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博览     
我国首台类人型机器人亮相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台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类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亮相。类人型机器人问世,标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台定名为“先行者”的类人型机器人,高1.4米,重20公斤,不但具有人类一样的头部、眼睛、脖颈、身躯、双臂与两足,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功能。与国防科技大学1990年研制的我国首台两足机器人相比,这台类人型机器人实现了多项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从只能平地静态步行,到快速自动的动态行走;从只能在已知环境中行走,到可在小偏差、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今昔机器人     
据报载,我国第一台两足机器人于1988年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这无疑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其实,我国历史文献中早就有了机器人的记述,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有机器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美丽的湘江岸边 ,座落着一所我军工程技术的最高学府—国防科技大学。最近 ,我们有幸走进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 ,一进门 ,哇 !这简直是个机器人的王国。只见机器人足球赛在激烈地进行 ,昆虫战士在爬行 ,三指机器手轻柔地拿起了桌上的鸡蛋 ,双手协调系统一手拿着一个工件 ,准确地插进了台面上的孔中……最吸引我们的 ,是迎面站着的那台名叫“先行者”的类人型机器人 ,它身高 1.4米 ,体重 2 0公斤 ,全身的金属结构在灯光下闪着亮丽的光彩。走近它 ,它亲切地向我们打着招呼 :“你好 ,我是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类人型机器人 ,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4.
今昔机器人     
今昔机器人骆萌,邓淑球据报载,我国第一台两足机器人于1988年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It这无疑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其实,我国历史文献中早就有了机器人的记述,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有机器人的国家。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们自古以来就试图...  相似文献   

5.
《知识窗》2012,(9)
意大利比萨大学的机器人专家研制出一个能够做出多种表情的类人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名为“FACE”。能够做出快乐、悲伤、恐惧等多种与人类一样的表情。FACE的问世,意味着科学家在朝着研制先进类人机器人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科学家的终极梦想是设计出像人的机器人,不但有人一样能自主思维的大脑,而且要像人一样行动自如,而不是看上去动作硬梆梆的。最近,美国《科学》杂志就公布了一些学习人类行走的机器人的图片,这些机器人可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的行走方式。可伸缩小腿人与传统的机器人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就是人的身体部位能伸缩。科学家现在已经突破了这一点,开发出了新型的蹒跚学步的类人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伸缩小腿走路,并能保证不会摔跤,而传统的机器人行走时小腿不能提起来,只能以左右摆动的方式来迈步。在最近召开的第191届美…  相似文献   

7.
《知识窗》2008,(6):53-53
类人机器人技术发展至今,虽然还称不上惟妙惟肖,但科学家在追求形神兼备的同时,一直致力于让机器人更加智能化。这使得如今的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与人类更加接近,也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神奇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类人型机器人是日本本田公司研制成功的新一代仿真机器人“阿西莫”,这个机器人高1.2米、重43公斤,靠镍氢电池提供动力能每小时行走1.6公里,并能进行简单对话。本田公司希望他们的机器人首先能到博物馆、写字楼以及其他公众服务部门为人类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朱华 《金秋科苑》2011,(18):76-77
记者近日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HQ3无人车,7月14日首次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286公里的高速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创造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车在复杂交通状况下自主驾驶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无人车在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等方面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荷兰科学家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高自动化高仿真机器人。这个新型机器人名叫“火焰”,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可以模仿人类的直立行走,并且从各个方面来看没有任何差异。最令科学家兴奋的是,这种机器人在研究人类行走领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作用,同时它还可以帮助人类诊断行走障碍,是残障人士康复的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11.
王国民 《金秋科苑》2011,(8):101-102
从科幻到现实 人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但是,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2.
捷克剧作家卡雷尔·卡帕克于1920年在他的戏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描述了一个能严格服从主人命令、不知疲倦地为主人服务的类人机器,这是人类最早产生的符合现代意义的机器人的思想雏形。近40年后,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样机由Unimation公司研制成功。机器人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3个时期:第一代是示教再现式机器人,机器人重复执行操作人员事先  相似文献   

