介,是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的纽带。正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实现了教师面向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数学教学活动,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白祖勤 《广西教育》2013,(21):83-8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依据教学活动的状况和情势,迅速地做出判断,有效地跟进引导,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和谐统一,从而使课堂教学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迈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思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9.
唐凡 《考试周刊》2010,(54):101-1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因此,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胜欲旺"的个性特征,在提出问题上巧设"障碍"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面结合教学中的两个案例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可以通过抓住兴趣点、找准切入点、巧借错误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朱荣辉 《成才之路》2014,(29):48-4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注重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还应牢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又如何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呢?下面笔者以教学"分式"概念的得出过程为例来谈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开放的组织者、开明的引导者、平等的合作者。换句话说,教师要依据学生“学”和课堂组织教学活动的需要,引导学生经历  相似文献   

17.
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数学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教材,而更应注重用教材"教"。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利用好"读一读""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这五个教学环节,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挖掘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不仅凸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创新思维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空间;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下面结合笔者在教学中所闻所思,谈谈对课堂教学的2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