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翻译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际译学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只能算刚刚起步。如果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我国的女性翻译研究必须首先回顾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了解多元文化中女性翻译的叛逆性和差异性。然后才能探讨出中国女性翻译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现代湖南女性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上一种很有底蕴的文化现象,将湖南女性文学的发展与中国女性文化建设对接起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认为,湖南女性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要注重创新、强化本土意识、凸显女性文化特色和体现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创作面临着深刘的悖论。女性主义文化意在反抗男性文化.但种种原因使其文化反抗归于虚妄:女性文化面临着文化历史的苍白和身体欲望的陷阱,商业文化语境和图像化文化趋向对其文本的误读,相对主义文化语境对其内容的拆解,女性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缺陷等等.使女性文化在沉重的肉身和文化反抗之间的深刻悖论中迷失方向。  相似文献   

4.
周小俊 《教育》2011,(10):58-59
成语作为汉语词汇珍品、是文化语占中的“信息块”“活化石”,蕴藏着大量宝贵的女性文化素材。近年来,女性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研究广度与深度日渐拓展和深入,不足的是这些分类往往只是归纳与罗列,忽视了深入到文化内涵中作进一步分析。从文化角度研究成语,将会使成语研究拓展出一方全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化学》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中国当代社会,在审视中国女性社会的历史、镀亮民族文化精神和发掘本土化的女性文化资源的同时,对纷繁的当代社会及中国女性的文化处境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评判标准,使我们在对男权文化、商业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过程中,对当代女性文化的现实生存状态、未来发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坛,王充闾历史文化散文的地位、价值、特征已有定评。但是,在大量的研究文字中却少有从性别文化视角解读他的作品、研究渗透于其中的性别意识的。当然,这是一个很复杂也很微妙的问题。所以留下这种阅读空白,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王充间没有像文学史上某些男性作家那么集中地去写女性题材,探讨性别问题,其历史文化散文的性别意识比较隐蔽,文本表层也呈现一种自在的和自然的状态,没有刻意张扬性别文化审美倾向。但这不等于作家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中缺少性别文化视野,王充闾实际上是把性别问题、特别是女性问题视为历史问题和文化问题来审视和思考的,当他关注历史题材、建构新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已经自然地把女性问题放置其中。科学的历史文化观告诉我们,无论正写的大历史,还是作为人类精神史的文学史,如果缺少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叙述,那必将是不完整的、不真实的历史。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视野不可能置女性(性别)问题于不顾。相反,只要我们正视历史,就会发现正是一系列女性艺术形象构成了一部世界文学史,而创造名垂史册的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也自然因此成为彪炳史册的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7.
女性文化之所以不称妇女文化,是因为其建立在女性性别基础上,标示着这一文化与女性自然属性之间的密切联系。用性作基点来考察人类历史,可以打开围绕女性的“性”而形成的奇特文化扇面,了解女性文化实则是女权丧失、女性受压制的文化,透视出男性主宰的社会根源。女性的“性”不可改变但命运要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女性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并纷纷提出重新建构女性文化的种种设想。重建女性文化,关键在于确定女性文化正确的价值取向,而目前对此众说纷纭。认为女性文化是“家庭文化”、“性文化”、“反映部分文化女性创造活动”等等。我认为,建构崭新的中国女性文化,应从女性主体的需要出发,根据女性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要求,以及对女性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作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比较完整、科学的价值取向,并理清其中蕴含的几个层次。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主体,女性应当是女性文化的主体,女性文化亦必须是最大限度的体现女性主体价值的一种文化。女性文化主体价值的确立首先在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在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中,女性一贯是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这种文化浸润入女性骨髓的结果之一,就是女性从内心自觉地对自身在精神上的压抑与苛刻。方方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知识女性正是以“隐忍”和“坚忍”(儒家传统文化中公认的女性美德)的精神意志造成了自身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0.
历代中西方文学作品都曾将众多的女性形象作为特殊的审美观照对象,文章对女性形象表现物质属性的美学意义,所反映出的社会善恶观念和女性形象具有的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双重含义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纵观女性形象可以看出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对促进女权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研究中西方文学女性形象对于认识中西方文化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2.
男权阴影中的女性叙事与女性意识的自发萌醒是《紫罗兰》女性定位的内在本质,这一本质的确立,又与商业化以及时尚期刊的办刊主旨密切相关。而现代化背景下,以时尚期刊为载体的女性问题创作展示了独特的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文本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空间、生命意蕴的多元演进而体认着个性发展、价值选择、文化创造、灵魂彰显等诸多苑囿皆拥有了更为广袤久远的自由时空。故此,女性时尚作家依托近乎“自传体”的生花笔触大胆表白对女性躯体的渴望、欲求、冀盼且崇奉多向度地展拓女性个体的升腾意识、生存求索、品味异趣并致使女性文学演绎由叙写“我们”到描摹“我”的生命变迁并始终蕴藉着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4.
女作家徐坤以“僭越”和“内省”的不同笔致.从身份反思的角度,抒写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存在以及历史和现实重压下女性的身份危机。她以传统人文精神烛照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贫血”,以西方女性主义诊断现代女性社会存在的“失语”症状。徐坤的作品显示出其知识女性写作立场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女性休闲体育文化的建立和发展既面临传统伦理和性别意识的制约,又受制于女性个体社会角色的依赖性以及教育和自身观念的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前行的车轮总是发轫于先进文化的沃土,作为标识妇女发展维度的女性体育休闲也正是根植于世界领域内“女性主义”思想的逐步繁荣而走向主体的自觉。中国发展现代社会性别意识下的女性体育休闲文化必须坚持本土化的道路,构建价值多元的、有利于两性和谐发展的体育休闲文化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女性广告形象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角色是由一定的文化所认定的适合于男性和女性的行为系统。国内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性别角色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非参数的内容分析上,或是利用性别角色的观点对广告中刻板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进行定性讨论和分析。这些研究缺乏对广告受众者的研究,因而无法说明广告与受众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缺乏科学的实证研究,因而无法评估不同女性广告形象对营销传播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女性文化散文突破了当代女性散文长期被拘囿于一己生活琐事和人生常态的偏狭视野,冲破了女性散文惯常的小感触、小哲理式的审美规范,对女性散文长期以来甜媚无骨、轻飘俗丽习气作了彻底摒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柄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现代男性文本作为参照物,从女性自我重塑的方式和角度解读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旨在展示女性文本对"反贞节"女性形象的丰富以及对传统文化视角下女性形象定式的解构,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的逐步觉醒和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通过对日常礼仪、生活、游艺及生产等多方面女性习俗的描写和刻画,真实地展现了明代女性的社会处境和生活境况。这种对女性习俗的关注源于汤显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蕴和对时代风尚的敏锐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