13.
郭婧 《科学中国》2007,(12):11-11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表的一项科学研究结果显示:很早以前原始人就发现,用两足行走比起用四肢爬行更节省体力。而这一点正可以说明人类与其它灵长类动物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4.
杨舒捷  陈军统  俞立 《科教文汇》2016,(4):184-185,19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寸均分的双足竞步机器人结构设计方法,以CDS5401舵机为关节驱动器,PCB板为连接件,本体结构前后排布轴对称,膝关节至底面高度与胯关节至顶面高度轴对称,实现机器人卧倒、前翻、后翻、直立行走等多种功能。比较了交叉足印机器人和狭窄足印机器人在设计思路上的异同,从足部、膝部、胯部、腰部到其余各个部分均给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两款双足竞步机器人经中国机器人大赛检验,效果显著,成绩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时代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君不见造型各异,将光、电、声、像集于一体的机器人已成了我们生产与生活中的最佳助手。从大海深处的“潜水员”到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从危险作业的矿井到抢险救灾现场;从护理老人小孩的家庭医生到擦玻璃的清洁工,从蝙蝠侠、机械恐龙等卡通形象到能歌善舞、喜欢踢球下棋的娱乐性人才,都离不开大显身手的机器人。 今天的机器人,不但能模仿人的动作,有类似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人丰富的面部表情。在它们身上安装了超声波发射器,他们便会在行走中自动绕开障碍,这样他们就有资格照顾盲人;在它们身上装上数码摄像机和声纳,再配上麦克风和扬声器,他们便会观察和倾听周围环境,并能说出几种语言;在覆盖着橡胶的机械手上装上特别设计的传感器和控制程序,机械手就可以感知陌生物体表面的裂纹、突起和质地。机器人真神奇是不是? 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领域的巨大突破,使设计创造出智能机器人成为可能。如果把人类的智能基因植入机器人中,电脑与人脑实现了直接对接,机器人就有了智能。储存在人脑里的所有信息,都可复制并保存在机器人的大脑中,据此,若干年后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番景象:机器人统治了整个地...  相似文献   

16.
英国动物学家麦克奈尔·亚历山大借助现代物理学、工程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对许多古动物和现代动物进行了比较形态功能分析研究,得出了令人吃惊而有趣的结论在研究了恐龙的骨骼化石和足印化石后,亚历山大做出判断认为,很多大型的四足行走的蜥脚类恐龙确实是行动慢吞吞的“笨伯”,行走速度只有大约每秒钟1米,与人类散步的速度相47科学之谜近。很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的足迹表明,它们的行走速度一般不超过每秒钟2.2米,这与人类快速行走时的速度差不多。外形有点类似当今非洲草原上的白犀牛的三角龙最快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9米,相…  相似文献   

17.
李海军 《科学中国》2007,(10):45-47
人们知道,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人类是从种灭绝的古猿类演化而来的。目前,科学家们区分人类和猿类的主要标准是:是否以习惯性两足直立行走作为主要行动方式。一般认为,人类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一直到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4,(5):23-23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日前研制出一台机器人接待员,它不仅能做接待工作,并且具有人类的某些典型缺点。 这台名叫“瓦莱丽”的机器人接待员是由该大学计算器科学系和戏剧系的研究人员共同研制的。它的身体是一个鼓形设备,上面装有一个屏幕,通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小型移动机器人技术团队,针对未来具有高机动性的小型智能无人平台技术需求,以小型无人平台(移动机器人)高适应行走技术、功能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自主控制技术、地面力学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以小型轮式无人平台ARV、山地四足仿生机器人、小型履带式无人平台、便携式无人平台等为开发目标,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核心能力,为新式小型移动机器人研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撑。该团队先后研制了FDTM型救灾机器人、轻型轮式侦察无人平台、小型履带式侦察无人平  相似文献   

20.
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农业机器人发展情况调研,分析了目前农业机器人具有的作业季节性、作业环境复杂性、作业对象娇嫩性和复杂性、使用对象特殊性等几大特点,根据农业机器人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差异将农业机器人大致分为行走系列农业机器人和机械手系列机器两大类,并介绍和总结了各类机器人的功能,同时介绍了我国各类农业机器人、以及日本、美国和其他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机器人,指出目前农业机器人推广与普及的瓶颈主要是农业机器人制造成本问题和农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问题。最后对农业机器人发展趋势进行讨论,提出今后农业机器人应侧重于开放式的结构及控制系统,农业生产标准化研究与机器人技术研究紧密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