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式英语(Chinglish)又称中国式英语,是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拼造出的不地道或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介语。文章以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汉式英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汉式英语在词汇层面、句子结构层面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汉式英语的产生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并提出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及在教学中导入英美国家文化的解决办法,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对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的负迁移现象。提出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英汉语言文化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英语段落结构,尽量避免汉语文章结构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3.
中西思维方式与大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的角度,分析了对中国学生英语议论文段落结构的负迁移现象。提出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英汉语言文化和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英语段落结构。尽量避免汉语文章结构对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对书本的感知力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对外语文章的阅读对国人来讲并不是那样水到渠成的,再加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国学生在英语文章阅读上面就会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影响,造成阅读和理解上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Kaplan认为亚洲学生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语言表达,中国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是螺旋迂回归纳式,而西方人的议论文写作是直线演绎的方式。论文采用回溯访谈方法,记录五个中国学生的写作过程。英语写作的思维方式受英语程度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东、西方议论文写作思维模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梁华 《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08-110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在于重视内敛、求同、和谐,而西方人则重视外倾、求异、开拓。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由于受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而出现种种语病或错误。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特点,克服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发展批判性思维,进行主客体思维转换。是提高中国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受汉语思维方式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式英文是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英汉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把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以帮助学生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8.
写作中克服中国式英语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式英语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作者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作者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的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两大障碍: (1) 不了解西方文化; (2) 汉语及其思维方式的影响, 因而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针对这两大障碍, 文章提出了克服办法: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和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符合系统。英语写作是英语言表达思维活动的一种方式,反映着西方所特有的语言结构模式和文化思维模式。但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普遍受到母语文化干扰,写作成绩仍处于低谷,本文将从词法、句法、语篇结构等方面分析英、汉语差异性,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文化干扰,从而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观察现代社会服饰,服装时髦在女性的表现上远胜于男性,其明显特征即是追求一定程度上能裸露形体曲线的服装。现代服装时髦在性别差异上的不同表现,既有内在的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差异,又有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两性不同影响的结果。女性追求时髦是人权自由,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3.
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是根据不同劳动者的素质结构、智力水平及其他可以"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对其进行不同行业专有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实用性的专有人才.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理论,来源于孔子"因材施教"与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要研究分层教学与分"智"施教的方法与对策,分清利弊,使高职教育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对我的弟子们这样讲: 发展自己——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 给自己多储备一些知识,让自己多增长一些学问,逼自己多培养一些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王”与“四僧”山水画的产生,以及所处的时代,形成的相关因素,思想意识,审美取向,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个性特征进行了刍议。以引发我们在今天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中,启迪一份感悟。  相似文献   

16.
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如果使用不同的文字大小查看网页,会出现网页中的字体随着选择的字体的大小而改变。而因为整个网页和图片的大小没有改变,就导致网页看起来不协调,这时候如果在网页的编辑中使用了CSS样式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不是所有的浏览器都支持CSS样式表,而且在不同的浏览器中由于默认值不同,以及对象素的注释不同,会导致相同的网页在不同的浏览器上出现不同的效果,同样CSS样式表的表现效果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7.
Making of errors is an inevitable and indeed necessary par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We should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errors and the policies towards error correction should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Teachers should have different policies towards different errors.For example,pre-systematic error should be tolerated.The immediate correction is ineffective.The systematic error should be corrected immediately,with the help of the teacher.And the teacher should encourage the student to discover and correct the post-systematic error b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8.
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scientists and countries’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iming at answering two research questions: “In which ways are students awar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arried out by different people in different places of the world? What can be influencing and shaping their awareness?” Thus, this study aimed at depicting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History of Science (HOS), focusing on what they know about science being done by people and communitie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nd on how this knowledge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ir engagement with school science.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at two multicultural state secondary schools in London, UK, involving 200 students aged 12–15 (58.5% girls, 41.5% boys) and five science teachers. The method involved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HOS through an open-ended survey, followed by classroom-based observation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participants. Results showed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remembering scientists and knowing about their work and background, hinting at an emphasis on illustrative and decontextualised approaches towards HOS. Additionally, there was a lack of diversity in these students’ answers in terms of gender and ethnicity when talking about scientists and countries in science. These findings were further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 science and for the fields of HOS, science education and public perception of scie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